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招生简章 > 正文

小火慢炖 [小火慢炖见实效]

时间:2019-01-15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农村初中的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个老大难的问题。缓慢滞重,收效甚微,令人头痛。据了解,中考优秀作文中,农村初中的优秀作文寥若晨星,难得一见。与市区初中相比,相距甚远。究其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学生忽视观察,缺乏感悟;读书太少,视野狭窄;积累残缺,语言贫乏;写作敷衍,疲于应付;速写成章,不作修改;作后了事,无暇顾及。鉴于上述原因,根据辩证施法,对症下药的原理,农村初中的作文教学,只能因势利导、循序渐进、小火慢炖、步步为营、夯实基础、逐步提高,方可见实效。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就作文的教学思路作了如下的探索:
  
  一、教会观察,储备素材
  
  写作的素材来源于对现实生活的仔细观察。写作的过程就是我们观察感悟的再现。所以,教会学生观察是获得写作第一手资料,实施作文教学的根本所在。
  怎样教会学生去观察,去获取写作的第一手资料呢?窃以为,首先,教会学生选择确定观察的对象。现实生活中的中心是人,生活本身就是各种各样的人物活动,人的活动又离不开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更离不开世界上彼此联系的万事万物。可见,观察对象的选择确定,无怪乎就是人、事物与环境。其次,教会学生学会观察的方法步骤,养成由易到难、有简单到复杂、有概括到细部,由静到动,凝神贯注,持之以恒的习惯。至于观察的结果,教者不必过于苛求,观察本身就受观察本人的个体思维、认知水平、思想觉悟诸因素的影响。“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天堂,观察的结果是不可能相同的。所以观察能力的培养,也只能小火慢炖,逐步形成。
  笔者在执教朱自清的《春》一文时,设计了一个这样的问题:“作者在观察春天时选定了哪几个观察对象?在观察春草时,作者抓住了春草的什么特征进行描述的?”学生稍加思考后回答:“作者选定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人迎春’五个方面为观察对象。用一个‘钻’字,紧紧地抓住了‘春草’旺盛的生命力这一特征,以‘嫩嫩的,绿绿的,悄悄地,软绵绵的’对春草进行了描述。给人以一种温暖、和谐、诗一般的享受。”我对该生的回答给予了高度的肯定。由此引导学生:要写好作文,关键在于对周围事物的仔细观察。平时把观察所得到的写作素材,源源不断地储存到自己的题材库中,到写作时才不至于“无米下锅”。
  
  二、教会感悟,抒发情感
  
  观察事物所得到的东西,只不过是事物的表面现象。如果没有融入人的思想感情,就会失去写作的灵魂。古人日:“言为心声。”陆机更强调文必逮意的观点。教师在引导学生“我手写我见”的同时,千万不可忽视了“我手写我心”这一环节。要求学生必须用自己的真情实感来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实体验。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能立场鲜明、中心突出、恰到好处。
  根据初中学生不同的年龄段,观察感悟。抒发情感的要求,就应设置适当的梯度。例如,八年级的学生,就应注重于辩证地观察事物,融入自己的思想感情,才会出现不同的观察结果,写出来的作文自然五彩缤纷,感情真挚,打动读者的心。
  例如,我们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常常看见路旁树上的小鸟,听到它们的鸣叫。如果我们的心绪不同,观察的感受就大不一样。当你在考试得高分或比赛的第一时,小鸟的叫鸣声,似乎在为你高兴,为你祝贺,鼓励你继续努力,更上一层楼;当你遇到失败或挫折时,小鸟的鸣叫声,又似乎在奚落你,嘲弄你,揭你贪玩不努力的短处。同样是鸟儿的鸣叫声,因为感悟不同,所以观察的结果就不同。随之,写作的角度和效果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文章多姿多彩的奥秘,也在乎其中了。
  
  三、教会阅读,拓宽视野
  
  农村初中的学生,随着家庭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影视空间取代了学生的阅读空间。使之文字处理的技巧日趋下降,语言运用的能力日趋残缺,事物描写的方法日趋枯燥,认识世界的视野日趋狭窄,渐渐地背离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信条,无法知晓阅读是写作基础的真理。可见,要提高农村初中学生的写作水平,见到写作教学的实效,营造阅读氛围,构建书香校园。显得尤为重要。
  教会学生阅读。首先,教者,要把名著名篇中经典片段引进课堂教学,用精辟的,富有哲理的名家名言去感化学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产生向先人先哲求知的欲望,丰富自己的语言,充实自己的知识,拓宽自己的视野。其次,学者,可以从语文课堂上获取多种多样的阅读方法,悟出阅读的技巧,养成挤时间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可以从范文教学中获取名家名人的写作技巧,坚持不懈,不断的增加阅读量,坚信我们的学生,到了写作时就会有话可说,有事可写,从而写出主题鲜明,语言流畅,情文并茂的好文章来。
  
  四、教会积累,练就内功
  
  万丈高楼平地起,基础至关重要,写作亦然。要想收到写作教学的实效,就要注重写作知识的积累,练就写作的内功。
  应当指出,每一个人真正进人了写作状态,都在炼字、炼句、炼意、炼篇上狠下功夫。说实在,没有写作知识的积淀,就无法进入真正的写作状态。
  写作知识的积累到底涵盖哪些内容呢?各派尽管说法不一,但都各有千秋。笔者仅从“四炼”之法人手,谈谈一些不成熟的看法:第一,炼字。字(词)是作文的基本材料。用字精确、恰到好处就会令人拍案叫绝。如朱自涛的《春》一文中,“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一个“闹”字境界全出,渲染了春意盎然的气氛。再如鲁迅先生在《故乡》的开头“……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一个“横”字,把一个萧索荒凉、了无生气、日趋破败的故乡形象展示在读者的面前,揭示了时局动荡、世态变迁的残酷的社会现实。古今中外名著名篇中“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的例子枚不胜举,只要把我们悉心地把这些炼字的精典摘录入册,归类入档,日积月累,习作时何患文章无亮点呢。第二,就炼句而言,我们应侧重于语句的表现手法的锤炼,不必深究知识的内核。语文教师,一方面要辅以下水作文的引领示范。另一方面,要指导学生广泛地搜集摘录精彩片段,如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的描写以及修辞手法的运用等等,从中汲取精华,使之在自己的习作过程中产生灵感,或引用人文,或灵动变换,天长日久,作文语句必将花开靓丽。第三,炼意、炼篇两法,正是我们作文教学的盲区。作文炼意喜在不平贵在曲,讲究一波三折,跌宕起伏,言尽而意无穷。可是恰恰相反,学生习作的意蕴十分肤浅。炼篇则讲究“排兵布阵”,形式优美,注重首尾呼应,过渡自如,上下一气,纵横裨阖,余味绕梁。诚然,学生学会这两法的积累,极非易事。只有在广泛的阅读中逐一汲取,方可水到渠成。当然写作知识的积累途径众多,远不是上述“四法”可以详尽的,坚信“条条大路通罗马”,只要把自己积累的写作知识融会贯通,灵活的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那么“红杏出墙”的日子就不会太久了。
  
  五、教会修改,谋求提高
  
  如果写作只是仅仅满足于交任务,势必敷衍搪塞,疲于应付,那么,是写不出好文章的,好的作文是改出来的。在这一方面,正是农村初中的先天不足。笔者这里所指的修改,并非强调教师的精批细改,一个班50多个学生逐一如此,要使作文教学上阶见效,那是缘木求鱼的空话。教会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才是援之以法的根本所在。不妨指导学生借助于词典,力避错别字;借助于平时的知识积累,力求文字从顺、生动而富有情趣;借助于同学间的资源共享,互评互批,分享感受,沟通共勉,长此以往,形成习惯,谋发展,求提高,势必使作文教学落到实处。
  
  六、教会评点,反思作后
  
  写作文的目的不是给自己看的,而是用语言文字进行的心灵的交往。学习生活、真情实感相互交流。评点作文的切入点也正在于此。私以为。师生评点层次理应大致相同的。从语言文字到炼字炼句,从审题立意到感悟抒情,从谋篇布局到表达方式的运用。宜多肯定少指责,助写作之兴,避盖棺定论。作文教学的评讲,并不意味着一次作文的终结。指导学生写好作后反思,才是联接上下次作文的桥梁。学生针对自己的写作,列尽长处,铺陈不足,拟定改进措施,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慢慢形成规矩,想必我们的作文教学定能见到实效。
  总之,农村初中的作文教学只要我们坚持进行分步实施的方法,从观察到感悟,从阅读到积累,从修改评点到反思改进,循循善诱,耐心细致,学生就会悟出写作的真谛,真正的爱上作文,作文教学才会见到实实在在的成效。

标签:小火 见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