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中考资料 > 中考招生 > 正文

如何提高课堂效益 关注课堂细节,提高教学效益

时间:2019-01-15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以新课程的理论为依据,重建我们的课堂,不仅需要确立新的教育理念,更需要通过无数细节来研究有关教学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这些细节看得见、摸得着,它可以是教师的语言、动作、表情,可以是师生的互动片段,是一个小的教学环节,甚至是一个提问,课程改革的目标正是由无数个这样的细节组成,所以应当通过教学细节来研究、改造和创新。”江苏教科院基础教育所所长彭刚的这一观点,启示我们应当将研究的范围缩小,高度关注教学细节。关注细节,就是关注教学行为的改变,就是关注新课程理念的落实。
  
  一、 关注课堂细节,提高学习效益
  
  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从教师方面讲,关键在于转变教育理念,从根本上改变满堂灌、满堂问,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从学生方面看,重点是转变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习为自觉学习、主动学习和能动学习。要实现这两方面的要求,应突出抓好教师教学中的“四个关注”和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两个关键”。
  1. 关注学习状态。
  教学中细节虽小,有时毫不起眼,却是孩子生命成长的营养和人生发展的基石。任何一堂成功的课都离不开许许多多闪光的细节,平时我们要多关注这些微妙的细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习,在保证正常教学秩序的同时,特别要关注四类学生的学习状态:一是思维与行动开小差的学生。这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做一些与学习无关或者影响学习的事情,对此,教师要及时制止,不能放任自流。二是处于亚学习状态的学生。亚学习状态就是似听非听、似想非想,课堂信息渠道不畅通,学生反应迟钝,该思考的问题不思考或少思考,该说的话不说或少说,该做的题不做或少做的一种学习状态。这种状态会导致学生记忆不牢,理解不透,一知半解,不会灵活运用。三是坐在后三排的学生。这类学生一般不被提问,最容易脱离教学控制。四是平日学习中的边缘学生。这部分学生只要经过自身的努力和老师的及时指导,有希望达到升学的目的。但这类学生经常会因为一点小事而影响学习,此时特别需要教师的关注。
  2. 关注虎头蛇尾的现象。有些教师课堂随意性很大,很多教学环节及问题的处理只有开头,没有结尾,不能善始善终,或者只走过场,不解决实质问题。如课堂小结,不少教师照板书内容说一遍或者让学生读一遍即算完事,也有的干脆没有进行小结和布置作业就直接下课。这种虎头蛇尾的教学现象,危害是相当大的,在教师的教学反思中应当成为一项重要内容。
  3. 关注课堂例习题的落实。一些题目综合性较强,答案内容较复杂,解答需要一定的时间,教师为了节省时间,一般是提出问题后,让学生思考片刻就回答,然后教师简要总结,学生仅仅是明白了,但与会做题、做对题还有一定距离,讲解之后不少学生还不能用规范、简练的方法进行解答。
  4. 关注学生的错误思维。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善于捕捉学生的思维火花,尤其是错误的思维。要通过学生听课表情、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与内容的正确性等方面观察了解,并及时对这些错误的思维加以分析,如果是共性的,要通过对错误思维的剖析,帮助学生理解深化所学知识;如果是个性的,要在学生自主学习时辅导和解释。
  要抓好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两个关键”
  (1)抓住课堂中的关键环节。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关键环节较多,应教育和引导学生自觉抓住这些关键环节,提高听课效率。一是别人回答问题时,应认真听同学的回答,并且加以分析,作出判断。二是记课堂笔记时,要抓住做笔记的时机,把握记笔记的方法,要引导学生探索记笔记的最佳时机。三是在听课疲劳时,教师应积极采取措施,减少学生因疲劳带来的负面影响。
  (2)抓住课堂的几个关键阶段。如课前阶段,在上课前2分钟应迅速安静下来,准备好学习用品,同时思维上也要进入状态。在课中自主学习的阶段,应善于指导学生安排自己的学习,明确应该做哪些事情,怎样做,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在小结阶段,应引导学生对知识系统总结,明确教师的思路,形成知识网络。
  提高课堂教学效益,需要我们从一点一滴的细微之处做起,关注细节,努力做好一件件小事,这样教学的漏洞就会越来越少,效率也越来越高。
  
  二、 关注细节,培养学习习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
  作为教师的我们,关注教学细节的程度,不仅体现了我们个人的工作作风,更影响着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因此关注教学细节,关注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是为师者的责任。
  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勤于思考与全神贯注的学习习惯。
  课堂上学生的思考密度取决于教师为学生创设的思维空间的大小,因此注重课堂问题情境的创设有利于培养学生养成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对于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要使学生尽量自己解决,而不是教师的包办代替。
  在课堂上,如果学生“人在曹营心在汉”,不可能学习好,课堂教学任务也不可能很好地完成。教学时,要注意培养学生全神贯注学习的习惯,这需要教师要很好地控制好教学节奏,具有宏观调控的能力。
  2. 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习惯。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学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往往由教师进行小结或优等生作答,大部分学生失去了思考、交流的机会。素质教育要求,应让学生全员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参与率。所谓“课堂学习活动”是指为完成课堂学习任务而设计的,由学生自主参与的各种学习形式。要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习惯,教师就要适时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课堂活动中主动思考,主动操练,主动交流,激起思维的火花,激发学习兴趣,逐步形成“主动参与”的学习习惯。
  3. 大胆发言,敢于质疑问难,敢于表达自己见解的习惯。
  在各科学习中遇到疑难是正常现象,有的学生善于质疑问难,能请教老师或他人,有的学生则遇到疑难不吱声,怕别人笑话,这是不良习惯。解决疑难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许多的科学发现和发明就是在这一过程中实现的。教学中,要多创设让学生表现自己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敢于质疑问难,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习惯。
  4. 课上会听善记的习惯
  我们往往如此称赞一些学生:“某某,真会学习”。其中善做笔记是会学习的一个重要指标。一些学习方面的优生,往往都善长记课堂笔记。教师应培养学生记笔记的功夫,培养学生一边听课一边记重点的习惯。或在笔记本中记又或在课本的旁白处对课本以外知识及学科学习方法加以有效补充,以便课后消化吸收。
  5. 总结归纳的习惯
  包括每节课的课堂反馈及每章知识的归纳。课堂反馈环节教师如能放手给学生,长此以往,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对学生表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主动提出问题等诸方面能力的提高都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每章知识点是分散的、孤立的,要想形成知识体系,课后必须有小结。使学到的知识系统化、规律化、结构化,这样运用起来才能联想畅通,思维活跃。
  6.独立完成作业及主动纠错的习惯。
  完成作业是学习过程中重要的一环,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做作业前应先复习当天的功课或复习与作业有关的内容,然后再独立完成作业,不抄袭别人的。做作业时精力要集中。如果是做假期作业,应先制订做作业的计划,每天完成一定数量的作业,不能拖拉,做完作业之后,应认真检查,发现错误及时更正,做作业要字迹工整,答卷时卷面要洁净。教师经常发出这样的感慨:一个问题讲了几遍,学生们怎么还是错呀!问题就在于教师讲了几遍的知识,学生们并没有把它内化为自己的东西,教师的讲没有针对性,学生的学没有实效,因此需要教师培养学生养成主动纠错的习惯,要求学生建立错题集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方法,错题的整理有针对性,不致导致眉毛胡子一把抓现象。
  7. 课外阅读的习惯。
  学生的学习光靠课内是不够的,还必须阅读一些课外读物,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教学中,要有计划地介绍一些课外读物,指导学生阅读,要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和使用工具书的方法,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要教会学生如何从众多的课外读物中选择适合自己情况的书来学习,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
  关注细节小事在人的一生中具有重要意义。应该学会在细节处下功夫,做好每一件小事。细心的工作态度,是由于对一件工作重视的态度而产生的。对再细小的事也不掉以轻心,这种注重细微环节的态度就是使工作得以持续发展的保证。忽视细节,是生活中很多人都会犯的错误,他们不知道细节往往是一个人一生成败的关键,忽视细节会让人失去大好机会,忽视细节会让人平庸一辈子。细节是人一生中最基本的内容。聚集细节,必能升华你的人生。
  (杨定勇 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经济开发区小学 224700)

标签:课堂 效益 细节 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