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中考资料 > 中考招生 > 正文

领悟语文境界之美 打造有效教学课堂:课堂有效教学

时间:2019-01-14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有效教学”是新科改背景下催生的一种教学理念。其内涵就是在正确的教育教学思想下的指导,通过教师的有效行为,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和谐发展。比这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努力打造有效的语文教学课堂,让学生在45分钟的有限时空内领悟语文教学境界之美,从而获得美的熏陶、美的净化、美的感染、美的教育,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文学修养和语文综合能力。
  语文学科有其学科特点,多与形象思维有关。语文教材编选的文章大多或文质兼美、历代传颂,或形象生动、富有审美情趣。如入选的古代诗歌,既有“大江东去浪涛尽”的雄壮美、“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气势美,也有“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柔情美和“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的田园美……入量的美文所蕴涵的审美信息,为教学艺术境界美的形成奠定了客观基础。那么怎样让学生领悟语文教学境界之美呢?
  第一、教师在教学中所倾注的感情,所创设的课堂氛围,使语文教学的生动形象性得到充分的展示和升华,为教学境界美的形成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情”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没有动情的语文教学,不会产生感人的艺术力量。所以,教师无论在备课还是在上课中,都要进入角色,倾注感情。要使学生动情,教师首先先人情。如我在教学《背影》时,因为其语言平淡叙写朴实,表面看很难激起学生的兴趣。于是我先动情的先讲了我的父亲关爱我的故事,又要求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反复朗读课文,体会作者通过车站送别所表现的亲子之情。当一位学生读到文中父亲用吃力的双手攀登月台为其买桔子的情景时,不由自主地掉下了动情地泪水,于是我抓住时机问那个学生:“可以说说自己的感觉吗?”学生说,我想到了妈妈那双结满老茧地手,我上学不容易,全靠妈妈的勤劳的双手。她还要种三亩自留地,全家四口人的生活,全靠她一人来支撑,妈妈不容易啊!语言是表达思想感情的,当经过相似情感体验的刺激,感情上就产生了共鸣。只有教师动情于心,创设了特定的情感氛围,才能激起学生感情的波澜,才能感悟课文所表达的情感,欣赏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和意蕴,给予学生奋发向上的力量和崇高的美的享受,深刻领悟文章的旨意。
  第二、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将课文中无声蕴情的的文字化成有声色溢情感的语言,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感觉,扣击他们的心弦,使学生产生思想和情感共鸣,从而领悟语文教学境界之美,得到美的熏陶,也提高了文学的欣赏能力。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朗读时要“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苏轼也曾有“三分诗,七分读”的说法。朗读要根据课文不同的内容风格,指导学生读出课文的感情和韵味:或慷慨激昂,豪放悲壮,或凄楚委婉,低沉感伤……总之,要把着力点放到如何使学生读得绘声绘色,如何通过朗读展开想象,品味情感上。我在教鲁彦的《听潮》时,指导学生用舒缓、愉悦的柔声来朗读“海在我们脚下沉吟着,诗人一般。那声音仿佛是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雾那样温柔……”,引导学生进入这样的一种境界:伴着明月,踩着沙滩,徜徉在海边,欣赏到那静谧的月下海景。学生沉浸在那柔柔的氛围中,情感和声音塑造的美景已经紧紧交融在一起,文中作者的高尚的情操已经引起学生共鸣,激发起了情感美。
  平淡朴素的文字,只要恰当的朗读,也能变得光彩四溢,境界全出。老舍的《在烈日和暴雨下》中写北京夏天的炎热:“马路上一点水点也没有,干巴巴的发着光……外外烫手,处处憋闷……街上非常寂静,只有钢铁铺里发出使人焦躁的,些单调的叮叮当当。”字面非常普通,但给人强烈的感受。因为短短几句话已把盛夏给予人的内心视觉、触觉、听觉都充分呈现出来。我在引导学生读这段文字时,先让学生回忆盛夏酷暑的难受经历,然后用低沉的语调,故意拖沓的节奏做范读,并要求学生互相对读,体味这段文字的魅力和意境,感悟老舍这样写的深意。
  第三、俄国教育家乌早斯基曾说过“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品味比较是阅读文章悟其神妙的重要方式,对于文学作品来说,运用比较映衬,最能显示事物形象的意境美。在我们的教学中,如能把握并突出这一点,则必定能使学生更好的发现美并受到陶冶。
  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同是描写雪景的诗词。从感情基调这一方面来比较,毛泽东的词始终在赞美祖国江山的多姿多娇,感情乐观豪迈,抒发了自己作为无产阶级革命领袖的壮志和抱负,而岑参的诗?是极力渲染雪中的奇寒,愁云的惨淡,“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抒发了因朋友返京而无限惆怅的感情。从风格上比较,前者粗犷豪放,后者清新细腻。初中语文课文还有很多可比较的文章,通过强化这种比较,学生不难进入课文的意境,这样更好的理解了课文,从中体会作者的难言之隐以及词语的韵外之致。
  适当的联想和想象有利于学生活跃思维,开阔眼界,丰富精神世界,培养创造能力,也有利于学生进入领悟文章境界的更高层次。那么在我们的课文课堂中,怎样借用联想和想象,激活语文课堂的一池春水呢?
  上课时,在启发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我结合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和体验,进行课内课外、天上人间、古今中外的广泛联想和想象,把课本的文字符号变为多姿多彩的立体画面。实践证明,成功运用联想和想象,会使教学中出现珍贵的闪光点,增加教学的亮色。如我在教学散文《济南的冬天》时,就让学生进行联想,让他们说说描写冬景的古诗名句,于是学生们争先恐后,说出了如“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千山鸟飞绝,一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等诗句。教学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我让学生根据课文想象画面,然后把画面描绘出来。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兴趣,学生们纷纷作画,千姿百态。他们通过自己的画毛。更好的理解了课文的意蕴。接着我又趁热打铁,联系今年10月24日,我国首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的发射成功,我启发学生想象,假如苏轼复活,他来到我们中间,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呢?这样的提问,犹如一石击水,激起学生争先恐后回答问题的波澜,为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插上了想象的翅膀,也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爱国的情感。
  当然感悟语文教学境界之美的方法远远不止这样,教学是无止境的,还有待于我们继续摸索创新,打造更有效的教学课堂,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成长。

标签:之美 领悟 课堂 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