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德育视野,创新德育载体] 《中小学德育学堂》

时间:2019-02-06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社会信息化时代,学校德育面临着重大机遇与挑战。学校德育工作者应充分认识拓展德育的意义与任务,弄清肩负的责任,反思视野差距,明确拓展方向,努力从封闭思维、被动思维、片面思维、习惯思维向开放思维、前瞻思维、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转变。积极探索“以校园特色文化感染人、以职业素养标准规范人、以职业能力训练砺练人、以职业生涯规划造就人”的德育新模式。
  【关键词】拓展;创新;视野;德育;载体
  
  伟大的时代丰富伟大的实践,伟大的实践需要宏大的视野。在当前,围绕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时代课题,大力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必须眼界特别开阔、视野特别宽广、载体特别丰富。这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和德育实践的呼唤,也是检验学习型基层党组织和学习型教师队伍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志。
  一、视野,即眼界开阔程度、眼光敏锐程度、观察与思考的深刻程度等。新形势下拓展德育的视野,意义重大,任务紧迫
  拓展德育的视野,是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必然要求。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当代中国正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向前迈进。特别是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取得的巨大成就,为学校德育提供了丰富的共享资源;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使学校德育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现代传播手段的多样化和快捷化,使学校德育需要回答的热点、难点问题日益呈现快速、互动的新特点。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革,必然要求我们教育者 拓展观察思考问题的视野,特别要着眼世情、国情和校情的深刻变化以及学生情况的变化,不断深化对德育特点规律的新认识。
  拓展德育的视野,是学校转型发展的迫切需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任务。作为服务于经济、为经济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职业院校,必须顺势而为、应时而动,加快转型步伐,促进职业院校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外延粗放型向内涵集约型、资源消耗型向低碳发展型转变,在变革中求发展,在转型中谋品牌。在这个过程中,必须把德育放在首位,特别要确保德育的视野,随着教学任务的拓展而拓展。激发德育的创新活力,更要关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学校建设转型的发展趋势,密切关注由学校转型带来的德育方式和实践模式的变化。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德育对学校转型发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拓展德育的视野,是提高教育者能力素质的当务之急。随着探索与实践的不断深化,这些年学校德育取得了丰硕成果,学校党组织谋划指导和组织实施德育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广大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也有了较大提升。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在当今形势下,一些教育者的视野不宽的问题仍然存在。特别是研究解放新情况和新问题,有的教育者常常感到办法不多、对策乏力、措施无奈。这种状况,说到底是由视野狭隘所致。视野是体现能力素质的关键要素之一。视野不宽,必然导致思想保守、观念陈旧、思路狭窄,严重制约德育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从而影响德育的实效性。
  二、拓展德育的视野,要着眼培养“四有”新人的要求,认清肩负责任,反思视野差距,明确努力方向
  努力拓展把握德育方向的政治视野和战略视野。登高方能望远,高度决定视野。拓展政治视野和战略视野,就是要善于着眼政治形势、社会趋势和战略目标的发展变化,以敏锐的政治眼光和高度的战略意识,把握好学校德育的正确方向。当前,我们正处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社会信息化时代。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推进,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越来越广泛,相互的融合程度越来越高。在这个过程中,西方的一些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以及其他一些非社会主义思想会影响我们的青年学生;尤其是网络世界,人们在享用世界科技成果的同时,西方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也往往会利用其媒体传播工具,对我青年学生进行“西化”与“分化”活动。因此,学校教育者要从政治和战略的高度,深入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深入学习中共中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认真抓好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青年学生的头脑,加强对青年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切实把青年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努力拓展谋划德育全局的国际视野和社会视野。从思想政治上掌握和建设学校,必须站在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的高度,加强对德育的全局谋划。拓展国际视野,就是要树立世界眼光,善于在洞察世界风云变幻中审时度势、把握局势。拓展社会视野,就是要在德育实践中更多地关注社会因素,注重把激励青年学生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纳入德育的重要范畴。特别要盘活社会资源、整合社会力量,拓展有利于加强学校德育的社会平台。例如,在理想教育方面,注重借助英模、劳模的平台;在道德教育方面,注重借助媒体的平台;在法制教育方面,注重借助法制副校长的平台;在成才教育方面,注重借助历届校友成才典型的平台。这些都是行之有效的探索和实践,我们须不断总结和完善。
  努力拓展推进德育创新的研究视野和实践视野。当今社会,网络已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年学生对网络世界更是恩爱有加。教育者必须拓展德育的研究视野和实践视野,充分利用网络的快速、互动、海量、开放、实用等特点,发挥其真、善、美的积极作用,通过网络与学生进行对话,进行交流与沟通,引导青年学生敞开心扉,帮助青年学生释疑解惑,把思想政治工作及时做到他们的心坎上。并且要对网络的德育功能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把握网络德育的内在规律,注重掌握教育的主动权,使学校德育适应新实践、覆盖新领域、拓宽新天地、构建新格局。
  努力拓展增强德育实效的理论视野和知识视野。理论视野与知识视野的拓展,与德育的生命力、创造力紧密相连,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教师队伍建设密切相关。要把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重点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紧密结合起来,要把学习胡总书记的科学发展观理论与学习胡总书记关于加强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指示紧密结合起来,自觉拓展创新理论的学习视野。要广泛学习教育现代化建设所需的各种知识,包括学习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社会、管理、心理知识,学习国家和教育的法律法规,学习党史、近代史、教育史,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知识特别是高科技、新装备知识等等。总之,在知识爆炸时代,增强德育实效对知识依赖越来越大。知识视野的拓展越宽越好,知识更新的步伐越快越好,知识运用的能力越强越好。
  三、拓展视野是一种与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紧密相联的能动自觉。拓展视野,就是要在思维方式上实现更新和转变
  由封闭思维向开放思维转变。打破思维的封闭性,以纵观世界的眼界、海纳百川的胸怀、与时俱进的理念来推进学生的德育工作,重在开阔宏观视野、加强战略思维、拓展覆盖领域、扩展创新天地。在理论武装上,应该使抽象的理论走入班级、走近学生,深入解决好大力推进大众化、时代化的问题;在学生干部挑选、入党对象培养上,跳出选人、塑人的封闭圈,深入解决好大范围内的公平、公正、公开的问题;在思想教育工作的开展上,跳出体系循环的封闭圈,深入解决好辐射全体和覆盖全员的问题;在价值追求上,跳出个人主义和本位主义的封闭圈,深入解决好志存高远、教育为公的问题;在成绩观和事业观的确立上,跳出目光短浅、急功近利的封闭圈,深入解决好对历史负责、对学校长远发展负责、对学生未来负责的问题。这些都是视野与胸怀、眼界与境界的衡量和反映。
  由被动思维向前瞻思维转变。被动思维是一种消极、短视和滞后的思维方式,它反映在思想观念上,常常处于“慢半拍”状态,跟不上时代与实际发展;反映在德育工作中,保守多于大胆、被动多于主动。前瞻思维与之相反,它反映在思想观念上,注重吐旧纳新,头脑充满超前的创造活力;反映在目标追求上,注重把握局势、预测趋势,站在时代前列,引领发展方向;反映在工作谋划上,注重抓当前、想长远,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机遇意识和超前意识。当今世界,时代车轮滚滚向前,发展变化日新月异。学校德育要跟上形势、引领潮流,必须克服被动思维、大力倡导前瞻思维。
  由片面思维向辩证思维转变。思维存在片面性,必然导致视野不宽,不能用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辩证地、全面地、发展地看待问题。视野不宽,必然导致思维简单化、片面化、极端化,对事物本质和全貌知之不多、知之不全、知之不深。拓展德育的视野,需要我们正确处理放眼观察与善于鉴别、亲历亲悟与广获信息、纵横博览与聚焦、透视等关系。特别是借鉴吸收世界思想教育的文明成果,既要在多方面强化“汲取”理念,又要保持我们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保持我们党的政治本色和特有优势,不能盲目照搬。
  由习惯思维向创新思维转变。习惯思维的特点,是沿用老套路、旧思路想问题、办事情,其要害是因循守旧、固步自封,把思维局限在“过去的世界”里,全然不顾变化了的客观实际。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进步的灵魂,是一所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学校德育要做到紧贴时代发展、紧贴教育任务、紧贴学生实际、就必须摆脱习惯思维,释放创新活力。创新是一种站在高山之巅和巨人肩膀之上的新超越和新突破,强化创新意识和提高创新能力,都离不开拓宽大视野、拓展新视野。从本质上看,创新思维与开放思维、前瞻思维、辩证思维是相融相通、完全一致的。
  四、拓展德育视野,就是要以“行动德育”为抓手,创新德育载体,积极探索新时期具有时代特征、职教特点、学校特色的德育新模式
  以校园特色文化感染人。学校提炼了以“骆驼精神”为主线,以企业文化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内核,形成“一体两翼”的浙信校特色文化体系。
  学校传承“骆驼精神”,号召师生“弘毅知行、志在万里、走向世界”。要求学生树立起“脚踏实地、敦厚诚信、无私奉献、坚忍不拔、厚积薄发、负重前进”的创新创业精神;教育学生传承“做党和人民骆驼”的精神和艰苦创业、勤奋工作、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
  让企业文化走进校园,是我校德育一大特色。校园里,有企业文化的经典故事、生动的漫画、企业家的名言、创业故事、经营哲学等,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可看性。学校编选的《企业文化读本》、《走向职场》、《6S管理学生手册》等校本教材是老师手头的教参,同学们“晨诵、午读、暮省”的课外读物。学校还倡导富有个性的班级文化建设和寝室文化建设,开展“小班级、大管理”,推进“订单班”企业文化的全面渗透。企业文化的耳濡目染与熏陶,也为同学们走上社会成为企业人、社会人做好了思想与精神准备。
  学校建有体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国学画廊”、“易经文化石”“古代思想家、能工巧匠、浙商湖商碑廊”;标有“规矩成方圆、时光铸基业”的 “日晷”、“中国古代四大发明雕塑。”、“世界三次工业革命睿方”、“生生不息水车”、“中国文化标志汉字大道”等,这些集“国学思想、科普知识、观赏性”为一体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让师生从中汲取养料,为创新人才的培养培训搭建平台。
  以职业素养标准规范人。学校正式出台了“学生职业素养标准”,全面建立初级、中级、高级三级标准,并结合企业对员工的要求,对学生进行教育与训练。近年来,学校全面实施学生职业素养的标准化管理,并贯穿于学生在校的日常管理之中,使学生分层分批达到“职业素养初级A等”、“职业素养中级A等”、“职业素养高级A等”,达到标准颁发证书。以此鼓励学生“见贤思齐”,增强育人功效。
  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与中职生行为规范教育相结合。从新生入学时就开始抓,学生从每周日晚上入校开始到周末离开学校,无时无刻不受到学校对其的行为约束,并将学生的行为表现量化评分,作为考核其职业素养的依据。学校还通过“打造绅士淑女”“评选魅力中职生”等活动,将职业素养标准印记在每一个学生的脑海里,并内化成学生自觉的行动。
  让职业素养证书成为一张学生面向就业的通行证。一是让学生体会到职业素养的重要性。学校组织学生参观企业,让他们亲眼看到企业员工的职业形象;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去大饭店、大超市进行勤工俭学,让他们亲身体会职业素养标准并不是单纯的学校要求,而是将来就业的必备条件。二是让学生懂得证书是一张就业的通行证。学生就业推荐会上会有学历、技能等级、职业素养三个证书,企业用人单位可在三个证书中了解学生的文化、技能和道德素养状况;同时,用人单位按职业素养标准挑选员工,这对学生是一个极大的激励。
  以职业能力训练砺练人。学校以全面提升学生职业生涯核心竞争力和培育“骆驼精神”为目的,通过行为训练、社团活动、实用技能训练、职业能力拓展等载体,来落实培养“信校人”的基础能力、“职场人”的核心能力、“社会人”的通用能力三项目标。
  学生行为训练是通过正确的行为养成习惯,良好的习惯升华成品德。这是一种“由表及里”,易于操作,富有实效的育德方法。因为每一项行为训练活动都有特定的德育内涵。学校6S管理的行为训练,就蕴含了学生敬业精神、安全意识、质量意识、效率意识等职业素养所需的德育要素。所以认真地做好它,就能培养学生优秀品德。学校启动了“弘毅晨跑、益智早读、标准升旗、知行礼仪”等“职业基础能力”特色训练德育项目,通过行为训练来塑造人的品格,为学生成为一个优秀职业人打下基础。
  学校组织开展 “会做事、多做事、做正事、长本事”为宗旨的54个社团活动,在社团活动过程中,学习提升了许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与能力,活跃了校园生活,张扬了学生个性,培养了学生健康情操。学校利用这一平台,组织开展学生服务于社会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和与人合作的能力。学校成立创业园,每个专业部挑选有创业意向的学生进行自主创业,学校给予一定经费、专业指导等方面的支持,为学生走向职场、自主创业做好准备。
  学校建立了以培养学生使用通用工具能力的通用技术工作室;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解决问题工作室(鲁班锁制作室);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创新发明制作室;学生创业基地等五个实用技能训练和职业能力拓展的训练场馆。把学生的能力训练列入学校总体的课堂教学中。富有知识性、趣味性和实践性的教学方式,深受学生的喜爱,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各项能力的训练中增长了才干。
  以职业生涯规划造就人。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使学生获得如何把握职业生涯的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职业核心竞争力,实现学生终身的可持续发展。学校制订了《浙江信息工程学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施意见》,有序推进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利用假期教师培训会,请专家进行辅导,统一认识,明确工作目标和内容,使教育落到实处。做到实施有操作性,内容有针对性。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进课堂。学校开发了用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校本教材《走向职场》,其主要目的,一是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了解专业,强化专业意识,培养和增强专业情感;二是让学生明确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学会客观地评价与审视自己的优缺点,明确自己目前的优势与面临的挑战。三是主动规划设计自己的职业目标,以正确的心态面对就业与择业,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为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正确定位。
  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的社会实践活动,进行职业体验与社会经验积累,让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更具有实际意义。学校按照计划,安排高二年级以上的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践活动周”的活动,让学生走向社会、进入企业,进行调查,并要求学生写出调查报告和实践活动的体会,让学生对自己、对所学专业、对社会市场需求、对职业发展前景和自身今后的发展方向,拥有正确的评价、认识,从而拉近成功的距离。
  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职业素养标准来塑造学生,使之成长;通过职业能力训练,提高学生的基础能力、通用能力和核心能力,使之成才;通过职业生涯规划,使学生树立目标,谋划未来,使之成功。
  总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德育工作者要深刻认识意识形态领域的新特点新动向,准确把握德育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进一步拓展德育的视野,深入研究新的历史条件下德育的特点规律,创新德育载体,把学校德育工作抓得更加扎实有效。
  
  参考文献:
  [1]刘志山.当前我国高校德育的困境和出路[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8).
  [2]叶皓.从宣传到传播:新时期宣传工作创新趋势[J].新华月报,2009(21).
  [3]罗健.高职德育创新思路研究述评[J].职业技术教育,2009(34).
  [4]夏宝龙.用好网络,领导干部新课题[N].浙江日报,2010-6-17.2.
  [5]张中兴.浅谈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生德育工作[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35).
  
  作者简介:施云耿(1956―),男,浙江杭州人,浙江信息工程学校副校长、高级讲师,主要研究研方向:德育、学校管理。

标签:德育 载体 视野 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