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中考资料 > 中考网址 > 正文

[轴心时代的文明对话] 世界历史三大轴心文明

时间:2019-01-27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从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被哲人称为轴心时代。人类文明的精神基础同时在中国、印度、波斯、巴勒斯坦和希腊开始形成。这个时期文明对话所具有的形态特征,蕴藏丰富的思想资源,直接对后来东西方的文明产生深远的历史影响。
   富有内涵的对话树立了思想与文化的权威
   在前轴心时代,主导文明对话的是帝王、国王、神话英雄或“王官”。到了轴心时代,情况发生很大转变。思想家登上文明对话的舞台。春秋时期的中国“礼崩乐坏”,列国分治。思想家奔走于天地之间,游说各国君王,批评政治,唤醒良知,提出方略,促进改革,为重建社会秩序而努力。
   此时,古希腊社会的城邦也已形成。无论是雅典的民主政体还是斯巴达式的寡头政体,一切问题原来由君主裁夺,现在则取决于专家、知识分子、演说家的演讲艺术,而且必须通过辩论作出裁定,这些都促进新的文明对话的产生。雅典的广场、公民大会、参政院、法庭、体育学校等是这些文明对话的最佳场所。
  思想家、学者或知识分子之所以成为文明对话的主体力量,是因为他们有学问,有智慧,有真知灼见。轴心时代富有内涵的对话打破了君王对思想的垄断,树立起思想与文化的权威,对于文明的发展具有深远的积极意义。
   春秋时期两大显学孔学与墨学就是由对话产生的对中国文明影响深远的两大哲学思想流派。
   本、原、用是轴心时代文明对话的重要原则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概念或关键词。怎样理解“仁”的意思,孔子没有一个一成不变的定义,而是在与学生的对话中巧妙地阐释了“仁”的丰富意蕴。仅以颜渊问仁为例,孔子先回答说:“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当颜渊说“仁”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时,孔子又说了四句名言:“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在对话中,我们看到孔子对“仁”的解释是从总说和分说两个维度逐步深入。
   再看《论语》中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在另外的场合却回答说“爱人”。如果把这两处的回答相互参照,可以进一步领悟“仁”在孔子思想中的丰富性。
   《墨子》全书也多为对话体,墨子认为言论应制定准则即“言必立仪”。墨子为言论订了三条原则:“有本原的,有推究的,有实践的。”如何考察本原?本原于古代圣王事迹。如何推究呢?要向下考察百姓的日常事实。如何实践呢?要把它用作刑法政令,从中看看国家百姓人民的利益。墨子为言论所订的本、原、用三条原则,是轴心时代文明对话、百家争鸣的重要原则。
   对话产生知识
   轴心时代古希腊两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和柏拉图都是文明对话的高手。苏格拉底独创了自己的对话法,他通过表面重复、“诱敌深入”的办法把对方一步一步地“引诱”到自己设下的“辩证法陷阱”,从悖论中获得新见。
   苏格拉底运用对话思维方法来展开他的思想,他几乎天天与人对话。在生命最后一天喝下毒药后还在进行漫长的对话,讨论正义与灵魂不朽等问题。
   柏拉图完全继承了苏格拉底的对话思维方法,前后共著对话二十五篇。苏格拉底像孔子一样,述而不作,他的对话经由柏拉图的记述,成为人类哲学史和思想史上的宝贵遗产。
   无论从孔子、墨子到孟子、荀子,还是从苏格拉底到柏拉图再到亚里士多德,可以明显看到哲学思想在表达形式上变化:由相对自由的对话体逐渐转向比较严谨的论述体。不过,对话也没有退出思想学术领域。
   文明对话的另一形态特征表现为对话是教育的直接形式,通过对话展开教化。对话成为一种知识生产方式。
   孔子和柏拉图为中西方以对话方式展开启发式教育开了先河,轴心时代东西方文明创造出来的各种形态的文明对话丰富多彩,今天的人们没有理由不从中吸取文明对话的无穷智慧。
  编辑/书含
  
  专家简介
   张三夕 现为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历史学博士,武汉社会文化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历史文献学会理事,文学研究所所长,古典文献学教研室主任, 国学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标签:轴心 对话 时代 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