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大学生 > 招聘会 > 正文

结合教材 从主旨 点面结合的教材处理艺术

时间:2019-01-16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点面结合的教材处理是一种融“整体把握”和“重点理解”于一体的教学艺术。这里的“面”指的是课文的基本内容,这里的“点”指的是根据课文的教学目标确定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和教学基点。
  课文“面”的处理艺术
  “面”的处理实际上就是对文章思路的理解与把握。思路是理解文章的入口,也是理解文章的向导。理解和把握了文章的层次结构,也就把握了文章的基本内容。
  小说和戏剧的“面”就是作品的情节。情节是形成人物性格的历史,只有先理解情节,才能理解人物。处理这类课文时,首先让学生理解情节,欣赏情节,概括情节,把握作品的基本内容。情节熟悉了,才能为后面“点”的赏析打好基础。例如教学《陈奂生上城》一文时,先要让学生在自学讨论的基础上理解情节,感受陈奂生上城的行路和心路历程:
  从乡下进城(悠然)―自卑;
  在车站生病(突然)―惶惑;
  到宾馆住下(偶然)―懊恼;
  由城里回村(飘然)― 神气。只有熟悉了这些内容后,“点”的教学才有可能。
  散文讲究形散神聚,理清散文的思路,就是要弄清散文“形”的变化。如教学《故都的秋》时,首先要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五幅“秋景图”:秋院―秋槐―秋蝉―秋雨―秋果。
  教议论文时,首先要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议论结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如《灯下漫笔(节选)》的议论结构:我们变成奴隶后万分喜欢(是什么)――中国历史就是想做奴隶而不能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两个循环时代(为什么)――我们要创造第三样时代(怎么样)。
  课文“点”的处理艺术
  课文的“点”是指根据课文教学目标确定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和教学基点。教学重点是体现教学目标的内容要点,教学难点是落实教学目标中的教学障碍,教学基点是根据教学目标确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点(也简称“双基点”,新课标为“知识和能力”)。如果说课文的“面”还只能使学生认识课文的表象,那么课文的“点”就能使学生认识课文的本质。但是“点”是在“面”的基础上提炼组合的,应以“面”托“点”,以“点”带“面”,点名结合,相辅相成。
  小说、戏剧的“点”是作品中突出地表现人物性格的精彩语段。处理教材时,教师就要紧扣这些语段,精心设计教学内容,表现出课堂教学的深度和厚度。如教学《陈奂生上城》时,在弄懂了基本情节后,应以陈奂生住宾馆的细节描写为“点”来设计教学内容,通过对陈奂生“交五元房钱”前后的心理和动作描写的对比赏析,来把握陈奂生善良质朴而自私狭隘的性格特点。
  散文短小精悍,一般要短文细教。它的取“点”范围较大,一般是文章的形神聚合处,基点凸现处,难点突出处。这些“点”不像小说、戏剧你那样相对集中,而是分散在文章的各个部分。因此教师要凭借自己的教学经验去发现他们。不同的教师会取“点”不同,这就反映出教学能力的差别。如教学《荷塘月色》时,文章主要的“点”应在描写荷塘与月色的三个短落(4―6)中确定。这里的讲点很多:比喻的明与暗,比喻的形与神;描写对象,描写角度,描写顺序,描写作用;景与情;炼词炼句;等等。这些理解、分析综合、鉴赏等能力的训练,都是学习语文知识、训练语文能力的典型“例子”。除了这些主要的“点”之外,课文前面的“文眼”、景物衬托、心理独白和文章后面的“六朝采莲”的联想以及结尾的卒章显志也可作为“点”,因为这些对理解散文的“神’和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也有很重要的作用。
  议论文“点“应该在论证的逻辑性、典型性和深刻性上确定。讲逻辑性,就是要使学生弄懂论点和论据的内在联系,写议论文不偏题;讲典型性,就是要使学生学会精选论据,学会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讲深刻性,就是要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认识能力,把议论文写得深刻。只有抓住这些“点”来组织教学,才能帮助学生准确透彻地理解课文,尽快地提高议论能力。
  (王晓芳 甘肃省庆阳林校 745000)

标签:点面结合 教材 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