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阅读答案 > 正文

【庄河人的端午节(外四篇)】 大连庄河人有钱吗

时间:2019-01-28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又要到了一年一度的端午节。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千百年来深厚的文化底蕴,培育了庄河这方水土淳朴浪漫的民俗民风,滋养了一代代庄河人崇尚传统文化的情愫和自然天成的民间艺术。而庄河端午节的习俗,便是一道独特的风景。
  庄河人的端午节从农历五月初一就开始了,叫小端午。初一这天早上,家家户户的孩子起床后,会发现自己的单只手腕缠着单股五彩线,这就标志着端午开始了。到了初五这天,才会郑重地在两个手腕、脚腕、脖子、腰上都缠上双股五彩线,而且家家户户的房门挂上了桃树枝、艾蒿、小笤帚和布猴子等。庄河人称五彩线为“撸线”,要在端午节后第一个下雨天摘下来丢到河里长流水处。据说,缠“撸线”是为了祛病消灾,挂桃树枝、布猴子、小笤帚也是为了避邪祛病。
  庄河的早年居民大都是闯关东来的,也有从河南逃避战祸来的。我的父母在上个世纪50年代初由山东来到东北。我是在庄河出生的,记得那时家在丹大公路旁栗子房公社那个叫草杜门的小村,小村周围有一些生长芦苇的水塘。端午节前,那些二指宽的苇叶便是包粽子的用料,妈把黄米、大米、小豆用水泡好淘净,包出一个个硕大的三角粽子,同时把平时舍不得吃的鸡蛋、腌咸了的鸭蛋、鹅蛋和粽子一起放在大锅里烀煮。我们都盼着多分几个蛋,然后拿着蛋和小伙伴顶蛋玩,看谁的蛋壳硬。
  如今离开故土已30多年了,沿袭人生的轨道一步步走到了天命之年,有些习俗已被我淡忘了,可端午节挂桃树枝、布艺粽子、菖蒲草、艾蒿、布猴子的习俗我一直都保留着。由农村搬到了庄河城内,我发现庄河城内也一直保留着浓郁的端午习俗。多少年来端午节的粽子、布猴子成为一道永恒的风景,也只有在庄河才这么隆重地过端午。而粽子饰品由最初的五彩线发展到用红丝绸、红绒布做的布艺粽子,上面粘贴着“恭喜发财”、“平安富贵”之类的祈福字眼……端午节的饰品粽子都是今年卖完,赶紧做下一年端午节卖的。庄河民间剪纸艺人韩月琴是韩氏剪纸传人,也是每年端午节饰品粽子手工艺者中的佼佼者,她做的布艺粽子上面的鱼、元宝都是采用剪纸风格装饰上去,很受大家欢迎。
  庄河这方水土有着很深的文化底蕴,仅一个端午节在庄河就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端午节那天家家户户的门上挂着火红的布艺粽子、顽皮布猴以及散发着清香味的艾蒿、菖蒲草、桃枝……孩子们手腕上系着五彩线,胸前戴着小黑豆人、小笤帚……
  庄河是有山有水、有传统文化的一方沃土,庄河人的日子就像端午节火红的粽子饰品一样,一年比一年精巧,一年比一年红火……
  
  家乡的野菜
  
  在我的记忆中,童年生活是从挖野菜开始。最先挖的是长在洼地、稻田、坝埂上的荠菜,可以连它雪白的嫩根一齐挖出,用开水焯一下,蘸酱吃、包菜团子,或者掺上玉米面烀饼子。当乡村生活成为遥远的经典回忆,今天的我总要在春天里给孩子们包顿荠菜饺子吃。荠菜是人们非常喜爱的一种野菜,饥荒年代可以采集野生荠菜裹腹,战伤时可用其止血活命,是一种功勋颇大的植物。荠菜原产中国,目前遍布世界各地。荠菜的药用价值很高,全株入药,具有明目、清凉、解热、利尿、治痢等药效。荠菜的营养价值很高,是蛋白质含量最多的植物,并含有丰富的钙和铁,可炒食、凉拌,也可作菜馅、菜羹,食用方法多样,风味特殊,百吃不厌。
  我挖的第二种菜是“驴耳朵根”,学名叫车前子,也叫“车轱辘菜”。长大后看到一首关于“车轱辘菜”的歌谣:车轱辘菜呦叶儿圆,长也长不高爬也爬不远,花开无艳蜂不采,尘土盈装少人怜;车轱辘菜呦叶儿圆,撸也撸不尽采也采不完,山泉水煮青白显,不加油盐苦也甘……“车轱辘菜”漫山遍野,从夏长到秋,猪吃马吃人也吃,也是用开水焯一下,蘸着自家酿制的大酱,真是无比爽口。“车轱辘菜”也属中药材,它具有清热利尿、祛痰凉血之功效。
  我最热爱的野菜还是苣荬菜。它在春天时先冒出紫莹莹毛茸茸的芽儿,等玉米快要扬花时,漫山遍野的苣荬菜也长高了开着黄花,捋回来喂猪喂鸡是上等的饲料菜。苣荬菜又叫曲麻菜,野生于荒山坡地、海滩、路旁,苣荬菜性寒味苦,具有消热解毒、消肿排脓、祛瘀止痛、补虚止咳的功效。民间食用苣荬菜已有2000多年历史。《诗经?邺风?谷风》中有“谁谓荼(苣荬菜)苦,其味如荠”之说,其吃法多种多样,东北食用多为蘸酱;西北食用多为包子、饺子馅,拌面或加工酸菜;华北食用多为凉拌、和面蒸食。各地食法大不相同,但据说生食可更有效地发挥其保健功能。近年来,由于苣荬菜的保健功能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山东各地已开始进行人工种植。
  苦菜是用来喂猪喂鸡的。苦菜很败火,现在山东人还把苦菜做成茶,苦菜开小白花或小黄花,有一部充满乡土气息的老电影叫《苦菜花》,剧中那位母亲的命运像苦菜花一样,那首名为《苦菜花开》的插曲也曾脍炙人口广为流传。苦菜属于中等牧草,茎叶柔嫩多汁,在花果期含有较高的蛋白质和较低量的粗纤维,在春季对小畜有抓膘作用,但干枯后不宜食用。苦菜新鲜的时候没有怪味,晒干后却有股强烈异味。
  在春天,我们挖婆婆丁,它的学名叫蒲公英,是一剂家喻户晓的中药材,它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功效,能够治疗乳腺炎、肝炎、疮疖等症。蒲公英开黄色小花,花落后它的空心茎托举一个毛茸茸的种子,掐下来一吹,它的种子像小伞一样到处飞。早年我曾写过一首诗纪念一位早逝的童年伙伴:你是一棵蒲公英/你的苦是药/你装扮春天的大地/你善良的种子飘飞四处……
  我家住的小村南面,是一片宽广的碱滩,我常和小伙伴们一起去采碱蓬,碱蓬生长在平整的碱地上,碱地里又不长其它杂草,采回来的碱蓬极干净,无论是用热水焯一下凉拌还是做包子馅料,都是美味,若把碱蓬菜和玉米面掺合一起烀饼子吃也是别有风味。碱蓬子的营养成分极丰富,而且对小儿盗汗、夜尿症具有神奇疗效。从碱蓬籽提取油脂制造的共轭亚油酸具有抗癌、降胆固醇的功效。共轭亚油酸作为一种新发现的营养素,目前在欧美的健康食品界,几乎已经成了预防现代文明病的万灵丹,从抗癌到预防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几乎是现代人不可或缺的健康食品。 亚油酸既是人和动物不可缺少的脂肪酸之一,又是人和动物无法合成的一种物质,必须从食物中摄取。在过去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我们吃了那么多碱蓬,却无人知晓它的真正价值。
  还有刺嫩芽、大叶芹、蕨菜、猫耳朵、山麻扎……每一种野菜都像一段经典耐读的小品文,令人回味无穷。还有一种叫酸姜的东西,我们常挖着吃,酸中带辣,味道独特;还有一种柳树叶,叶片绿里透红,我们叫它鸭嘴叶,也可以吃。这些野菜大部分都属于中药材,刺嫩芽是刺五加树的嫩芽。在那个年代,这些野菜不仅解决我们的温饱,而且还为我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我这人草根性十足,喜欢吃野菜,少年时采野菜的记忆让我十分难忘。进城后,我遍访城里每一座山头。岁月深处,人变得格外爱怀旧,采野菜是彼时每个少年的日常生活,却在若干年后成为我最温暖的回忆。我时常在春天里约朋友一起上山挖野菜,却总是因这事那事不能成行。
  回想在童年时代,每当春回大地,我们便穿行在阳气上升的大地上兴高采烈地挖野菜,看各种美丽的鸟儿从眼前飞过,拧一支柳笛吹奏不知名的曲子,遥望着远处的大山浮想联翩,山那面的人家,山那面的生活,山那面的风景和故事……乡下孩子的想象力在这个时候得到了激发和锤炼。
  少年心事如云天。走出生活的小村庄,去看看外面的世界,这是当年许多小伙伴的心愿。而多年之后当我离开了故乡,最怀念的却是生我养我的那片土地。春天里满院怒放的果树花,飞在柳树趟里的鸟儿,提着篮筐漫山遍野挖野菜,打断马蛇子(蜥蜴)的尾巴期待它的再生长,上树捉几只“天老爷它小舅子”(雨蛙),尽情戏耍一阵,然后再放它生路……童年镜头在脑海里回放,令人沉醉不已,那也是一个都市成年人难得的精神小憩。
  人至中年,我淡忘了岁月中的许多往事,却忘不掉贫苦的少年时光,也许是因为那种困苦充满了乐趣。乡间的土地踏上去很厚实,乡间土地上的野菜曾经养育过我,最朴实最土气的东西往往最具生命力。人若有来生,我愿做一株蒲公英,装扮家乡的大地,让善良的种子飘洒四处……
  
  乡下的杀猪菜
  
  一入冬,乡下的亲戚们就开始邀请城里的三亲六故来吃杀猪菜。我对乡村杀年猪有着难以忘怀的记忆。
  少年时代家住乡下,因为父亲在供销社上班,我们家不属正宗农户,也没有多少自留地,但每年肯定养一头猪。那时的生产模式属于生产队集体制,分点口粮人都不够吃,更别提给猪吃,所幸自留地种植土豆、地瓜收成尚可。春夏挖野菜、打猪草喂猪;秋天拔地里的须草、地瓜叶粉碎成秕糊,稍加点粮食作猪饲料;冬季用地瓜、土豆给猪育肥;入了腊月门准备宰杀之前才加点豆饼之类的高营养品……那时的猪真是绿色的,从没听过有精饲料、增长剂之类的。
  我们家养的猪从没长到300斤,还有几年家里把年猪卖了,父亲一人工资养了一大家七口人,山东家还有爷爷、奶奶需要奉养。养了一年的猪被卖了,我们家过年不杀猪,这对于少年的我来说是一件非常沮丧的事情。
  每逢腊月,屯里的杀猪声此起彼伏,小孩子们都跑去看热闹,左邻右舍关系好的送你一碗杀猪菜,一截猪血肠。杀猪的前一天,不夸张地说,要用差不多一天的时间来切酸菜、切萝卜片,猪肉炖酸菜,猪肉炖萝卜片,可是杀猪菜中的大菜硬菜。也许是一年到头油腥太少的缘故,杀年猪成了乡下孩子最期盼的日子。杀猪那天屋里屋外热气腾腾,炕热得坐不住人。小孩子每天东跑西蹿看谁家杀的猪大,出的水油板多、肥肉膘厚。亲朋知己聚一块儿吃杀猪菜,喝老白干话年景,唠唠明年开春种地的事……乡下人的幸福感就在杀猪的日子里荡漾。
  儿子在省城上班,他还记得小时候腊月里去乡下吃猪肉的情形。他说那片山水是他的根,那个藏在丘陵深处的小山村,给他留下太多的难忘记忆,他出生时,胞衣还埋在祖屋门旁的石板下……
  听朋友说去乡下吃杀猪菜的乐趣,我会心一笑。现在胆固醇、血脂偏高过界,哪敢去大块吃肉。多年前携子随夫去乡下婆家吃杀年猪的情景历历在目,现在农村生活富足了,吃杀猪菜那也是满桌子的海鲜,连名贵的海参、鲍鱼也不缺席。流年如风,往事回不去,乡下对我只是一个记忆罢了。乡下人羡慕城市生活的优越,城里人羡慕乡下的“慢生活”。时代的车轮呼啸向前,人们却愈加追寻、回访记忆中的那些陈年往事,杀年猪便是曾有过乡村生活经历的人一个温暖的梦。
  人生有梦可寻才有乐趣。我想,城里人热衷去乡下吃杀猪菜就是一种忆旧寻梦之旅吧!
  
  乡下的大酱
  
  我突然想写大酱,是因为看了赵本山的《乡村爱情》,剧中主人公的饭桌上总有一盘脆生生的蔬菜和一盘璀璨的大酱。
  这是北方人的嗜好,韩国电视剧《大长今》中大酱汤的做法及做酱的神秘让人难忘。我还记得母亲做大酱,在正月时节,将豆腐渣握成酱引子,等酱引子做好了,再选豆子,凡是破碎的,有虫眼的,籽粒不成熟的,都要被淘汰掉。然后用水浸泡豆子,泡好后便开始烀煮。烀豆子一般用柴火,豆子烀好后要加上酱引子,再放入大粒盐,一层层盐一层层豆子放进瓷坛子里,坛口封好不透气不透雨。春天做的酱,一般到端午节前后就发好了,做好的酱有着浓郁的咸香,那时乡下日子艰苦,缺油少肉,菜园子里拔点葱,摘点生菜,用水洗净,蘸着大酱吃,喝着黏稠的玉米粥或嚼着香气朴素的玉米饼。韩国人喜欢喝大酱汤,吃泡菜,经过科学家研究,发酵食品中的有益成份可以抗癌。记得有一年在乡下的婆婆家吃到放在酱缸里的猪头肉,那被酱过的肉又红又香,风味独特,令人回味。现在乡间已不大有人做酱了,年轻女性会做酱的更是屈指可数。父亲曾说过一个女孩子家要会过日子,要会做女红,会做传统食物,可我是个眼高手低的人,传统厨艺一样也没学会。
  大酱虽然是一种平常调料,可当年的乡下谁家若没有大酱坛、大酱缸,那说明日子过得很艰涩,做不起大酱。一碗酱也可当作礼物,多少家只有过年时才舍得打几两酱油,记得有个小学同学曾说我长大过年打几斤酱油喝个够……
  如今我已走过人生大半岁月,无论苦难与欢乐,都在我心中发酵成一坛味道醇厚的大酱……
  
  乡下的??
  
  ??到底是汉族人发明还是满族人发明的,我没考证过。看过有文章介绍作家贾平凹喜食一种地方美食“酸汤子”,我想??也可以叫“酸汤子”,它是用苞米在秋季艳阳的日子里泡上些时日,发酵后取出的白色部分是淀粉,即日常用的“粉只”。余下的黑色部分有一股酸臭味,便是可做??条的黑粉。一般有??床,把和好的黑粉在床上擦向锅里,??条经锅里沸水煮熟,既爽滑又劲道,汤料是用肉丝、蚬肉、蛎肉烧的,洒上翠绿的葱花香菜,保证让你吃得酣畅淋漓。
  ??区别于叉子,??是由苞米面发酵后的黑色淀粉做的,凡是发酵食品都含有对人体有益的营养成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有些乡间小吃似乎难登大雅之堂,却令人魂牵梦绕,比如北京豆汁、臭豆腐等,也让梁实秋之类的大家挂怀。
  人不可能忘记童年时代吃过的食物,特别是在物质匮乏年代吃过的所谓美食,更是难以忘记。人到老年都爱怀想年少时的生活,眼前的山珍海味形同嚼蜡,而旧时记忆里的点滴甘甜反倒耐品。
  我们这地界不产小麦,早年间白面为稀罕物,一般人家拿不出白面待客,所以乡间有??待客也奉为上等佳肴。
  我曾遐想,等退休后,走进一座大山深处,看到一户农家晒黑粉,我便亲自动手做一锅??,大快朵颐一顿,然后看夕阳下山,牛羊进圈,再对着大山喊两嗓子……
  在如今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不是个时尚的人,衣服只要穿得舒服无所谓牌不牌子,爱吃五谷杂粮,爱吃青菜,爱吃??是个土气十足人。相对于物质生活,我对精神生活要求比较高,一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每当读好书、看好画、听好音乐,我便心情愉悦。乡下的??虽土气,但我觉得它是美味,如同我们常年生活在乡下的农民兄弟们,他们洒下汗水,收获希望,他们忍辱负重,热爱土地。
  
  【作者简介】
  李玉娜,曾经做过教师,恢复高考后,学习丝绸纺织设计专业,曾在工厂担任技术人员、设计室主任。在民政部门工作9年,2006年调到庄河市委史志办。作品在省内外多家报刊发表。

标签:庄河 端午节 外四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