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中考资料 > 中考招生 > 正文

王者荣耀张大仙直播间 给学生一张课堂地图

时间:2019-01-17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常常觉得一堂数学课下来,学生总是被教师“牵着鼻子走”,很多时候,由于教学内容的繁杂,我们不得不事无巨细、条分缕析式地讲解。这样的教学令学生感受不到课堂的重点和难点,那些成绩中下水平的学生更是不知所云,一堂课下来教师累、学生乏,课堂效果可想而知。笔者有幸参与江苏省农村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培训,聆听了江苏省小学特级教师仲广群“先学后教,以学论教”的讲座,顿时豁然开朗,颇有体会。
  “先学后教”是指把学生的预备性学习活动前置到教师的教学活动之前,在正确诊断学生预习情况的基础上,删繁就简,实施与学生需求相匹配的针对性教学,从而高效地实现多元的教学目标。它与传统教学的不同之处在于传统教学是“教路优先”“以教定学”,学生围绕教师转;而“先学后教”则强调“学路优先”“以学定教”,教师跟着学生走。
  如何给学生一张课堂地图?即如何引导学生“先学”?这是“先学后教”的首要问题。所谓“先学”,绝不等同于看书自习,那是一种被动的接受,而应“先探――再学――后生疑”。
  探:课前先安排一道较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先思考,在探而不得或是探而不明的时候,再安排看书、实践操作或收集相关资料等活动,这样使得学生的探索学习始终贯穿于整个预习过程。
  学:是探索之后的“自学课本”,因人而异。这时的学,可能是对“探得”后的进一步确定,也可能是探不得后的“充电”。它是某种带有“揭秘”欲望的并伴随着心理预期的学习。
  生疑:是学后的反思、质疑。疑问的深度反映了预习和思考的深度,这种疑问让学生对课堂上的学习变得动力十足,目的更明确了。
  案例:教学“圆的周长”
  预习作业:
  1.选择3个大小不同的圆,通过测量、计算,完成下面表格的填写。
  根据以上数据,你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是否存在一定倍数关系?
  2.自学课本第98页的例4、例5。
  3.半径是2米的圆形花坛的周长是多少呢?
  4.推荐你搜寻到的一道好题。
  中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自主探究的能力,有了上述的“先学”,课堂教学时间会有更为有效的延伸,教学容量也可进一步地扩充,更好地突破学生在自学过程中的难点。在这个案例中,学生通过预习已初步了解了用“测量实验法”研究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关系,也从课本上自学知道了“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π倍”。因此,课堂上就不必再赘述,而应把重点放在反馈、释疑、内化、提升上,为学生创设有更大思维空间的探究任务。
  反馈:你给学生设计的“地图”,他们“认识”了吗?我们可对学生的预习情况先做一个了解。可以提问几个关键性的问题,或做两道检测题,也可以先由学生汇报所“先学”到的内容、所运用的探究方法等等。
  释疑:由学生提出在“先学”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师生共同解答,可直接回答或小组讨论,亦可进行实验操作。
  内化:学生预习时建立的知识框架并不够深刻,他们所学到的新知识常常是零碎的、肤浅的,始终代替不了教师的“教”。所以,教师仍需要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建构知识框架,促进新知识的内化。
  提升:因为有了“先学”,课堂上便拥有了更多的时间,可以引领学生在“吃饱”的同时继续“爬高”,丰富他们的数学思维,为他们搭建自由发展的平台。
  例如,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我们可以继续往下开展。
  1.起点调查:关于圆的周长,你所知道的内容有哪些?
  (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圆周率π=3.1415926……,π≈3.14,C=πd或2πr)
  师:有疑问的地方在哪里?
  2.释疑:在实验、证明圆周长和倍数的关系的时候,为什么自己测得的结果会与书上提供的结论不一样?
  3.反思内化。
  ①我们一定能准确得到“π”吗?哪些因素会影响所测数据的准确性?
  ②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运用了哪些方法?
  ③怎样计算圆的周长?知道了圆的周长,可以求出什么呢?
  4.课后延伸。
  ①古人是如何越来越精确得到“π”值的呢?(呈现圆周率发展历史,引导学生进一步反思操作过程)
  ②推荐好题,同伴间互帮互学。
  “先学后教”的学习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自学能力,更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通过预习作业的反馈,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学生能自己解决的,教师上课时可不讲或略讲,这样节省了更多的教学时间。课堂上教师着重讲解的是学生预习过程中困惑的,且在为学生释疑的同时,要再给学生搭建知识框架,并通过精心设计的练习来充实它,融理解、感悟、内化、运用于一体。“先学后教”改变了课堂教学中教师主导、控制的意识,改变学生顺从、依附的地位,还把课堂转变为学堂,把讲台转变为学生的舞台。其实,学生只要持有了一种主动介入的态度,发展学生便能成为我们触手可及的教育境界!
  (责编 蓝 天)

标签:给学生 课堂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