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中考资料 > 中考化学 > 正文

二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_中职语文的“边缘化困境”

时间:2019-01-1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近年来,中职语文的境遇越来越为各职业学校所共忧,如何走出这种“边缘化困境”,作为任课教师,笔者立足教学过程,对“边缘化困境”的产生进行了认真反思,发现了教学中的一些认识误区和不当做法,并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办法进行了积极探讨,以期能推动中职语文走出“边缘化困境”。
  【关键词】中职语文 边缘化困境 教学反思
  
  最近几年,中职语文“边缘化”的现象日益严重:排课时,语文要给专业课让道;上课时,学生只看重自己的专业课而忽视了语文课的重要性;下课后,学生也只会去学习一些专业技能而非语文知识。中职语文课完全陷入“边缘化困境”,地位岌岌可危。
  一、日益边缘化的中职语文 
  对于“中职语文在职业学校受不受重视”这一问题,“原则性”的答案和“实际性”的回答截然对立。作为基础课程,中职语文同思想政治课、外语课一样,几乎在国内每一所职业学校都有开设,这本身就说明了它的重要性。但是,事实上,中职语文既缺乏思想政治课的权威性,也没有外语课的国际性。“我们的学生在毕业的时候,对他们的外语水平有一定的要求,但他们的汉语水平如何,就没人管了。”这句话说起来有点荒唐,却是事实。很多老师反映,在各自学校的教学办公会上,他们经常要面对这样的问题:“中职语文这门课有什么用?”面对这种尴尬的处境,许多语文教师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对教学体制、社会环境、教材编排、课程定位、教学方法、教师素养、考试模式等诸多方面都提出了批评。作为一名职业学校的语文任课教师,个人对中职语文的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反思,发现有很多问题在影响它走出困境。
  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定位过高,教学目标不明。作为文理科教育的基础课程,中职语文的课程定位很高,一直被赋予了太多的教育职能,集思想教育、文学教育、人格教育、情感教育、素质教育功能于一身,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的确,中职语文课在荷载传统文化、传达人文精神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可以为上述教育发挥独到的作用。但这种笼统宽泛的课程定位,无疑会将其扭曲为哲学、宗教、社会、政治等文化范畴的注脚和思想教育、人格培养的工具。在这种课程定位影响下,任课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么感到力不能及,难以兼顾;要么就将语言文学课进行政治异化。如此,中职语文失掉了自身的个性和魅力,邯郸学步般跟在其他目标明确、特色突出的课程后面亦步亦趋,落下队来。
  (二)指责教材过多,挖掘教材较少。一直以来,我们对中职语文教材的批评指责太多,总觉得手中的教材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这造成了中职语文教材版本多样,更新较快。不少专家呼吁由教育部出面,精选高质量的版本作为授课的通用教材,但时至今日,这样的完美教材依然在我们的期待中。冷静来看,每个版本的教材在编写前都是对原有教材的更新和提高,都是当时相对理想的教材。这些教材版本不同,但只是次要篇目稍作更改,经典篇目基本保持一致,因此,对教材的编排指责过多,是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的。应该变消极为积极,客观地审视评价教材、认真地挖掘教材的丰富内涵,将其转化为有益因素,提高教学效果。
  (三)课堂抽得过空,缺乏熏陶感受。中职语文课教学方法陈旧,课堂模式固定单一,基本上沿用“灌输式”教学,采用中学语文的教学套路来组织课堂:先介绍作者生平、作品背景,然后分段理解、提炼主旨,最后是背诵名段或习题演练。在这种教学过程中,教师严格按教参要求把一篇经典美文的内涵吸干、抽空、打碎,整得一点味道都没有了,那还让学生去品尝什么呢?整个课堂时间全部被教师的讲解塞满,没一点学生自己的时间。学生没有时间去思考体会,对篇章或文学现象缺乏自己最基本的感受和理解,教学过程显得肤浅而没有意义。对他们来说,课堂成了一个思想的空壳,不能激发任何的激情或真知灼见。繁杂的篇目、琐碎的知识、唠叨的讲解充斥课堂,下课后学生很快就会将这些全部忘光,教师的劳动、课堂的价值都不复存在。
  (四)因循守旧较多,积极创新较少。综观今日的中职语文课程,敢于革新教学和考试模式的学校是凤毛麟角,究其原因应是师资问题。中职语文教师年龄普遍偏低,知识结构、学术水平都不甚理想,对传统文化和时代文学的解读还缺乏引领时代的眼光和能力,不敢擅越藩篱。因此,中职语文教学考试只能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对此,大家都在表示不满,但面对诸多困难,许多教师知难而退,安于现状,又都在沿用旧制,致使中职语文课程改革举步维艰。
  三、具体解决方法
  (一)适度把握课程定位,准确设计教学目标。尽管中职语文是一门含有丰富人文思想的课程,但不能据此将其理解为“全能课”,而让其越俎代庖,去承担别的学科的教学任务。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孔庆东说:“语文是我们每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别的东西可以是技能,学了之后打工、干活,语文不是这样,语文是灵魂依靠的东西,或者说,它是一种以无用达到有用的学问。”1996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将语文课定位于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把握了其人文教育的定位,任课教师的教学目标就要放在对中职生进行人文精神和文化修养的培养上,期望学生通过对经典的阅读,有能力俯瞰民族文化乃至世界文化。教学中,教师要立足于语文教学本身,从欣赏和理解的角度去学习作品,将教材作为一扇窗子,引导学生大量阅读经典,从而吸收经典中承载的文化底蕴和文化精神,传递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达到人文教育的目的。
  (二)凸显学生学习感受,重视课堂交流互动。中职语文不同于中学语文,学生年龄特点和知识层次要求教师必须改变教法。课堂必须凸显学生对作品的整体感受过程,突出作品本身对他们的吸引和熏陶。如果是议论文,让学生先去感受它讲得到底有没有道理,能不能被它的道理所折服。我们不能一开始就急着下结论,甚至搬出许多前人言论来证明我们的观点。对于散文或诗歌,我们更应注重学生的自我感受,把作品当成一个审美的对象,培养他们对美的欣赏和品鉴能力。教师对教材的认识和评价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利用课堂或课外活动安排师生的交流互动,鼓励学生在熏陶中感受、感染、领悟,并将其表达出来。这种潜移默化的方式能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课文中蕴涵的意境与美感,让学生直接与古往今来优秀的心灵对话,从而提高自己的审美品位与人文素养,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效率。
  (三)赏识眼光看待教材,充分挖掘有益因素。赏识眼光看待教材,既能找出它的不足,也能发现它的优点,并能积极地发挥它的长处,有效弥补它的不足。对中职语文教材的使用,均应以“文学经典”为中心,培养学生认真严肃的学习态度、独立思考的能力。通过学习这门课程,让学生摸索到通向古今中外“文学经典”的一条道路,通过理解文学文化来理解人生、社会、生命、世界、历史。
  (四)积极利用教学资源,创新教学考核方式。对于教师来说,只要肯实践创新,在教学上多动脑筋,就能给教学带来生机。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等校内外资源优势,实现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中职语文教材中的诗、词、散文意境优美,是情与景、意与境、自然美与社会美的结合体,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诗文特定的环境,为学生对诗文的体验和感悟提供一种导向,使学生入情入境,激发联想和想象,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改写名篇,以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和评价能力。另外,运用读书汇报、辩论赛等形式让学生带着思考和想法去读书写心得,大家互相讨论、互相启发、互相学习。
  总之,随着教育部对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的督促,学校教学的逐步规范化和任课教师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中职语文课的未来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作为任课教师,我们对中职语文如何走出“边缘化困境”应该多思考、多行动。相信,通过我们不断地探寻摸索,中职语文一定会早一天走出困境,迎来光明。

标签:边缘化 困境 中职 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