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中考资料 > 中考时间 > 正文

【免造影动脉导管未闭的导管封堵治疗分析】 动脉导管未闭行导管封堵术的禁忌症

时间:2019-01-23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 目的 对楚雄州医院48例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进行经胸超声心电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引导下封堵治疗,免X线主动脉造影,免穿刺股动脉,探讨这一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拟行封堵治疗的48例PDA患者,应用TTE观察降主动脉与左肺动脉间相通的动脉导管位置、直径及长度,穿刺股静脉建立轨道,固定封堵器,TTE观察有无残余分流,观察主、肺动脉有无占位,释放封堵器。结论 免造影动脉导管未闭的封堵治疗是可行的,减少X线辐射,免穿刺股动脉,减少穿刺动脉并发症,减少手术损伤。?
  【关键词】 免造影;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治疗?
  【中国分类号】 R725.4【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44-5511(2012)02-0333-01??
   导管封堵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是目前临床常用的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的方法。传统的治疗方法,在操作中需要对患者进行股动脉、股静脉穿刺,以建立输送轨道,并且要做降主动脉造影,以确定PDA形态、大小,才能选择合适的封堵器。从股动脉、股静脉穿刺来说,婴幼儿或体重小于4公斤者,由于股动脉的直径小,在穿刺及插管操作的过程中,可能会对血管造成损伤及出现一些相关并发症。而降主动脉造影需要给患者注射造影剂,造影剂可能引发造影剂肾病,且X线造影时射线辐射会对患者造成损害,尤其是儿童影响较大。为减少穿刺并发症及造 影剂、X线辐射对患者的影响,为推广免造影PDA的导管封堵治疗,现将我院2008年1月至2011月1年的48例免造影PDA封堵治疗结果做如下的分析总结:?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48例免造影PDA的导管封堵治疗患者。其中男性17例,女性31例,年龄4~22岁,体重6~52kg,TTE示:具有典型的漏斗部,且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提示PDA分流方向指向肺动脉外侧部或中部。?
  1.2 方法 穿刺股静脉,在X线透视下建立轨道,按术前TTE测量结果选择封堵器,并根据术TTE实时监测,适当调整封堵器。封堵器到位后,X线透视下有明显的“锥形腰”,TTE示封堵器呈“工字形”,且主、肺动脉侧均无占位,CDFI联系监测分流情况,如分流情况消失或已明显减少可释放封堵器。部分情况需更换封堵器:①封堵器到位后无明显“锥形腰”,或封堵器严重变形,或轻度推送即发生封堵器移位;②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显示封堵器边缘性宽度≥2mm。所有患者,均行右心导管监测肺动脉压力变化。?
  2 结果 ?
  对48例PDA患者治疗均成功,成功率100%,无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在封堵尝试中首次封堵器太小需更换较大封堵器4例次(8.3%),首次封堵器太大需更换较小封堵器1例次(2.0%)。术后即刻行右心导管检查,提示36例轻度肺动脉高压者降为正常,8例中度肺动脉高压、4例重度肺动脉高压降为轻度。听诊双期杂音消失。手术后24小时TTE示大动脉水平分流消失。随访1月、3月、6月、1年未发现PDA再通及封堵器移位。?
  3 讨论?
  典型PDA治疗前后反复行TTE 检查,测量PDA 的最小直径、长度及形态来选择封堵器,所选封堵器腰部平均直径比TTE 测量PDA 最小直径大2~6 mm,利用TTE 测量值选择封堵器封堵成功率达100 % ,且无并发症发生,说明依据测量PDA 最小直径、形态及长度选择封堵器在技术上是安全的。因此,免造影利用TTE 测量值选择封堵器能够与以造影结果为依据选择封堵器取得同样的效果,是可行的、按全的。封堵器放置后腰部出现“切迹”为佳,本组封堵器腰切迹处直径较术前封堵器腰直径小2~3 mm ,这样既可防止封堵器的脱落,又可减少残余分流发生。同时观察到残余分流还与封堵前肺动脉压高低有关,肺动脉压高者残余分流发生率也高,术后24 h TTE 示微量残余分流消失。由此可见依据TTE 测量值选择封堵器封堵成功率高,残余分流发生率低。?
  但是,因我们选择的为典型的PDA患者,有一定的局限性,在细小PDA 和巨大PDA ①中因体位(不能象造影标准左侧位一样显示PDA 最窄处③)、操作TTE个人经验、水平的影响,且患者年龄、体重、PDA的类型等,医院免造影依靠TTE 检查选择封堵器应谨慎,TTE可能高估PDA 直径或者估计不足。?
  4 结论?
  免造影PDA的导管封堵治疗,在TTE引导下是可行、安全、可靠的,无造影剂的毒副作用,减少X的辐射,无需穿刺股动脉,适合在婴幼儿或低体重患者中应用,可最大程度减少手术损伤。因上述原因免造影PDA的封堵治疗仍有一定的局限性,有待大样本进一步观察分析。??
  
  
  参考文献?
  [1] 熊寿贵 余更生 田杰,等。不同大小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治疗的方法学探讨。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7 年4 月第23 卷第4 期。?
  [2] 郭继鸿。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中国心血管杂志。2010年05期。?
  [3] 张官平等。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PDA)介入造影体位探讨。2010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八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
  [4] 戴汝平,高伟等。先天性心脏病与瓣膜病介入治疗。辽宁科学技术 (2007-06出版)
  [5]陈灏珠主编。实用内科学13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09月出版)

标签:导管 造影 封堵 动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