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视野下的自我管理研究] 自我管理技能形容词

时间:2019-02-03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目前,组织扁平化所导致的管理层级减少和管理幅度加大、自我管理团队的广泛运用、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市场需求迅速变化、对企业反应能力和柔性提出更高标准,都要求企业员工具备更强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他们要使得自己的工作更富效果和效率,这样不仅可以克服外部领导的局限性,降低管理成本,提高企业的执行力,也可以满足员工的自由天性,更好地开发其潜能和创造性。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355(2012)03―0―01
  
  一、自我管理理论的研究背景
  90岁高龄的“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完成了他生命中的最后一部著作―((21世纪的管理挑战》。书中预测了21世纪上半叶世界经济、社会、文化和管理等领域将面临挑战,以及为应对这些挑战应该采取的策略―其中的重要一项。我国传统文化非常注重个体的自我管理,儒家中的“修身”、“慎独”、道家的“无为而治”、“清虚自守”等思想,都表明古人认为个体对自身思想和行为的管理是从事一切社会活动的前提,个体只有首先管理好自己,才能管理好他人、团队、组织和社会。
  事实证明,许多成功的企业家如李嘉诚、比尔•盖茨、杰克•韦尔奇等都是自我管理的优秀典范,在他们的成长道路上,除了有出色的才华和难得的机遇外,个人良好的自我管理也是其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如李嘉诚就曾指出“要成为好的管理者,首要任务就是自我管理,自我管理是一种静态管理,是培养理性力量的基本功,是人把知识和经验转变为能力的催化剂。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每个人都要反思自问,我有没有宏伟的心愿和梦想、有节制的热情、与命运拼搏的决心、面对恐惧的勇气和信心、机遇和智慧、面对顺境和逆境恰如其分行事的心力”。
  二、自我管理的理论基础
  Bandura (1986 )认为,个体活动是认知、行为和环境不断相互作用的结果。个体对外部环境产生消极或积极的反应,外部环境也会因为个体反应发生改变,这种相互作用为个体对自身发展施加影响创造了条件。根据社会认知理论,我们可以推断,自我管理是个体、行为和环境三个变量相互影响和作用的结果。通过自我管理,个体调节环境对外在刺激进行管理,诱发适当的行为,并运用认知策略和自我强化来形成和维持理想的行为,将行为引向有价值和意义的目标。Bandura C 1986 )在社会认知理论中提出了个体自理性的概念。他指出,个体自理性是个体具有主动产生目标导向行为的能力和意识,个体主动选择信息、做出决策判断,做出目标导向行为以达到既定目标。个体自理性包括前瞻性思维、行为目的性、自我反思和调节自身活动等四个方面。
  在此基础上,Bandura提出了包括3个因素的个体自我管理模型,分别是:绩效观测、自我评价和自我反应。绩效观测主要包括对个人绩效的数量、质量等进行观察和记录;自我评价是指将自身真实绩效与内在的绩效标准、组织规定的参照绩效进行对比,对绩效水平进行解释和归因,并不断做出改善。自我反应是指,根据自我评价结果对自身进行的奖惩,属于一种内在的激励。此后,Bandura不断完善其自我管理理论,对前面的3因素模型作了进一步调整。将绩效观测命名为自我观察,以强调自我监控不是一个机械的对自身绩效进行审查的过程,而是个体在已有自我概念的背景下所进行的观察。个体的自我概念将影响其自我观察过程中对信息的选择和加工的程度。因此,个体自我管理模型在社会认知理论中最终被确定为自我观察、自我评估和自我反应三个方面。
  三、自我管理的内涵
  首先,Thoresen和Mahoney(1974)最早提出自我控制(self-control)概念,这在后续研究中被广泛引用,并且许多研究者将“自我控制”与“自我管理”通用。他们将自我控制定义为“当个体缺少外部约束时,表现出来一种自我控制能力。在此情况下,个体会各种行为选项中选择那些本来具有较低概率的行为反应”。自我控制内涵包括:两个或多个反应选择、不同反应选项具有不同的结果、通过追求外部长期结果维持自我控制行为。在提出该概念后,Mahoney(1978)指出,自我管理构成维度包括自我观察(self-observation),自我目标设定(self-goal setting)、线索化策略(cueing strategies)、自我强化(self-reinforcement)、自我惩罚(self-punishment)和练习(rehearsal)等六个方面。
  Luthans和David (1979)指出,许多研究都将重心放在如何管理社会、组织、团队和个人,而忽视了对自我管理的研究。他们认为,自我管理是绩效诱因链上非常重要的环节,是管理社会、组织、团队和个人的基本前提。他们给自我管理的定义是:管理者为了获得个人标准的行为输出,对刺激线索(stimulus cues)、内隐过程(covert process)和反应结果(response consequences)等进行的有意识的内在调节。Luthus (1979)指出,可以通过SOBC功能分析进自身行为以进行自我管理。SOBC功能分析过程包括前置刺激(antecedent stimulus )、内隐组织(covert organism)、工作行为(behavior)和工作结果(consequence)等四个环节。
  在Thoresen和Mahoney的自我控制理论基础上,Manz和Sims (1986)指出,外在的组织控制系统和内在的自我控制系统都影响雇员行为,但前者不直接产生作用,而是通过后者产生间接影响,自我控制系统对雇员行为具有最终决定作用。他们给自我管理的定义是:个体超越单纯执行与产出和工作内容相关的职责,对工作进行的计划、排序、组织和控制等活动。Manz(1986)认为,自我管理构成维度包括设置个人绩效标准(setting personalstandard)、自我评价(self-evaluation)、自我结果管理(self-administering consequence )等三个方面。

标签:自我管理 新视野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