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中考资料 > 中考物理 > 正文

[浅谈新课程下地理课堂教学中对地理问题的探究]浅谈初中地理课堂活动的好处

时间:2019-01-16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地理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成为新课标下中学地理教学目标的一项重要内容。然而目前地理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一是教师向学生提问多,而引导学生主动发问少,轻视甚至抑制学生发现问题、主动提问的意识和热情;二是提出“知识训练”型的问题多,而思维性、启发性的问题少,量多质差的“满堂问”几乎成为变相的“满堂灌”。结合本人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我觉得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高教师的“提问”质量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过程,必须经过学生自身的积极思维活动去建构知识、掌握知识。
   例如,探究活动“塔里木盆地的绿洲”,教师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提问来点拨学生的思维:①联系有关外力作用的相关知识,说一说山前冲洪积扇是怎么形成的以及山前冲洪积扇在塔里木盆地中是怎样分布的?②绿洲分布在山前冲洪积扇为当地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了哪些方面的有利条件?③从交通运输有利于城镇间的人流和物流方面思考,分析城镇的空间分布与交通线路之间的关系。这样来设计地理问题,比较好地体现了启发性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并且紧紧地扣住了地形对聚落分布影响这个实质性的问题。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在它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既对立又统一。教师提出的地理问题应蕴涵地理事物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在提问中抓住了这一关系,就能培养学生认识和掌握这个规律,就有利于使学生获得正确的地理知识。
   二、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首先,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敢问。教师要树立新型学生观,充分尊重学生,把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人,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提高,和学生平等相处,坦诚相待
   其次,要创设激发学生思维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想问。教师应精心设计能促进学生思维的问题情境,学习只有发生在有意义的背景中,才是有效的,只有在问题情境中,才能促使新旧知识发生冲突,产生困惑、疑问,有了疑问就能诱发学生积极思维,勤思好问。
   第三,要注重思维过程与方法,教学生会问。教师要重视思维的推导过程,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一些问题情境,清晰地向学生展示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的思维过程,以便学生模仿、领悟和习得。
   第四,要将课堂教学向校外引申,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但不是唯一的渠道。教师要确立“大教育”思想,树立“开放性”课堂教学观念,建立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的学习基地,为学生营造更加广阔、真实的探究、学习空间。允许并激励学生将课堂中解决不了的疑问带出课堂,走出校园,走向社会。
   三、开展各种类型的讨论活动
   1、专题式讨论
   专题式讨论对于深入地探讨某一地理话题,真正实现师生、生生之间心平气和的对话是十分有效的。例如,天气与气候有关“全球变暖的影响”这部分内容,教师可预先将有关“全球变暖观点”提供给学生,学生根据个人所持的观点自由组合,将全班分成四组,各组成员围绕本组观点,通过多种途径收集整理资料。最后由每组派出代表主讲,其他成员补充,在课堂上进行专题讨论。
   2、问题式讨论
   问题式讨论是地理课堂中最常见的讨论方式。地理课堂讨论的问题与教学内容的联系密切,大多是随着教学进程而提出的,并且具有问题的真正内涵,值得进行逻辑追问与原理探究(连问“怎么样”“为什么”)。例如,火山和地震带这部分内容,可通过以下问题进行问题式讨论:①岩浆的发源地在哪里?它在上升过程中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3、思维操练式讨论
   思维操练式讨论是一种高级的头脑游戏的讨论方式,它往往不拘泥于具体知识的再现与理解,而在于锻炼脑子的灵活性、迁移性。思维操练式讨论的命题在现实生活世界里是不存在的,学生感到新奇、新鲜、有意思,容易被激起一种探讨的冲动。例如,在地球的运动对气候的影响教学中,就可以提出“假如没有黄赤交角,对地球会产生什么影响?”“除地球外,对太阳系其他八大行星存在生命的可能性进行排队”诸如此类问题让学生进行思维操练式讨论。
   4、任务式讨论
   地理教学中的任务式讨论源自各种与地理相关的任务,讨论是为任务的解决“方案”而展开的。任务式讨论需要学生群策群力,集思广益,依靠与发挥学习共同体的作用,集体探讨任务的性质、内容、特点,以及完成任务的途径与策略。讨论后应形成文字材料,意义比较大的任务讨论还应要求学生整理成“方案”与“建议”,以便张贴出来进行交流。“地理Ⅰ”中适合任务式讨论的课题并不少,如“以本地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变化为主题,分组开展研究性学习,交流学习成果”、“针对本地经常发生的自然灾害,成立课外监测小组,制定计划,开展活动”等等。
   5、反思式讨论
   反思式讨论是随着教育理念的提升、反思模式的倡导、创新思潮的兴起应运而生的,目前在课堂教学中愈来愈多地被采用。反思式讨论是对传统理论、权威结论、标准答案的一种重审与反观,常见的组织形式是自由辩论,它对于培养学生的质疑、批判、创新的精神十分有益。教师在组织讨论过程中,既要积极,又要慎重,不能从“唯书是从”的极端走向“批判一切”的另一极端。反思式讨论要运用辩证法,要有理论根据与实践依据。比如,河流与湖泊中对1998年长江洪水原因的探讨”,教学时往往会涉及到湖泊面积缩小的问题,许多老师片面强调人为因素,只讲“滥砍滥伐”导致的水土流失、泥沙淤积,“围湖造田”直接造成湖面萎缩,而忽略了“湖泊沼泽化”这一自然过程。其实,湖泊沼泽化是一个十分普遍的过程,假如杭州的西湖没有经过列朝列代象苏东坡、白居易等人的治理,以及解放后几次大力度的整治,西湖也许就不存在了。诸如此类的问题,可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式讨论。
   总之,面对新的教育教学形势,面对新课改的要求,需要我们每一位地理教育工作者用全新的教育理念作指导,积极探索,精心研究,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用崭新的教育模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化,积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地理问题的意识和能力,造就未来的创新性人才。

标签:地理 课堂教学 浅谈 新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