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中考资料 > 中考地理 > 正文

尊严,人活着的最后底线:人要有尊严,更要有底线

时间:2019-01-21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最近在网上看到一则信息,2012年国家公务员面试题之一:馄饨背后的善良与尊严。据介绍,试题的背景是个真实的故事:   吉林省长春市一家非常不起眼的馄饨小店,有位行乞老人经常光顾这里,常错把游戏币当成硬币来买馄饨。其实,店主早就发现了,却一直不拆穿,照样给老人馄饨吃。
  有记者采访店主刘大军,店主说:“老人很要面子,很多路人看他可怜给他买吃的,他从来不要。我们一家不想揭穿老人常拿游戏币买馄饨这个秘密,就是觉得应该让老人有尊严地生活。”
  就是这样一件被店主一再称为“不值一提”的事,在短短几天时间内感动了数以万计的网友,并再次引发了关于慈善、道德和尊严等话题的大讨论:
  “老人其实就像小孩,内心很脆弱。我们只要用心相对,老人也会感知。”
  “通过这个故事,人们深切地感受到什么叫尊严、什么叫善良、什么叫温暖。”
  “事情虽小,但很暧心。”
  “没有人愿意永远生活在别人同情和施舍的目光下,因为人的尊严是无价的,哪怕他只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一个乞丐。而为了维护一个人的尊严所作出的努力,在任何时候都足以震撼人心。假设这位馄饨店主当众把话说穿,甚至对老人冷嘲热讽一番,然后把他赶出去,会是一种怎样的结果?老人失去的,绝对不仅仅是一碗馄饨,我们的社会,也将因此少了一段关于善良与尊严的传说,多了一份势利和冷漠。”上了年纪的人,最想获得的足怎样的尊严?
  真没想到,这样一件小事,却引来了这么多的热议,连《中国日报》、《光明日报》也分别发表了《一碗热馄饨的道义力量》、《一碗馄饨背后的善良和尊严》等文章。我想,之所以会这样,是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人的尊严是人间最高尚的美,是人间一切价值的根基。尤其是当一个社会,如能做到让弱者、让长者都有尊严,那么整个社会也就有尊严,每个人的未来就有了尊严。
  也许读者会说,我们不是乞丐,不会遇到这样的事。但相对年轻人来说,我们不得不承认,上了年纪的人毕竟是脆弱的。所谓老当益壮,只是相对他人而言的事,就自身来说,衰老是每个人都必须要面对的。人有开始就会有结束,有出生就会有死亡,有青春的活力就会有衰老的无奈。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佘太君百岁挂帅,那都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事。
  在一个世俗社会中,尊严往往和强大联系在一起,与成功联系在一起,甚至与权势、财富联系在一起。而强大、成功、权势、财富对上了年纪的人来说,只会是越来越远。
  有幸的是,如今这社会逐渐摆脱了这种观点,社会不仅关注普通人的尊严,同时还关注弱者的尊严,不仅研究如何让人活得更久,还开始研究如何让人活得更好,用上海老年基金会理事长胡炜的话来说,我们的工作就是要让年长者活得更有尊严!这难道不是当代老人的幸福吗?
  记得《文汇报》最近曾刊登了一条新闻:我国老年痴呆症的患者已多达600多万人。专家认为,65岁后,年龄每增长10岁,老年痴呆症的患病率就增加一倍。此消息除了强调要早期预防外,竟然引申出另外一个意想不到的话题,专家们说:老年痴呆症这个疾病的名字太贬义了!很多早期患者因为对这个病的名称很反感,觉得有失尊严,就不承认自己得这个病,不愿去医院及时就诊而延误了病情。专家因此一再呼吁:在欧美已根据发现者的词条改叫“阿兹海默症”,在中国也应该迅速改名。
  这条消息,之所以在老年人中间传得很广,引起了共鸣,是因为老年人在传播过程中感悟到社会对他们内心的理解和敬重,并因此而获得了尊严。
  人的尊严小仅是社会给予的,同时也址自己创建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所有的人都会从一个强势群体步入到一个弱势的群体,由年轻时的身强力壮,慢慢发展到今天的力不从心。但无论怎么发展和变化,享受社会给予的尊严不应变,因为人性的尊严是与生俱来的,在一个正常的社会里,是个人,就应该被尊重,尊严是人活着的最后底线。即使到了晚年,我们已不求闻达,不谈富贵,但做人最基本的东西不能被践踏。
  然而,人的尊严不仅是社会给予的,同时也是自己创建的。上了年纪的人,千万不能因衰老而自卑,因自卑又自毁尊严。
  比如,退休后,失去了工作,失去了权力,生活中没有了迎来送往的热闹,觉得不能再在职权的舞台上“操作表演”,心里便会产生萧条冷落之感,一旦被这种让人抛弃的心理缠缠绕绕,挥之不去,尊严的失落就会随之而来。
  又如,随着体力的衰退,许多事已力不从心,甚至,认为自己是子女的累赘和包袱,大事干不了,小事不用干,整日在“吃、睡、坐”中轮回周转,在困守斗室中消极养老。一旦陷入这种境地,哪里还有尊严可谈?甚至会消极地蹦出两个字“等死”。
  退休后一旦没有理顺自己的心态,社会给予的尊严,就会不予珍惜,自己的所作所为,又难以引起旁人的尊重。于是,生活中“拎不清”、“老小孩”等字眼就出现了,尽管语调中含有谅解之意,但对一个意识健全者来说,谁愿意做一个“拎不清”的长者?
  自我培养尊严的两个抓手
  退休了,无论你原先的职位多高,此时,来自“职业的尊严”在这个世俗的社会里也许马上会失去,但“做人的尊严”却始终相伴,等待着你去发掘和培养:
  小处着手,时时要关爱自己。
  十几岁时天真烂漫,二十几岁活力四射,三四十岁成熟稳重,五六十岁优雅从容,七八十岁照样睿智安详。千万不要让自己因对年龄的恐惧而失去应有的自信和尊严。记得我母亲八十多岁时,两腿已不能随意行走,但无论在家还是外出,有两件事是必做的:哪怕两鬓早已花白,但必须把头发梳理得整整齐齐,哪怕衣服已洗褪了颜色,但那粒风纪扣必须扣得严严实实。老人的外表,能给人带来一种气质,而这种气质,往往能赢得尊严。
  大处着想,始终要相信自己。
  年岁尽管可能使你推理、记忆的速度放慢,但并不一定会降低你的思维质量。
  科学家做了个统计:60岁以后出成果人数最多的领域从高至低依次为:哲学、医学、美术、文学、自然科学等。结论是:凡与人生阅历和经验丰富关系密切的领域就越大器晚成,所以,六十岁学吹打,时间正好。
  你越来越成为你自己。年纪愈大,你的个性往往会显得愈明晰,你会把自己的所思、所爱、所恨理得更顺,你终于明白你到底是个怎么样的人了。要知道,尊严往往与一个明事理、讲人格的老人相伴出现。
  你的天地会更加宽敞。因为你有了充足的时间对你的人生经验作反思和总结,找到新的替代的角色,培养新的兴趣爱好,建立新的人际关系,调整了生活方式,参与了各种有益的社会活动,其结果或是信仰的深化,或是心灵的一次飞跃,因为在社会活动中不仅找到了原来的你,更是发现了明天的你。在这些看似无足轻重的领域获得的每一项小小的成就,都能转化为你获得新的尊严的源头。
  古今中外,人们无不把尊严当作头等大事,多少仁人志士,为了国家的尊严、民族的气节而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来维护之。“士可杀不可辱”,“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无数可歌可泣的故事曾经感动过我们的年轻时代,激发着我们为建设新中国而努力奋斗。如今,我们上了年纪,也许没想到,尊严,是人活着的最后底线。要做一个幸福的老人,哪怕年老体弱,也必须要通过努力去赢得尊严。这显然不是自作多情,立国是如此,立身亦如此,你说对吗?

标签:底线 尊严 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