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中考资料 > 中考招生 > 正文

新课改中教师角色定位 浅议初中音乐新课改的教师角色定位

时间:2019-01-15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随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的颁布和实施,标志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的启动。新的艺术课程标准也将给中小学音乐教学带来前所未有的变革,新“课标”环境下音乐教师的角色也将重新定位。
  一、主客体关系的定位
  1.教师与教材的主客体关系。
  作为音乐教师总是先于学生掌握音乐知识、技术、技能的。教师备课需要钻研教材,钻研教材是教师的一种认识过程。这时教师是主体,他所认识的对象――教材是客体。这一单向的认识过程,作为学生暂没有介入,因而不是客体。客体主要是教材。这一阶段的认识主要任务是解决音乐教师与教材的矛盾。
  2.教师与学生的主客体关系。
  音乐教师在完成第一阶段的认识活动后,使进入第二阶段的认识活动即认识学生,了解学生的各方面情况。根据学生情况组织音乐教学,选择适当教法等,也就是对客体的再认识。在这个阶段的认识活动中,学生进入了教师的认识范围,成为认识对象,即为客体。这时音乐教师仍是主体,而学生还没有进入认识状态,仅仅是音乐教师的认识对象。此时,音乐教师与学生、教材的矛盾是主要矛盾。音乐教师总是事先设计要把学生塑造成某种模型,解决教师与学生、教教的矛盾,以达到主体与客体的统一。因而音乐教师再认识教材和认识学生是非常重要的,是主体与客体是否统一的前提条件,也是能否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的一个关键。
  3.教师和学生与教材的主客体关系。
  一进入音乐课教学,双向的认识活动就开始了,音乐教师和学生之间通过教师的施教活动联系起来,构成教学实践的第三阶段认识。这一阶段认识的主要矛盾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音乐教师不再是唯一的认识主体,学生也不再是单一的认识对象即客体。在这一阶段认识活动中,音乐教师和学生都同时具有主体和客体的双重性。首先音乐教师传授音乐知识、技术、技能给学生,在这一单向认识上,音乐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书本知识是客体。再次,学生在认识书本知识的同时,也把教师作为认识的对象,了解音乐教师的教学特点、讲解、示范及其纠正方式,以及向音乐教师质疑等,音乐教师便成为学生认识的客体。因而,在这一阶段认识活动中,音乐教师与学生互为主客体,互相依存、互相制约。
  二、教师自身素质的定位
  1. 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教学观念。
  长期以来,传统的音乐教育只注重教识谱、会乐器、会运用歌唱方法唱歌等一些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是十分偏面和狭窄的。既忽视了音乐教育在培养和提高人的全面素质方面所具有的诸多功能,更忽视了学生个体生命多方面的价值,只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见物不见人。“新标准”凸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价值观,这不仅是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科学教育观的突出体现。音乐教师只有通过学习,强化现代教育意识,才能深刻理解“新标准”全面改革的重大意义,转变传统观念,把21世纪的音乐教育推向新的高度。
  2. 加强教学方法的探索,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观念的转变需附着于具体的教学设计和操作之上。教师对学生的了解程度,对教材的把握情况,对课堂的驾驭能力,甚至教态、精神面貌等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素质的培养。而“新标准”恰好给教师们展示了一 种新的设计思路,即立足于学生音乐学习方式的改变,关注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首选应着眼于对学生学习方式上的研究和改变,改变以往那种只重视“教”,而忽略了学生“学”,使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的那种教学模式。让学生解脱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创作学习。其次,应改变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注重音乐艺术在培养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的地位和作用,使“新标准”所提出的“从学生出发、从学生音乐学习的角度、解决学什么、怎样学、达到什么目标等”一 系列问题,在实际教学中尝试出一 套新的方法和经验来。
  3.加强自身修养,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艺术教育的最大特点是通过艺术活动来调动人的兴趣,打动人的情感,让人愉快地受到教育。鉴于这一 特征,“新标准”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课程目标的首位,通过“突出情感体验、强调对音乐兴趣、审美能力、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以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使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要实现这一 目标,必须依靠教师自身的心灵去感染学生,用自身良好的行为去营造促使学生心灵感化的环境和氛围。因为,在孩子们眼中,音乐老师是“愉快”的代名词,是他们的“欢乐天使”,教师的言行将会影响他们的一 生。倘若,他们的“欢乐天使”在心理上一 旦出现不健康因素,并由此影响到教学行为中,这势必会对孩子们造成极大的伤害。所以,音乐教师应该加强修养,注意对自身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学会把握自己情绪,着力提高调节和控制整个课堂环境的能力,使学生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促进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
  三、教师多元化教学的定位
  新课标要求教学内容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且有益于他们解决社会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音乐修养。因此,实施新课标迫切要求教师转变原有的课程价值观,开发课程资源,以多元的视角审视教学。
  1.从课内到课外。
  在音乐学习中,为了让学生有实际的体验,可以让学生收集课堂以外的音乐资源运用在音乐教学中,也可把教学活动拓展到课外等。比如:在初一第二单元的《走进大自然》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利用网络等手段收集相关资料、在大自然中找音乐中表现内容、也让他们尝试用自己的音乐语汇表现自己生活中的音乐。
  2.从本学科到跨学科。
  实践证明,中小学接受音乐教育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因此,音乐教育必须具有宽阔的视野,必须保持开放的态度。
  如在中小学各门课程中:语文、历史、地理、生物……等都或多或少与音乐有着一定的联系,这也使得音乐教学与这些课程之间的联系成为了可能。课外音乐活动、社会音乐教育环境便都成为,也应该成为音乐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现代社 会生活中,伴随着大量音乐现象,诸如,礼仪音乐(节日、庆典、队列、迎送、婚丧等)、实用音乐(广告、健身、舞蹈、医疗等)、背景音乐(休闲、餐饮、影视等)同每个人的生活密切相关。了解音乐与生活的关系,使学生热爱音乐、热爱生活,进而让音乐伴随终生,提高生活质量。在设计具体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入手,从自身音乐经验出发,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及音乐现象,主动去探索、思考音乐与人生的关系,使音乐学习成为一项生动、具体、艺术化的生活体验。

标签:新课改 初中 教师 角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