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责任书 > 正文

【增强思想品德课生活情趣的四个“点”】 什么是有生活情趣

时间:2019-01-1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堂;切入点;兴奋点;延伸点;矛盾点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2)05―0033―01
  一、寻找教材和现实生活的切入点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材具有丰富的生活资源,是真实生活的典型化。教材编排紧紧围绕学生的生活展开,图文并茂,语言生动,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教材设置的内容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从而使思想品德教学成为学生自主构建、形成及发展良好思想品德的过程,实现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和谐统一。比如人教版上册第一课第一小节的标题是“初中生活新体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引导新生进行细致观察,注意发现,通过体验新学校的“新鲜事”,尽快熟悉并热爱新环境。
  教师也可对教材已有的资源做适当改变,有针对性地增添现实生活中的事例,使教材中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最大限度地提高教材的利用率,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求知,在求知中生活。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礼仪展风采》一课,说到“礼仪是一个人,一个集体乃至一个国家精神文明的象征,我们必须具备良好的礼仪素养,使自己的言行举止符合礼仪的要求”。为了把抽象的理论形象化、我列举了生活中个别同学的“标新立异”,如走路学“猫步”、裤管特意长短不齐、头发染成黄色等,让学生领会什么是“酷”,什么是“长大”的真正含义,人格的独立不是故做姿态,真正的个性在于从内心深入散发的魅力,体现一个人的品质。
  二、激活课堂教学和学生生活的兴奋点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学生生活方式也呈现出个性化多元化的趋势,他们可以通过媒体、网络等渠道大量采集信息,开阔眼界,思维活跃。因此,教师利用鲜活的时事引导学生的兴趣是学习思想品德课的最佳途径之一。如在学习九年级第七课第一框“造福人民的经济”制度时,我让学生收集近几年家乡变化的图片及资料,将学生收集的图片及资料汇集起来做一期板报,使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认识到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巨大优越性。“神舟八号”发射前夕,我选择大量学生感兴趣的社会现实问题,采用时事演讲、课前新闻发布会、模拟答记者问等形式灵活地教学,激活了学生思维的兴奋点,让学生理解我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也真切地感受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三、创设课堂教学的延伸点
  生活是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源泉,只有植根于生活世界并为生活世界服务的课堂,才是具有深厚生命力的课堂。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一定要有一双“慧服”,善于从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挖掘富有思想性和知识性的生活素材,尽可能选择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主题,创设有意义的教育情境。在讲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财产属于谁》一课时,我设计了几个案例,让学生专门利用一节课,扮演法官、受害人、辩护律师、分析案情,通过案例与模拟场景,让学生真实地感悟到“财产属于谁”的知识延伸。平时我也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观人文景点、厂矿企业和机关,请企业家、人大代表、模范人物讲课等,学生亲身体验生活,了解社会,布置一些社会调查之类的作业,并让学生形成报告或小论文,既深化了课堂知识的理解,又接受了思想教育,还培养了学生的政治敏感能力,使政治学科的知识、教育功能得到有机地结合。
  四、分辨教材与生活的矛盾点
  培养学生的是非分辨能力也是初中思想品德课的任务之一。如人教版教材下册第14页有如下表述,“对恶意的侮辱与诋毁,则要及时予以回击,必要时运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尊。”这道题的大前提是对的,但在具体处理时一定要把握分寸,否则就会酿成大错。对恶意的侮辱与诋毁要“及时予以回击”吗?怎样回击?初一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尚差,常常分不清善意与恶意,且容易冲动,这样的观点对学生是十分有害的。我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明确什么是善意与恶意,判断标准是什么。并且在讨论中让学生明确:判断善意与恶意以及是否侵犯到人格尊严的唯一标准是法律,假如其行为和后果都只属于道德范围,则都不可以认为是恶意侮辱他人人格;只有其行为触犯了法律,才可以认定是恶意,才可依据法律维护自己的人格权利。
  编辑:杨慧芳

标签:思想品德 生活情趣 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