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中考资料 > 中考英语 > 正文

【92岁院士张金哲的长寿心得】 张金哲院士的接诊四诀

时间:2019-01-24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当有人问张院士为何能如此长寿时,他经常会笑着说:“首先要把耳朵弄得聋一点,让它听不进烦心的话;其次是把胃切得小一点,不能让它容纳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这位92岁的老人,就这么轻描淡写地把他患有老年性耳聋和做过胃大部切除手术的情况一带而过。
   张金哲1920年生,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小儿外科创始人之一、北京儿童医院外科主任、副院长、首都医科大学儿科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小儿外科学会主委、亚洲儿外科学会终身会员、英国皇家小儿外科学会会员、美国小儿外科杂志及国际小儿外科杂志顾问,被誉为中国“小儿外科之父”。2000年,他获得了英国皇家学会颁发的“丹尼斯布朗金奖”。2010年,他获得了世界小儿外科学会联合会颁发的“终身成就奖”。张院士在治疗小儿感染、小儿创伤、小儿急腹症等方面有很高的造诣。如今,张院士已92岁高龄,其身体却很硬朗,精神状态非常好。提起修身养性,张院士有很多独到的见解。
   1.身清心静
  张教授在其著作《院士自述》中用四句话概括了自己的修身之道:“一生努力,两袖清风,三餐饱暖,四邻宽容”。他认为,一个人若是能踏踏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少欲少求,对他人多些宽容,就可心情舒畅,身体健康,延年益寿。张教授把金钱看得很淡。行医50余年来,他从未收过一次红包,而且经常到天津儿童医院义务出诊和讲课,不收取任何酬劳。在北京医院小儿外科,张金哲教授和其他几位教授把自己的一些书稿费捐出来,专门用于救助家境贫困的小患者。一位家境贫寒的“一穴肛”小患者,在小儿外科共做了10余次手术,其住院费和手术费大多是从这笔资金中拿出来的。
   2.经常运动
  张院士说:“生命在于运动。我如果早早就停止了紧张的工作,可能就不会这样健康了。我坚信,今天能做的事情,明天还能继续做。”正是凭着这种信念,张院士在80多岁时还每天骑自行车上班,在6楼的诊室出诊。后来,他不能骑自行车了,就买了一个健身单车在家中进行锻炼。每天吃完晚饭,他就一边看电视一边骑单车进行锻炼,每次锻炼一个小时。现在,他仍然坚持去医院上班,而且一忙就是一天,直到很晚才回到家中。
   3.满怀爱心
  张金哲教授说:“好的儿科大夫必然是爱孩子的大夫。”在临床上,他不仅从治疗方面为患儿着想,而且从预后、经济承受能力等方面设身处地为患儿着想。他认为,若是能用最简便的方法、最便宜的药治好孩子的病,才算是优秀的儿科医生。在平时,张教授的上衣口袋里总装着很多打印好的小便条,这些便条上清楚地写着各种儿科病的症状、治疗要点和注意事项。在为患儿诊治疾病时,他会把这些小纸条交给患儿家属。他说,让患儿家属了解相关的疾病知识,掌握护理患儿的要点,往往能显著地增强治疗效果。面对目前紧张的医患关系,他指出,以礼待人是人们在小学阶段就应该养成的基本道德素质。如果现在医院的院长还把以礼待人作为一条医德规范专门提出来,对临床医生的要求就太低了。医德应该是更深层的道德行为准则。张金哲教授还常对他的学生说,对于医生来说,最高的境界就是尽心尽力把病人的病治好。不管医生的水平有多高,也要牢记自己是个服务者。现在有的医生给患者看病像审小偷似的,态度十分冷漠。因此,必须取消医生的终身制、铁饭碗,使其重新进入自由职业的行列,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善医生的服务质量。
   4.常动脑,勤动手
  张教授说,他有一个比较好的习惯,就是常动脑,勤动手。这是张老得以长寿的重要原因之一。张教授喜爱画画,而且画得非常好。他说,画画帮了他不少的忙。在编写医学书刊时,张教授经常要在其中搭配专业性很强的解剖图谱和治疗图谱。如果请画家来画这些图谱,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画对。于是,张教授索性自己画这些图谱。他画的“专业画”内行人一看便知,非常实用。几年前,张教授出版的一本英文著作《中国肛肠外科学》中所有的图谱都是他自己画出来的。

标签:长寿 院士 心得 金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