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中考资料 > 志愿填报 > 正文

《住宅设计原理》考试改革实施方案探讨:住宅建筑设计原理

时间:2019-02-07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本文概述了《住宅设计原理》课考试改革的目标,总结了考试改革的实施方案以及最后的考核方式,目的是打破传统的建筑学理论课“一张试卷定终身”的考核方式,变单纯的对知识点的考核方式为知识考核与能力考核并重的科学评价方式,真正做到对学生的评价为“过程+结果”、“知识+能力”。
  [关键词]理论课;考试改革;实施方案
  
  在当今的高校建筑学教育中,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精神的高素质设计人才已成为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而《住宅设计原理》是建筑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住宅建筑设计的理论、原则和方法,既具理论性,又有实践性,而成为后续课程住宅建筑设计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我们可以说:教与学的过程中建筑设计原理在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建立与创新人才培养相适应的评价机制,探索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的改革,真正切实的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当下建筑学专业最为关心的。下面就如何结合将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和途径应用到《住宅设计原理》的具体教学实践中进行讨论。
  改革目标
  (一)教学重点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原则。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研究能力、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理性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等。
  (三)打破传统理论课闭卷的考核方式。采用分阶段递进式多次考核综合评价的形式,注重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协作能力。
  (二)注重教学过程。通过对教学过程的关注、引导把对学生的能力素质的关注放在首位,将传统建筑教育中以传授知识、技巧、经验为中心的教学体系变成培养素质、能力为中心的教学体系。
  (四)特色的教学方式。加大实践教学,注重开放教学,提倡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内在潜力和学习的主动性。
  二、 实施方案
  (一)实施方案方法及途径
  转变教育观念,推动创造性思维的形成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认知学习理论强调的是认知主体的内部心理过程,并把学习者看作是信息加工主体。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1]。
   传统的建筑学教育模式的理论基础是强调以教师为主体,师傅带徒弟的“传、帮、带”的教学模式,在理论课环节中强调理论知识的填鸭式灌输,这种教育理念严重扼杀了学习者的创造性思维。本课程在教授过程中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采用新的教学理念――“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原则,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在认识过程中的主体性,强调学生在意义建构中的主动性,因而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养成,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教育关注的焦点已从教师的教学转移到学生学习和知识的形成中。
  改革教学计划,与设计课内容紧密结合进行意义建构
   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住房制度的调整,人们对住宅要求不仅仅停留在居住的要求上,住宅的舒适性、可变性要求已经成为主流,由此带来的对建筑学专业的“住宅建筑设计”带来巨大冲击。住宅设计既是一个建筑学的传统设计课程,同时又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只有在意识上跟随时代,设计上抓住住宅的时代特征才能设计出符合当下人们需求的好的住宅。
   《住宅设计原理》的讲述过程中,有意识的灌输学生了解现行所学知识的意义,调动学生对知识理解的主动性。本课程改革所做的第一件事即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筑设计课是建筑学专业的主干课程,建筑学专业学生的特点是重视设计课而轻视理论课,针对这一特点,在《住宅设计原理》的课程讲授过程中,进行情境设置,结合《建筑设计6》 的课程设计内容,针对设计中易出现的问题和学生的困惑等问题进行问题线索提示,让学生主动寻找答案,思考在设计原理课中可能的解决策略,帮助学生建构对住《宅设计原理》课程相关知识的意义认识,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有效引导学生的思考与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而使学生建立设计的概念,在设计原理的范畴内形成新老知识的联系,对于学生建构与建筑设计相关的知识体系是很有利的。
  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1)设立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思考
   结合教学内容将主要的教学内容分解为若干节点和要点,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充分扮演组织者和帮助者而非单纯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进行情境设置,设立并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在有些章节的讲授之前布置一定的讨论题目,让学生分组在课外寻找答案,当讲到相关内容时,安排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方式使学生结合问题对相关知识作深入的思考,从而实现对教学知识点的掌握。在讲到有关住宅适应性和可变性的内容时,教师并未进入正题进行讲授,而是抛出问题:住宅的适应性和可变性在那些地方体现,其内在的逻辑是什么,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做相关的研究与分析,给出自己的答案。通过这一问题情境的设立,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逐渐建立自己的建筑观,并通过教师恰当的解释而逐渐理解所讲授的内容,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与分析问题的能力。这样既在学生的头脑中建构起相关的知识,又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这个操作模式中,教师主要起引导作用,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组织者、促进者、帮助者。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要注意的是引导的方式与问题的设定必须是学生感兴趣并急于知道的内容,而且不能偏离教学的总体框架。这样经过一系列“用一学一用一学”的良性循环过程,学生逐渐形成对课程的总体认识与把握,建构起相关专业知识体系[2]。
   (2)基于社会调查研究,注重知识的建构
   创造并不是不切实际的凭空想象,其创作过程来源于生活。住宅作为人们生活最为贴近的具体实物形式,许多的创作数据与灵感都来自实际生活模式,它需要建筑师用心观察和亲身体会。很多学生从低年级到高年级五年的学习生涯中,从来没有想到建筑师还应该走到社会的最基层,参与方案的社会调查、市场调查、环境调查。然而正是这些最基本的调研数据和最深层民众的心声才使得我们的住宅建筑创作富有生命力与说服力。
   在我们的住宅设计原理课中增加了一个社会调研的内容。让同学们分组进行调研,每个组先确定调研的对象,可以按年龄段、社会阶层、区域或是家庭关系构成等进行对象研究,根据具体情况编制问卷展开现实或是网络等多种形式的调查,让学生与民众进行很广泛的交流;绘制草图;收集了大量的问卷并进行数据分析;还有进行实地考察,进行访谈总结成果等一系列方法收集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而这些宝贵的资料都为学生今后的住宅设计提供了可靠的依据[3]。
   (3)培养学生参与能力与团体协作的能力
   为了顺应时代潮流,适应社会的需要,建筑设计朝着越来越广的方向发展,所涉及的学科越来越多。我们知道建筑设计其实是团队性的工作,个人的智慧和才能固然重要,但是整个团队的合作更加重要。建筑设计不再是单靠某个或某几个建筑师所能完成的工作,它要求更广的知识内容,更有效的团队协作。这就要求我们注重对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们之间良好的沟通交流和合作的能力,以适应社会的需要。提倡学生之间自由坦诚的交流,相互启发,相互学习,充分发掘每个人的潜能。
   我们强调创造力培养实际上也是强调整个设计团队创造力的培养,包括团队的协作和组织协调能力。在教学中应该强调个性品质的修养,对待工作有责任感、具备一定的社交能力,能够自我管理,在工作和学习中能够与其他人协同合作共同完成。针对此问题,教师会针对社会调研后收集的资料举行一次讨论课,每小组学生提出相应的专题汇报报告或演示文件,并在全体同学面前进行演讲。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协商,共同解决出现的问题,同时也相互学习,形成良好的氛围。这个讨论与协作的过程也强化了学生知识的建构,使原来多种意见相互矛盾且纷争不已的复杂局面逐渐变得明朗、一致起来。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知识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4)建立教学反馈制度
   适时调整教学方法建立教学反馈制度,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适时调整教学方法。课程结束后进行学生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及重点、授课方式、接受程度以及个人要求等方面的意见。对大量问卷进行分析统计,形成直观图表,同时组织授课教师集体研究、讨论,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适应实际教学需要。
  三、 考核方式
   打破传统的建筑学理论课“一张试卷定终身”的考核方式,对学生的评价采用“过程+结果”、“知识+能力”的方式,最后的成绩采用分阶段考核。即能力考核占最终成绩的50%,其中调研报告占30%,课堂讨论占10%,综合表现(互动、交流、积极性等)占10%;作业成绩占最终成绩的50%。成绩采取百分制,满分100分,60分及格。
  四、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近几年开展的教学方法和考试的研究,我们为理论课教与学的过程带来了诸多特色的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并在发展中不断的改进和完善。针对课程特点,将教学实施权、学生学习状况评价权、学生能力考核权最大限度的交给该课程的任课教师,打破建筑学理论课“一张试卷定终身”的考核方式,真正做到有利于评价学生能力的考核。建筑学的教学研究是个无止境的过程,应本着吸纳经验、结合实情、发扬特色的教学态度,将建筑学的课程教学体系不断发展完善下去。
  [1] 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EB/OL].
  [2] 胡 莹.建构主义模式下的建筑设计原理课程教学改革[J].山西建筑,2008(12)
  [3]陈林.地方院校建筑学专业学生创造力的解放与培养[C].全国建筑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8:33

标签:实施方案 住宅 探讨 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