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招生简章 > 正文

课前导语_浅谈中学语文教学的课前导语设计

时间:2019-01-15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课堂导语也叫“课引子”、“开场白”。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巧妙、成功的课前导语,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专心听课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魏书生老师说:“好的导语像磁铁,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所以它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一环,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无不注重课前导语的运用,导语的基本任务就是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使他们对将要学的内容产生好奇感,引导他们进入预定的教学轨道,揭示本节课的内容,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成功的导语,如同拉开的大幕,让学生一眼就看到精美的置景;也有如乐章的序曲,使学生一开始便受到强烈的感染。用诙谐幽默、机巧睿智的个性化语言故导语,不但能激发兴趣、活跃气氛,而且能形成进攻型学习状态。
  那怎样才能设计出好的导语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经过不断实践,总结,把它分为五类:
  
  一、讲故事、增趣味
  
  即针对学生爱听奇闻轶事的心理特点,在导入时引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故事趣闻,从而使学生思路开拓,兴趣变浓。例如,《孔雀东南飞》是一首长篇叙事诗,学生理解有一定难度,因此,在导人时,我运用了讲故事的方式,先讲了学生比较熟悉的中国古代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如牛郎织女,梁祝化蝶。陆游与唐琬的凄美爱情,使学生对中国封建家长制的婚姻有了一定的理解,进而导人刘兰芝与焦仲卿的爱情悲剧,这样导人自然,也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
  
  二、述背景、补信息
  
  即介绍作者写作时的相关背景,让学生了解关于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的一些信息。比如在讲授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文章描绘了月色下的荷塘美景,却表达了作者苦闷的心情,这样学生就难以理解。因此在开头导人时就必须介绍当时的背景,“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中国处于黑暗之中,许多爱国的知识份子不满现实,但又不知如何改变现状,因而内心苦闷,朱自清就是其中的一员。这篇文章正是他这种心情的流露。”这样学生学起来就轻松多了。
  
  三、设疑问、引思考
  
  即导语中有意提出疑问,制造悬念,从而激发学生的求解愿望,积极地思考问题。例如在教学郁达夫的散文《故都的秋》时,为了提高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课前我设计了以下导语:“一提到“秋”,硕果累累、天高气爽、风霜高洁、落叶萧萧等景象仿佛就出现在我们眼前,不仅会给人丰富、充实的想像,也会给人愁苦、萧条的感受。请同学们想想,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是如何描绘抒写秋景的?比如说,杜甫在《登高》中是如何描绘秋景的?王维在《山居秋暝》中又是如何描绘秋景的?欧阳修在《秋声赋》中如何展示了秋天的萧条的?而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又是如何描绘秋天的生机的?”随着这一串提示,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同学们背诵了一首又一首的诗文,唤起了对已学知识的回忆,千姿百态的秋景仿佛就呈现在眼前,这时再因势利导,要求学生朗诵郁达夫的《故都的秋》,看作者是如何描绘故都的秋景的。
  
  四、温旧故、引新知
  
  即通过复习已学知识的方式进而过渡到新课内容的讲授。在讲到《长亭送别》时,我首先让学生来复习上个学期学习的北宋柳永的名篇《雨霖铃》,师生齐背后,我说这首词写的是分别,是恋人分别时的难舍难分。词中表现主题的句子是“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古往今来,最动人的文字是离别的文字。最难写的文字也是离别的文字。今天我们要学的《长亭送别》也是其中抒写离情别绪的绝唱。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地把握住了作品的主题。
  
  五、作比较、难化易
  
  即通过比较同一题材的课文来深化认识,将课文的难度降低。秦王朝在中国历史上只有短短的十几年,但留给后人的思考是深远的,千百年来,一直成为人们研究的对象和热门话题。不知有多少人,写过多少文章。我们刚刚学习了贾谊的《过秦论》,文章的核心思想是“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又学习苏洵的《六国论》,它的核心是“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今天,我们来欣赏、来品味杜枚的《阿房宫赋》,看看同样是讲六国和秦的故事,杜枚的观点是什么?又是怎么的表达这个观点的。
  要灵活运用这些方法,体现这些要求,关键取决于教师是否有又专又博的知识、敏捷的思维能力和良好的语言素养,所以教师要不断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精心设计、巧妙构思,才能打造出一把与众不同的金钥匙。一经拿出,就熠熠生辉,引人注目,吸引着学生跟随自己的脚步去开启课堂宝库,在知识库中尽情畅游……
  孔子说得好:“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当学生处于“愤”与“悱”的状态时,教师才有可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活跃他们的思维,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标签:导语 浅谈 课前 中学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