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寓言故事 > 正文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中考作文及应试策略]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如何选用教学评价

时间:2019-01-14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作文是对考生语文学习成果和语言能力的一个综合性考查。因而它在语文中考中的重要性日益显著。在新课程改革逐渐向纵深推进的背景下,应如何更加有序而扎实地组织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已成为语文专家及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近几年来绍兴中考作文特点的分析及针对考场学生容易出现的失误与原因提出对策。
  关键词:中考作文;失误对策
  
  一、 近年中考作文的特点
  
  写作归根结底是发自内心的真实的思想情感的表达。新课程实施建议中提出要“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因此,用风格鲜明的语言表现生活真实,表达真情实感实为个性化作文的本质所在。近几年各地(特别是绍兴市)中考作文试题,在写作内容选材方面都有明确的真情实感的要求和写作个性化的指向,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作文题目逐渐亲近化生活化。
  俗话说“好题半文”。题目不但要典型,更要让学生有亲近感、共鸣感。所以近几年的作文题目越来越贴近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心理。这样能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叙、有情可抒、有理可论。这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也是中考作文命题的必然趋势。如浙江省绍兴市2006年至2008年的中考作文题分别是:
  2006年――十六岁的你,已经走出童年的幼稚;十六岁的季节,是多梦的季节;你十六岁的天空,也许是阳光明媚,也许是星光璀璨,也许是……请以“十六岁的天空”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②字数不少于600个,若写诗歌不少于16行。
  2007年――亲爱的同学,也许你有过丑小鸭的自卑,也许你有过白雪公主的骄傲,也许成功让你激情满怀,也许挫折使你踌躇不前……读了《生命的平衡》一文之后,你一定有许多的感触,想必你也一定有过寻求自我平衡的经历和体验。请你以“寻找平衡”为题,写一篇文章,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情感,发表见解……
  2008年――仔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作文。
  情景:小文远离父母在外地读中学,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他想把由父母替他储蓄的500元压岁钱捐给灾区。小文知道自己的家境并不富裕,但他觉得必须说服父母取出这笔钱,献出他的爱心。
  尝试:请你以小文的身份,给父母写一封信,表达这种心愿。
  这类题几乎与学生的生活或者他们关注的热点一致。十六岁孩子的天空是阳光灿烂的,也是可圈可点的。不论是繁星皓月,还是霜晨残夜,学生自己经历过的酸甜苦辣自然格外真实。只是关键要找寻到那个能让自己的生命平衡的支点,这就要求学生在关注自己的生活情感的基础上,也要把眼光投向更远的社会。在类似于汶川特大地震的灾难面前,我们该思考些什么,做些什么。这类题型的写作范围是很宽的,学生通过构思和想象,很容易找到写作的灵感。
  2.作文体裁逐渐自由化个性化
  作文体裁不局限的最大好处是束缚减少,有利于不同喜好、不同特长的学生发挥自己的真实水平。2008年中考相当一部分试题不再强调体裁,这使善于理性分析喜欢写议论文的、善于感性思考喜欢写散文的、善于想象编故事喜欢写小小说的,有了用武之地。还让古文功底好,能别出心裁,以文言文或诗歌写作的学生,也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不过尽管体裁不限,但试题却更强调个人的感受,纵观近几年中考作文试题,几乎所有的题目都更加注重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学会情绪体验。
  3.作文内容逐渐社会化人文化
  关注生命、以人为本、爱、公德、美好生活、环保等题材频频出现。命题者
  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的发展,热爱生活中的人和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并运用语言文字这一工具“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典型的如2007年浙江省绍兴市的作文中考题“寻找平衡”,其目的就是以引导学生发现生活的平衡,关注积极健康的生活,鼓起生活的勇气和信心,人文关怀之情操跃然纸上。
  
  二、 考场作文容易出现的失误及其原因
  
  在中考作文评卷中,各地的具体标准虽不尽相同,但衡量“一类文”的标准大体是一致的,即一篇优秀的考场作文应符合这些条件:切入主旨,中心突出,内容具体,详略得当,抒情议论恰当,语言简洁、流畅。
  考生在考前经过教师指导,自己精心准备,在考试时应该是有备而来的,但许多考生对自己的考场作文仍无把握,或考后感觉仍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甚至有的学生在拿到分数以后才意识到考场作文出现了较大失误。
  其实,我们归纳考场作文出现的问题,剖析相关原因,以便在备考过程中充分重视并加以针对性地训练,这些失误况也不是不可避免的。
  1.不切题意,南辕北辙
  原因:审题不清或审题能力不强无论哪种类型的作文题,都会在文题、提示或要求中对写作的范围、对象、内容、文体等作某些规定。
  例如,2007年浙江省绍兴市的作文题:“十六岁的你,已经走出童年的幼稚;十六岁的季节,是多梦的季节;你十六岁的天空,也许是阳光明媚,也许是星光璀璨,也许是……请以“十六岁的天空”为题,写一篇文章。”此题限制了范围:“十六岁的你”,填空内容为“多梦、阳光明媚”,提示了主题“十六岁人生的真实情况”,突出“引领”。考生如果审题能力不强,就会“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2.文体不清,非驴非马
  原因:不限文体误为不分文体许多作文题的要求中都有“文体不限”的字样,这也导致一部分考生误认为既然没有文体的限制就可以无拘无束地“自由”写作了。但这里要明确的是:“文体不限”不等于不要文体,各种文体都有鲜明的特征,应该明确区分,切忌文章写出来似是而非。
  出现这类问题的考场作文主要有两种典型:一种是前半部分叙事,后半部分原本是对上面事件进行点题,结果还意犹未尽,或感觉议得不够深入(少数考生是因字数不足),转而进入议论部分,并旁征博引地阐释自己的观点。第二种正好相反,前部分看起来是在写议论文,摆观点、引论据、讲道理,后面联系自己的实际,却由此又转入叙事,详细叙述起自己的某一段经历来,并以记叙文的形式收尾。
  产生该类问题的原因是对文体的把握不够,对不同文体的区别不清。
  3.生编硬造,无病呻吟
  原因:写作素材匮乏
  一些考生由于生活积累不够,写作素材贫乏,拿到考题时往往无话可说,又要硬着头皮去写,就会出现作文内容虚假离奇或乏味落俗,主旨生硬牵强,甚至内容和中心严重脱节,情感上更是矫揉造作,无病呻吟。
  也有一些考生以阅读经验来代替生活本身,出现了作文是其他文学作品的改编版的情况,斧凿之痕甚重,当然也很难有自己的真情实感。最典型的例子当属《寻找平衡》的写作中有好多学生不顾生活实际,或硬编感人但一看就知道虚假的事例,或纯粹对作文选里的范文改头换面,大肆“仿写”。
  4.详略不当,喧宾夺主
  原因:“文眼”的把握和整体构思不够。
  这类问题其实是初中学生写作时的常见问题。原因一是审题时没能把握“文眼”,构思时侧重点就不明确,无法突出主题。二是写作时缺乏整体构思,没有养成拟列提纲的良好习惯,造成写作时随想随写,追求所谓的灵光闪现、文思潮涌。而考场作文由于考试时间和考卷空间的限制,成文之后也难以作较大的修改,出现详略不当的问题也就不足为奇了。比方2008年绍兴市中考作文中就有许多学生把这年里发生的南方大雪灾、奥运会、汶川大地震中的感人事迹罗列一番,自己的感想和体会却寥寥数字。整篇文章除了事件的堆积外,什么都没有了。
  5.中心不明,云里雾里
  这类问题的出现一般有两种原因,一是由于考生在下笔前构思立意时就对自己所要表达的中心和观点不是很明确,构思时是先想“事”,叙事后,再“找”中心;或议论时先想论据,后总结观点。二是一些考生追求玄虚出奇的效果。这类考生往往有较好的文学功底,于是在构思上追求与众不同,立意上追求标新立异,文辞上更是彰华显丽,但有时适得其反,洋洋洒洒几近千言,却让人不明其意,不知所云。比方那篇“十六岁的天空”,学生只追求文字上的瑰丽,或者修辞效果,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只要是动人的词语就硬拉死拽,拼凑成文。让改卷老师读个半天仍云里雾里,不明不白。
  
  三、 今后应试中的策略
  
  1.表达真情实感
  (1) 留心生活,细心观察
  “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语文学习须从广阔的生活入手,作文尤为如此。提高作文能力需将课内知识与课外丰富的语文资源结合起来,以打下坚实的文学基础。这就需要留心生活,细心观察。知名作家毛志成先生说:“文学上的观察,不是指傻摸瞪眼地用眼去看,而是用心去体验,用心去认识人和事。”从家庭、学校到社会,从花鸟虫鱼到名胜古迹,从听说见闻到电影、电视,其中有许多有意义的事物,如果我们善于从中寻找创作素材,并随时记录下来,就会为自己的写作不断注入“活水”,这涓涓细流才会汇成传之久远的文学长河,点点滴滴的努力才会换来篇篇佳作。
  (2) 合理模拟相应的情景
  作文要尽量写自己经历过的事,但有时,从自己的经历中找不到恰当的材料,就必须对经历过的事作一定的加工和改造。换句话说,作文中的事并不是自己完全或真正经历过的。这能不能体现出真情实感呢?可以肯定地说,能。关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种事虽然自己没有亲身经历过,但现实生活中必定会有;二是要模拟相应的生活情景,把自己置于其中。仔细想想,如果我在那个时候那个场所,遇到那样的事会怎么样。一位考生写了一个哑女在母爱光环的映照下,打开自己的心扉,用手势向母亲表达自己热爱生活的心,就写得很感人。模拟生活情景,转换人物角色,能使虚构的文章多一点真情实感。这就需要我们扩大阅读,输送“活水”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广泛的阅读,难以在语言、构思、风格方面有独到之处。《语文课程标准》推荐了一些课外必读书目,旨在让学生从中汲取文学营养,领会哲理性意蕴。阅读中外名著比仅读各类作文辅导书的收获要大得多。正如古人云:“取法乎上,得文乎中;取法乎中,得文乎下。”学习优秀文学作品会让学生增强语感,丰富情感,积累语言,了解社会,全面提高语文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3) 倾注令人动容的诚挚真情
  抒情要做到恰如其分,所抒情感必须符合生活的本质,做到“情动于衷”,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我们平时所说的“文中有生活”指的就是作文中要包含来自生活的诚挚感情,这是任何矫情、虚构所不能实现的。用心感受生活,在生活中孕育情感。所以我们首先要选择好寄情的载体,可以是人,可以是物,也可以是景,即运用情景交融法增大情感的容量,或运用托物抒情法深化情感的意蕴。或运用融理于情法强化感情的内涵,或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格增强抒情的力度。
  2.加强作文语言的训练
  (1) 善用修辞,展现语言的魅力
  修辞是语言中的“味精”。语言有了修辞,才鲜活,才有生命力。在平时的写作教学中,我们要提醒学生有意识地加强修辞方面的训练,可以通过仿写、续写、改写的方法,让学生能娴熟到写作时就能信手拈来某种修辞,使自己的语言鲜活灵动,魅力四射,从而产生巨大的感染力。并且还要让学生知晓运用各种修辞所达到的效果,比如运用比喻,能使文章生动形象,满文生辉;善用排比,就能强化文章的气势;巧引诗词佳句、名言警句,既展示了考生的宽广的阅读面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且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给文章增光添彩。
  (2) 追求质朴,使文章诚挚感人
  文章的语言质朴纯净,虽没有华丽的辞采,但却有一颗真心,一腔真情,一种真意,在不加修饰的叙述中能给人情真意切的感染。习作时,不妨用真挚感人的语言来叙说。“优美的套话”如:感动好像那暖暖的春风,让世界充满生机与活力;感动仿佛是隐隐的春雷,使沉睡者苏醒与振奋;感动犹如那纤纤的春雨,令干涸的心田滋润和焕发。感动是一种朴素的情感,是一种心灵的震颤。生活中,每一件小事都值得我们为之感动,为之流泪。但语言朴素却更显得诚挚感人,如:那天跑接力之前,我一直对自己说“拼了”。真的很希望进决赛,但决赛名单上没我们班!懊恼中回到教室,教师却对我说: “想不到你跑这么快, 真帅!” “又没进决赛,都没脸见同学了” “我们知道你尽力了,这比什么都重要??我们为你骄傲。”我突然有一种想哭的冲动,不是因为失败,而是因为感动?
  (3) 讲究句式,使文章意蕴丰富
  整句与散句,长句与短句,各有各的特色:整句音节和谐,气势贯通,意义鲜明;散句自由灵活,富于变化,可以避免单调呆板的毛病。整句与散句、长句与短句的恰当运用,会使行文摇曳多姿,语言活泼流畅,表达效果得以加强。
  另外我们还可寓理于形,即借形象包孕抽象,这样既可以使语言生动浅显,又可借“形象大于思想”而扩展了文章的意蕴。比起纯粹的说理在表达效果上肯定要好得多。
  总之,作为作文教改的有效出路,个性化作文教学是一个必须深入思考、不断探索、有效实践的大课题,以上仅为笔者在探索个性化作文教学之路中的一些思考和实践,也许粗浅,期盼同仁行家不吝赐教。
  至于2009年的中考作文命题,笔者认为必将延续前几年作文个性化,生活化的命题趋向。至于地区性特色的命题,可能会有所加强。这又昭示我们平日里要多多关注自己所在地的特色新闻,对自己所在地提前作些体悟,以便应对此类作文。而对于“话题作文”这类前几年大量出现的作文命题形式,虽然还会有一定的市场,但命题和半命题作文将是作文的主力军。而且从2008年绍兴市重新激活书信类的写作看,已沉寂多年的扩写、缩写、看图作文等类的写作也应引起考生的足够重视。
  
  参考文献
  [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朱邵禹,编著.《中学语文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3] 历年绍兴市中考试卷及近年各地中考卷。
  [4] 巢宗祺等主编.《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

标签:作文 浅谈 新课程 应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