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中考资料 > 中考招生 > 正文

【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数学教学方法

时间:2019-01-12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要把乏味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内化素质,必须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常常处于最佳的心理状态。教师必须想法设法去触及学生的情绪领域,唤起学生心灵的共鸣,让学生因情感的驱动而发生浓厚的兴趣。笔者认为应从如下方面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唤起学生的审美意识;将抽象变为具体,加强直观教学;及时满足学生的成变需要等。
  【关键词】数学;教学;学生;兴趣;培养
  
  孔子认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走向成功的基础,是学习动力最直接,也是最持久的源泉。
  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数学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发展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数学的知识结构主要以数字、运算符号、空间图形等形式出现在学生的浅层感官之中。由于数学的枯燥性,运算符号的乏味性以及空间几何图形的抽象性,数学运算过程的审美潜质和几何图形的遮蔽性,构成了数学浅层乏味性。要把乏味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内化素质,必须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常常处于最佳的心理状态。
  为此,教师必须想法设法去触及学生的情绪领域,唤起学生心灵的共鸣,让学生因情感的驱动而发生浓厚的兴趣。本文就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谈些肤浅的见解。
  一、唤起学生的审美意识
  在数学教学中,不断唤起学生的审美意识,是维系学生学习兴趣的最为有效的方法。数学里包含了众多的美的东西,数学的有序性,数量的两极无限性,几何图形的对称性,黄金分割原理与优选法的协调性,数学语言的精炼性,解题过程中的殊途同归等。无一不显示出数学中的美之所在。要把学生的思维引向广阔的天地,引向广博的时空中。一个定点绕着定长运动后的轨迹便是圆,将平面的圆作立体旋转后的轨迹集合便是球,球体的运动大到宇宙天体,小到微观粒子的运动。人类就繁衍生息在这小小的地球上,而人类的思维早已摆脱了地球的局限,投向了广阔的宇宙空间。恰当地唤起学生的审美意识,学生智慧的火花便会熊熊燃烧,自觉追求自然美的过程便能永恒地维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将抽象变为具体,加强直观教学
  加强直观教学,将抽象变为具体,驱散学生的乏味心理,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直观化,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最佳途径。
  1.作用教具
  教学中力所能及地自制一些教具会辅助教师进行直观教学。如在讲数轴时带上一支温度计,学生对正、负数的概念便很快形成了。讲抛物线的顶点、对称轴、张度、平移时用铁丝制作一个抛物线模型会使知识变活,学习柱、椎体时带一个胶泥制成的模具会使原体、剖体跃然于学生眼前,再用一张裹在椎体上的纸作展开图,那学生很难解开的展开问题及设计也就变得容易了。
  2.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中声像画俱全,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生动、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对于有些较抽象难懂的知识,不妨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这样学生通过直观、形象化了的知识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使本来晦涩难懂的知识变得容易起来。例如学生在初学立体几何、平面解析几何的时候常有畏难情绪。而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的课件给学生讲授就能给学生以生动、逼真及深刻的印象,使学生获得直观的感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同时展示数学所蕴涵着的美,这是常规教学无法达到的境界,这也是常规教学手段无法展现的魅力。
  3.实地教学
  课本上很多知识都是从实践中抽象出来的。数学教学的目的也是为生活实际服务,这正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我们在教有些知识时,可以把学生带出去进行实地教学。如在讲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时,带学生去操场测旗杆高,去水塔旁测塔高;在讲统计学时,带学生去测身高、体重,让他们以此为样本进行统计等。枯燥一旦转化为具体,记忆的轨迹便会清晰;乏味一旦转化为形象,便会被兴趣所取代。
  三、及时满足学生的成变需要
  学生不断领悟到成功的快乐,用学生自己的智慧闪光点驱散学生的沉沦意识,是唤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最为切实的方法。
  心理研究表明,成就需要是一种非常主要的需要,在许多场合,它比物质需要更显得重要。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有相当部分学生的成就需要处于“饥饿”状态之中,甚至出现全身乏力之感,以至怀疑自己的智力是否处于正常之列。在班级群体之中,中下学生几乎全部处于成就需要的“饥饿”之列。
  要满足学生的成就需要,首先是课堂教学中实施“一班多制”“分层提问”的方针。班级群体中各层次学生的数学能力是不尽相同的,有的群体之间的差别是极大的。因此,教师提问时,要注意问题的难度。一般而言,对后进生的提问要停留在“知道”的层次上;对中等学生提问的难度要停留在“理解”的层次上;对上优等生的提问中可以涉及到“综合运用”的范畴内,使其各得其所,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及成就需要。
  其次,要设置“梯级作业与练习”,不同层次的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不同的,因此,布置作业时要区别对待。一部分是全体同学的必做题,还可以布置“兴趣题”,这一部分题一般难度较大,留给有能力完成的学生去做,不应要求所有学生都完成。这样,能使所有学生都有能力独立完成作业,减轻中下学生的学业负担。学生总是对经过努力能胜任的任务表现出较大的热情和兴趣。恰当的设计教学要求是使学生保持这种兴趣和热情的保证。
  最后,为了维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及时释疑。“差生”的“差”并不是一开始就形成的。我们常发现有些学生在学习的初始阶段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可渐渐这种热情便在困难无助面前消失了,沦为“差生”,究其形成的原因,主要是在学习中出现的障碍没有能够及时排除,一次次地留下疑惑,积少成多,堆沙成塔,就自然对数学不感兴趣了,甚至“甘愿放弃”。为此,教师必须严格要求,通过检查测试、课堂即席完成作业、鼓励提问等手段来杜绝“问题欠账”,以保证大面积丰收。应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潜力的大小,帮助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近期目标”。总的原则是:“跳起来,够得着。”如果学生完成了他的“近期目标”,教师应立即对他予以肯定,并真诚地为他高兴。尽管有些学生的进步是微不足道的,与班级横向比较,也许乏善可陈,但与他自己的过去纵横比较,确实在进步,这就应得到教师的表扬。这不仅可以满足后进学生的成就需要,还可以增进师生间的感情。
  总之,只有激发起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才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也才能使数学教学收到明显成效。

标签:浅谈 中学生 数学教学 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