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待有逆反心理的学生【学生的不良逆反心理初探】

时间:2019-02-18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不良逆反心理是指与好的、正确的、积极的东西对着干的一种心理,学生出现不良逆反心理时,正受某些情绪、观念的支配,很难意识到他正在犯错误,现行的学生的不良,逆反心理非常普遍,而造成这种不良逆反心理既有家庭,学校、社会的原因,也有教师方面的原因,为此,本文提出如何消除这种不良逆反心理的几点建议以供借鉴。
  【关键词】学生;不良逆反心理;初探
  
  一、问题的提出
  不良逆反心理是指与好的、正确的、积极的东西对着干的一种心理。
  学生出现不良逆反心理时,正受某些情绪、观念的支配,很难意识到他正在犯错误,作为人师,很有必要对这些不良心理现象产生的原因及解决的办法作深入细致的调查和探索,让自己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尽“灵魂工程师”的职责。现行的学生的不良逆反心理非常普遍,家长与老师很伤脑筋,其具体有以下四种表现。
  1、与老师、家长对着干
  如气温骤降,某同学正想加衣服,其父亲或母亲说,“如不加衣会感冒的!”这同学偏偏不加了,甚至还会故意脱一件。不良逆反心理严重的同学,以敢于顶撞老师、家长为自豪,事后,他能体验到一种快感。
  2、与他人、团体对着干
  某同学依窗而坐。天冷了,别人要他关窗户,他偏不关;天热时,他偏偏关上。班集体或同学们做出的任何决定,他都能鸡蛋里挑骨头,挑出毛病来,然后抵触。
  3、与法律对着干
  吸烟、酗酒、打电子游戏、打桌球、赌博等不良嗜好成瘾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不良逆反心理做怪。
  4、与优秀的传统对着干
  有些同学认为,一切传统的都是过时的,像尊重师长、孝顺长辈、敬老爱幼、勤劳、节俭等,本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他却戴上有色眼镜看待;或者他也认为这是美德,但又仅仅因为老师家长这样强调,他就要对着干,你说浪费粮食可耻,他就拿馒头当弹丸打人。
  二、造成不良逆反心理的原因
  1、优越的物质生活和家庭地位,是产生逆反心理的温床
  随着社会物质条件日益充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也就日趋优越化,成了滋生逆反心理的温床、有的家长怕孩子在学校受委屈,竟亲自出马,找同学“算帐”;有的家长担心孩子在学校受苦,竟擅自带来小电扇,供他享用。如此溺爱,必然导致产生优越型逆反心理。很显然,学生在家庭中和学校里地位的反差越大,逆反心理就越强烈。
  2、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反差,是产生逆反心理的基因
  当前,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难免会出现种种过火的教育方式,干扰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其一,为了使自己的子女在成绩上优于别人,有的家长便采用“填鸭式”的教育方式,不管孩子能否消化吸收,除完成学校正常的课业外,还另开小灶,做额外作业,使学生负担过重;其二,为了使自己的子女成为“全才”,白天学学校里的课程,晚上和星期天还要请家庭教师孩子学钢琴(电子琴)、书法、美术等,使孩子成了“超负荷载体”;其三,有的家长过分溺爱孩子,包揽子一切事务,帮孩子削铅笔、准备书本、整理书包……甚至代孩子做作业,使学生滋长依赖思想,把学习当作苦差事,诸如此类的家庭教育,和学校“要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的教育方针背道而驰,和老师的谆谆教导互相抵触,使学生无所适从,必然导致产生波动型逆反心理。
  3、老师教育方法的不协调,是产生逆反心理的必然结果
  老师的教育方法,对学生思想意识的形成,对生理及心理的健康发展,都有极其重要影响。方法不当,必然会直接导致产生逆反心理。
  严厉型:有些老师,神情过于严峻,整天板着面孔;声色过于严厉,开口就是训斥,总要摆出一副“师尊”模样。珠不知,这样的老师,学生望而生畏,缺少对老师的敬重热爱之情,容易使学生产生惧怕和反感心理,影响师生感情。
  简单型:有些老师,处理学生问题不是耐心的循循诱导,而是简单的敷衍了事,学生心里不满,产生对立情绪。有些性格内向或成绩中等的学生,容易被老师“冷落”,极易产生冷漠型逆反心理。
  保姆型:有些好心的老师,管理学生过于细致,这也不放心,那也放不下。过多的干预,压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产生厌倦情绪。
  放任型:和“保姆型”相反,有些老师,对学生过于放纵,对他们的行为视而不见,对他们的言语听而不闻,且美其名曰“让学生自由发展”。长此以往,学生会养成过度自信的心理,听不得批评,经不起磨练,一遇时机,必然导致任性型逆反心理的产生。
  三、如何消除学生的不良逆反心理
  (一)与学生讨论不良逆反心理的危害
  首先是对自己、对别人等造成伤害和损失。
  其次, 严重影响我们的人际关系;总与别人对着干,无异于时刻在伤害别人的感情。
  第三,不良逆反心理还使人思维单一(只重求异思维),考虑处理问题简单,容易钻入死胡同。长期下去,就会形成行为定势,即习惯,那么,不良逆反心理就会伴其终生。
  (二)与学生讨论怎样克服不良逆反心理
  1、求新奇求刺激,必须顾及后果
  人人都好奇求刺激,但人必须避免自己的行为对自己对他人形成威胁,造成伤害。
  2、正确对待自我意识、独立意识
  既要鼓励学生依靠自己的能力解决面临的问题,也要教育他们虚心对待成人的意见,让他们明白追求独立自主,并不是不听劝告,不要纪律、法律的束缚管制,不要家长老师的监督管理。
  3、正确对待别人的误解和错误
  人无完人,要善于原谅别人的过错和误解。宽恕别人是成熟的表现,而生气、对着干,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每个人都不能用对着干来表示、宣泄自己的不满、愤怒和对抗等情绪。
  4、对着干能不能引人重视
  对着干能引人注目,但不能引人重视,更不能赢得尊重。小丑疯子走在街上,回头率高,别人用的是玩耍嫌弃的眼光,很多同学上课时插科打诨,平时调皮捣蛋,哗众取宠,就是为了引人注目,与小丑何异?
  5、我们应该引起谁的注意和喝彩
  老师同学注意你重视你,向你竖大拇指,为你喝彩,当然是好事;但如果是坏人向你喝彩呢?你当然知道,那不是好事。
  但有时你偏偏犯糊涂;你与老师对着干,确实有欣赏的目光投向你,你因此受到鼓舞。你就不想想,那都是谁在欣赏你!不都是那些唯恐天下不乱的调皮鬼吗?
  这也有个“与谁为伍”的问题。“近墨者黑,近朱者亦”,尽量靠近要求进步的同学,重视他们的喝彩,而对落后同学的喝彩,要理解为:“它不但没价值,而且是在贬低你,给你打负分!”
  (三)教师从自身方面寻找途径
  1、提高业务修养
  老师必需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和业务修养,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以适应新形势,和我们的教育对象同步前进。如果老师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水平跟不上时代要求,学生怎能心服口服,又怎能从心理上予以接受呢?
  2、讲求教育的科学性
  掌握教育的时机。常言说,打铁要看火候。同样,和学生谈话也要找准时机。这种适当的时机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当学生比赛获得成功,考试成绩理想,心情愉快时,向他提些要求,指出不足,一般容易接受;当学生生活或学习遇到困难时,谈话和家访的效果最佳;当学生成绩不理想,或被父母打骂了,心情沮丧时,最好暂缓谈话,因为此时谈话,无疑是“石上泼水”、“火上加油”,效果肯定不佳;两个同学吵架或打架了,可先作“冷处理”,等他俩情绪平静后,再做工作。总之,良好的教育时机,一要靠老师善于利用;二要靠老师善于创设。
  3、讲究教育的方法
  老师应以满腔的热情,诚挚的爱心去关心学生,运用科学的教育方式去教育学生,学生才能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不至于产生逆反心理。最有效的谈话方式是个别交谈。谈话时,切忌老师独霸“一言堂”,要让学生有申辩的机会;切忌声厉色严,要耐心引导。对于调皮生和“错误多发学生”,也要尽量控制自己的情绪,切忌感情用事。谈话的内容力求言简意赅,切忌絮絮叨叨,不得要领,谈话之前,必须掌握第一手材料,用事实来说服,切忌“乱棒打人”。不然,不但达不到教育的目的,相反,还会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总之,老师要尊重学生,当好“心理理疗家”,使思想教育工作更有成效。
  
  【参考文献】
  [1]《班主任之友》2006.12
  [2]《班主任》2007.6
  [3]《班主任之友》2008.3
  [4]《做最好的班主任》李镇西2008
  
  

标签:逆反心理 初探 不良 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