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中考资料 > 中考体育 > 正文

ATM犯罪手法与预防策略浅论_广告策略的主要内容

时间:2019-02-05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ATM是银行安装的方便客户使用利用银行卡取款的一种电子装置,中文名为自动柜员机,俗称自动取款机。它能够帮助客户完成存款,取款,转账,修改密码等一系列业务。随着我国银行电子化的不断发展,ATM现已成为人们生活及社会金融活动不可或缺的至关重要的环节之一,而ATM的平民化普遍化也为相关机构加强ATM犯罪的预防增加了难度,如何实现保障用户在ATM活动中的安全进行成为重要课题。本文从ATM的犯罪行为出发,采用理论论证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ATM的犯罪方法及其如何防范作出分析,并提出相应建议,希望对公众及相关机构在防范ATM犯罪时提供一定帮助。
  关键词:刑事犯罪;ATM机犯罪;银行卡
  作者简介:赵晓东,山东警察学院。
  中图分类号:D9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2)02-095-02
  近些年,随着我国金融信息化工程的不断发展和金卡工程的不断推进,ATM(自动柜员机)在金融环境中已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相对应的集中在ATM上的犯罪也越来越多。如何保障银行ATM的安全使用,实现银行持卡用户财产权利的有效保障,防范各种ATM犯罪已成为现阶段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将对关于ATM的犯罪与其防范措施作一些粗浅的分析,供大家参考,共同防止犯罪的发生。
  一、ATM机犯罪的常见表现形式
  (一)向指定账户转钱
  这是犯罪分子最常用的一种伎俩,通常的表现是犯罪分子冒充ATM管理机构,在ATM机上张贴紧急通知或公告,声称接到上级银行通知,ATM柜员机需进行程序升级改造或维修,用户必须把资金转移到指定的某账户上,或按一些提示进行操作后才能取钱,只要持卡人把资金转出或进行了某些操作,就落入犯罪分子设下的陷阱,造成用户的资金损失。
  (二)窃换受害人的银行卡
  这类手法也比较常见,其基本手法通常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犯罪分子共同进行,相互配合进行干扰取款人并窃取偷换银行卡。常用的方法是一个人站于当事人身后偷看,偷拍银行卡密码,然后以地上掉钱拍肩提示,催促当事人或询问柜员机如何使用等手段分散当事人注意,另一个犯罪人迅速拨出或偷换ATM机卡口上的银行卡。这个过程短暂而迅速,当事人一般状况下很难发觉,而且此类受害人往往是多日后才发觉自己的银行卡被掉包。
  (三)假吞卡
  先说一下自动柜员机正常吞卡的行为:信用卡超过有效期或账户已被冻结;持卡人在ATM上操作完成后30秒内没有把卡取回;密码错误超过三次(含三次);操作失误或机器故障也可能造成吞卡。正常吞卡机器会吐出吞卡凭条,ATM屏幕也会提示吞卡。这是银行为了保障客户资金安全而专门设置的吞卡功能,然而却被犯罪分子加以利用进行犯罪。通常情况下,一张银行卡有1毫米厚,如果吞卡装置有0.5厘米的夹层空间,那便能装五张卡。犯罪分子将吞卡装置装入ATM机后便偷窥用户的银行密码,待差不多五张卡后,犯罪人可能会将自己的卡也卡在柜台口,然后说自己的卡也被吞了,这样引开其他的人,自己再用镊子取出加装的吞卡装置。这样犯罪分子会根据之前偷窥的密码,马上在取款机上进行提现,没有偷窥到的密码也会猜测多次进行尝试,直到最后真正被机器因为多次密码错误而吞下,第二天,失卡人也可以在银行领回自己被吞掉的卡。同时还有一种情况,那就是犯罪分子在拿到被吞的卡后发现卡上金额不多,那么有可能会先将银行卡复制一张,然后将原卡返回ATM取款机造成正常吞卡事故,而等失卡人去银行取回被吞的卡后以为是正常被吞而放松警惕,继续使用该银行卡,甚至不修改密码,当犯罪分子通过复制的卡发现卡上的金额达到一定数额后便取走卡里的钱,所以被吞或丢的卡,重新拿回后,为保险起见不要在上面存放大金额数量的钱。
  (四)ATM不吐钱
  ATM通常所发生的扣钱不吐钞现象是由于机器本身的故障或银行网络故障所致,并不一定是犯罪分子造成的,发生这类状况持卡人可向银行方面咨询,此类型地犯罪一般会与第一类型的犯罪共同进行,犯罪分子先将出钞口封堵,然后将诱骗的联系电话贴在ATM上,而当持卡人在卡上扣钱却不吐钞的情况下通常会拨打犯罪分子张贴在ATM上的联系电话。接电话的犯罪分子会假扮银行工作人员从而诱使持卡人进行一系列的转账操作,以达到犯罪目的。
  (五)设立山寨ATM查取银行卡信息
  这是近来新出现的一种犯罪手法。2010年6月,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外曾出现一台山寨ATM,布放在貌似正规的封闭式玻璃小屋内,玻璃门外贴着“24小时自助银行”字样,并有恒生银行的标识,机身上贴有“银联”“VZSA”等标志。当持卡人在山寨机上刷卡时,银行卡号码密码等信息便被套取,然后犯罪分子通过克隆银行卡将持卡人的存款洗劫一空。
  二、如何应对ATM风险
  (一)应对ATM上的虚假提示
  持卡人在取款前,先看ATM的插卡口出钞口等处是否存有异样,是否有临时贴的“提示”等纸张,如果有的话最好先和银行联系,不要贸然取款。即使机器发生故障,也不要拨打“紧急通知”上所谓的银行值班电话,而应拨打银行的客服电话或直接报警。关于银行方面,一是要做好相应的宣传工作,告知客户有关银行卡业务的通知一律以ATM机系统内显示的为准(犯罪分子一般情况下很难侵入ATM系统篡改信息),不可相信在ATM附近张贴的任何通知。二是加强对ATM的检查巡视工作,防止犯罪分子张贴虚假提示等违法行为。三是加强ATM软件信息系统,使每个持卡用户在操作ATM时都可以注意到屏幕上对用户预防犯罪的提醒信息。
  (二)山寨银行卡的防范措施
  关于这一点,国外已进行EMV迁移以解决磁条上刻意被伪造这一问题,而我国正在加快EMV的迁移进程。现在银行大多对ATM采取了较严密的防范措施,犯罪分子较难得手,而一些犯罪分子将目光集中在自助银行的门禁设计上。大多数自助银行的门禁设计为刷卡即开,这种设计一般是为了解决柜台自动关门的问题,犯罪分子恰恰利用这一设计,将磁卡采集器装在门禁设备上,以此来收集磁卡信息并通过微型摄像头窃取密码行为的配合来实施犯罪行为。因此建议银行应对自助银行门进行拆除或改进,如用按键开门或感应开门来替换刷卡开门。
  (三)ATM机械故障
  这种类型的作案通常是在夜间发生的。一方面夜间光线不足,提款人不容易发现ATM被动了手脚,另一方面,取不到钱的提款人通常认为这时银行已经下班,只有等到第二天再来,这样一来便给犯罪分子提供了充足的时间来取出卡在ATM中的实际已取出的钱。持卡人在取款时应加大警惕,尤其是夜间,取款钱应注重查看出钞口有无异常,在出现机器故障而不吐钱的情况时应第一时间打电话告知银行,及时处理。另外,银行方面加强对ATM机的夜间管理,一是加强银行方面人员对夜间ATM机管理的重要性认识,务必不能以夜间取款人员少而放松了警惕,犯罪往往便是发生在夜间。其次是利用先进技术把各处柜员机的监控系统联系起来,统一监控管理,一旦发现问题可以得到及时良好的解决。
  (四)增强ATM机自我检测功能
  银行方面可以在ATM的出钞口、插卡槽等处安装传感器,以便对于这些地方的状况可及时检测,一旦发现异常情况便能即时通知银行内部以及时检修,用来防范ATM的相关犯罪活动。
  由于ATM取款机在功能方面有所拓展,能为用户提供除支取款之外的其他付费服务,因此针对ATM取款机的攻击事件,对民众的危害性也将越来越大。
  (五)加强银行卡安全管理,增强商户法律意识
  2009年4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安部国家工商总局联合下发《关于加强银行卡安全管理预防和打击银行卡犯罪的通知》,其中规定:发卡机构要对其所在的客户亲访亲签,不可采用全程自助发卡的方式。发卡机构不得将发卡营销业务外包。但仍然存在部分银行片面追求市场占有率,执行不严,减少了银行卡的审批程序,降低了审批要求,让许多伪造的证件蒙混过关,以至有关机构对社会上银行卡的监管困难。另一方面,一些持卡用户心怀侥幸心理,基于利益驱动,在明知是犯罪的情况下铤而走险,帮助犯罪分子违法套现,对此,警方认为提高持卡用户法律意识是防止违法犯罪的关键。根据《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违反国家相关规定,使用销售点终端机等方法,以虚构交易,虚开价格,现金退货等方式向信用卡持卡人直{持}接支付现金,情节严重的行为,将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
  三、关于完善ATM与客户的法律关系
  在大量的ATM犯罪中,犯罪分子的犯罪行为不仅损害了国家的金融秩序,同时银行和持卡人的财产权利也受到了损害,即使犯罪分子被抓获,也很难追回犯罪所造成的财产损失,那么应有谁来承担这个损失呢?
  如今,银行卡“隔空被盗”已不是骇人听闻的稀罕事,储蓄卡好好的揣在兜里,存在银行的钱却莫名被刷走。面对比比皆是的盗刷案件,钱财不翼而飞之后,受害者只能通过报警,向银行讨说法等手段尽量挽回损失。而银行面对此类问题往往是一再的推卸责任,最后只能由受害者自己买单。
  个人认为,针对ATM的犯罪,中国应当借鉴一些发达国家银行卡业务开展的经验,通过加强立法来确立持卡人和发卡机构各自的权利和义务。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持卡人作为银行的客户,银行为持卡人提供相对安全的服务与保障,这都是理所当然的。银行在合同履行过程中未尽到的相应义务(如前面提到伪装的刷卡器,微型摄像机等),这个过程中持卡人并没有存在过失,恰恰是银行在ATM的安全与维护上存在着过失,银行理应承担相应责任。相应的,如因持卡人对银行卡及密码的保管不当而造成的财产损失,银行可以免除责任。
  四、结语
  随着ATM取款机在功能方面不断拓展,ATM如今已能为用户提供除支取款之外的其他付费服务,因此针对ATM取款机的犯罪事件对民众的危害性也将越来越大,ATM犯罪问题也早已被推上台面成为公众讨论的话题。相信随着金融信息化的不断提升完善以及公众防范意识的不断加强,关于ATM的犯罪终究将被遏止。
  参考文献:
  [1]谢怀?,等.合同法原理.法律出版社.2000.
  [2]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2003.
  [3]中国银行从业人员资格认证办公室编.风险管理.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
  [4]陈世国.“石狮一女子到ATM取款,卡被复制密码被偷拍,16万飞了,一审判银行全赔”.海峡都市报.2009-12-12.
  [5]何风.中国ATM――直面安全隐患.银行家.2002.
  [6]袁小四.警惕ATM上的高科技犯罪.华南金融电脑.2002.
  [7]袁小平.试论ATM案件的作案手段及侦查思路.犯罪研究.2005.
  [8]盛凯.利用ATM犯罪的特点与预防.中国刑事警察.2004.
  [9]黎宏.论存款的占有.人民检察.2008.
  [10]董玉庭.ATM机上非正常取款行为的刑法学分析.人民检察.2008.
  [11]王士军.利用ATM取款机实施犯罪现状分析及防控措施思考.公安研究.2011.

标签:手法 犯罪 预防 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