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证明书 > 正文

奶牛村 [“牛状元”带富“奶牛村”]

时间:2019-02-1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每天输出10吨鲜奶,赚回票子3万多元。在别的村为抗旱忙得焦头烂额之时,宁城县天义镇红庙子村在中京奶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凤文的带领下,全村村民依靠奶牛产业实现了“日日有钱进,旱涝保增收”。
   红庙子村养殖奶牛始于2004年,如今之所以能够做大做强,主要得益于有刘凤文这样一位用心做事、用情做人的“党员带头人”。品读他的人生,让人感动和敬佩。
  
   吃苦耐劳
   夯实了一个创业者坚实的人生根基
  
   1976年,刚刚初中毕业、20出头的刘凤文,从忙农营子公社扎兰营子村走出家门,去赤峰(昭乌达盟)第一建筑公司当了一名合同工。当时,对一名农村青年来说,当上合同工就相当于抱上了“铁饭碗”!因此,工资低他不嫌少,工地忙他不嫌累,很快赢得了工人师傅的喜欢和信赖。他虚心向老工人学瓦工技术,干中学,学中干,不到两年,就掌握了娴熟的砌砖技术,在工作中年年被公司评为先进生产者。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乡居民居住条件不断改善,建房建楼的越来越多。这对于建筑技工来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遇。在刘凤文的带动下,扎兰营子村有七八十名青年抄起了大铲,学会了建筑手艺。这些人农忙耕种责任田,农闲外出搞施工,在当时工资很低的情况下,每年都有几千甚至上万元的收入。
  
   百炼成钢
   挺起一个大厦建造者不屈的脊梁
  
   1981年,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刘凤文怀着对家乡的一片深情,毅然从赤峰一建回到了忙农营子乡建筑公司。当时公司只有十几间破旧简陋的红砖房,由四五十个人组成的建筑队,一缺资金,二缺设备,三缺人才。刘凤文凭着自己在大公司搞建筑施工积累的经验,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同班子成员一起挑起了这副“烂摊子”。经过十年的艰苦创业,克服了重重困难,闯过了道道难关,终于将这支农民工建筑队伍打造成一支能承建楼房的施工队伍。
   1991年,他牵头组建了由120多人组成的忙农乡古城建筑公司。经过十年的历练,从2001年开始,在赤峰、宁城、建平、沈阳、北京、张家口等地承建工程项目,搞楼房建筑开发,他一直坚守着“以质量求生存,靠信誉谋发展,向管理要效益”的经营理念,重合同,守信用,从而使各项工程取得了招标单位的认可。由他组织施工建设的赤峰中百商厦工程,受到用户的一致好评。在他的带领下,很多农民工不仅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收益,而且都掌握了一门或多门建筑施工技能,成为活跃在城乡建筑市场上的一支生力军。
  
   勇于实践
   挑起一个贫困村致富的希望
  
   近年来,随着伊利、蒙牛等乳品企业的崛起,刘凤文以企业家特有的敏锐“嗅”到了奶业发展的广阔前景。2004年,他毅然放弃从事多年的房地产事业,把公司交给跟随自己多年的弟弟,投资700多万元在天义镇红庙子村建起了占地208亩的奶牛养殖小区,带动当地群众发展奶牛养殖。
   创业伊始,养殖户既缺资金又缺技术。为此,刘凤文为每户担保贷款5万元,帮助村民购买奶牛;为解决养殖技术难题,刘凤文多次到外地聘请畜牧师给奶农授课,免费提供养殖技术。一些养殖户资金周转不开,没钱购买草料,刘凤文每个月都要帮他们垫付资金10到20万元。村民赵树忠在刘凤文的帮助下,购买了6头奶牛,如今存栏已达20多头。下岗职工冯伟在刘凤文的帮助下,养奶牛致了富,每年的鲜奶收入都在8万元以上。在红庙子村,刘凤文的种种善举,被村民们广为传颂。2011年4月,吴晓明家因铡草引发火灾,烧毁了刘凤文家2栋价值20多万元的房子,考虑到吴晓明也不富裕,刘凤文以超乎常人的宽容自己承担了全部损失,使吴晓明全家深受感动。村民李洪军不慎被铡草机铡掉了一只手,刘凤文当即拿出5000元把李洪军送到医院,并带头为他捐款治疗。为了增强抵抗风险的能力,他带头成立了红庙子奶农专业合作社,对小区实行“四统一”:即统一管理、统一防疫、统一冷配、统一销售。由于小区交售鲜奶质量好,多次得到蒙牛公司的嘉奖,已经成为蒙牛集团在自治区东部地区的重点奶站之一,2010年荣获“蒙牛三星级供奶企业”称号。
   经过几年发展,刘凤文家现存栏奶牛360头,并安置了当地20多名剩余劳动力,每个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的年收入都在5万元以上。在刘凤文的带领下,全村大部分养殖户的奶牛存栏数都在20头以上,小区内户均收入在4到5万元之间。由于奶农的收入高且稳定,养殖户积极性高,目前小区存栏奶牛已达1600头,年产鲜奶4000吨以上,年产值达3240万元,年纯收入360万元,成为宁城县发展最快、规模最大、效益最好的奶牛小区。刘凤文本人多次受到市、县政府的表彰。2010年,被天义镇党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宁城县县委组织部)

标签:奶牛 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