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中考资料 > 中考招生 > 正文

【树立探究意识,感受经典魅力】 树立四个意识

时间:2019-01-14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徐州市第37中学 江苏徐州 221006)      《祝福》是一篇传统的经典课文,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前几年我每次教《祝福》一文时,课堂上在滔滔不绝地讲解,然而,由于现在的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与作者写作本文时的社会状况相差甚远,所以以往学生在学习本文时,往往很难做到走进文本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不能较好地把握本文的写作意图,因此,课堂上学生懒洋洋地听,对课文学习提不起兴趣,许多学生学了本文后,慨叹鲁迅的作品晦涩难懂,以致于对鲁迅的作品失去阅读兴趣,甚至对鲁迅的评价也会颇有微词。我采用了探究性教学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 研读课文,梳理故事情节?
  
  课前把学生分成四个大组,给他们充足的准备时间,让他们自己去阅读文章,然后各小组梳理故事情节并在班级进行交流。?
  1. 讨论梳理课文的故事情节。 ?
  2. 讨论课文结构的特点及作用?
  
  二、 研读精彩文段,探究描写作用?
  
  文章有多处精彩描写,对刻画人物、描摹环境、渲染气氛等有着重要作用,学生探究讨论下列描写的作用:?
  (1) 两处描写祥林嫂的微笑?
  (2) 三次描写祝福的景象?
  (3) 四处描写鲁镇的飞雪?
  (4) 五处有关钱的描写?
  (5) 多处描写祥林嫂的眼睛?
  学生讨论归纳:(具体内容略)?
  
  三、 研究文中主要人物,探究把握人物形象特点?
  
  学生在熟读课之后,各小组任选文中的一个人物作评析。然后每组推荐代表在全班交流。在以往的教学中,由于教师一言堂式的讲解,结果对人物的评价基调是统的一的,人物形象在学生的脑海中也是唯一的。而现在由于采用探究式教学,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大家在讨论中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具体如下:?
  1.关于祥林嫂 ?
  围绕祥林嫂的争论,焦点在如何评价她的挣扎与反抗这个问题上。其中有代表性的看法主要有二种: ?
  第一,以高一(2)倪娜同学为代表,他们认为祥林嫂没有明显的反抗性格,作者对她的态度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根据有三: ?
  (1) 她从婆家逃出做工,是要用自己的劳动去换碗饭吃以求生存,只要能劳动她便“食物不论,力气是不惜的”, “比勤快的男人还勤快”,“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这只表现其“不幸”,看不出有什么反抗性格。?
  (2) 她被卖改嫁时,一路嚎、骂,“出格”地吵闹,以至“两个男人和她的小叔子使劲的擒住她也还拜不成天地”, 也并非出于对旧社会的反抗,作品中明确交代过,她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念书人家做过事,所以与众不同”,也就是说祥林嫂在鲁四老爷家受到了封建礼教的毒害,禁锢她思想,使她誓死不肯改嫁的是“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好女不嫁二夫”等封建伦理观念。所以也不能算是对旧社会的反抗。?
  (3) 至于她对灵魂有问题的疑惑,根本谈不上对鬼神的否定,“希望其有,又希望其无”,这才是祥林嫂对鬼神疑惑的含义。“希望其有”是为了在万家祝福的时刻,赶到阴司、与爱子团聚,以弥补生前的遗憾;“又希望其无”,是怕死后被锯开身子,分给两个男人,可见所谓“疑惑”正是她欲活不能欲死不敢的心理的反映,这是封建思想对她毒害、摧残、折磨的结果,也不能说是祥林嫂的反抗性格。?
  她只是一个努力生活却没有反抗精神的人,他没有用自己的意志去感染什么和改变什么。只是想做奴隶而不得。?
  结论是:作品的主要倾向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目的是要“将旧社会的病根暴露出来,催人留心,设法加以疗治”(鲁迅《〈自选集〉自序》)。?
  2. 以高一(2)班张威同学为代表,他们认为祥林嫂的反抗具有反封建礼教的战斗色彩。其根据是: ?
  (1) 祥林嫂是在鲁镇准备祝福大典之际,向“我”提了三个问题,然后在当天晚上突然死去的。她所提出的三个问题预示着祥林嫂将以自已的生命和决心忍受地狱的酷刑,来换取和已死的丈夫与爱子见最后一面的机会。祥林嫂无视统治中国人民几千年的封建礼教的说教,无视神权世界的最后审判,这是祥林嫂在她所处的那个时代的“出格”的反抗。?
  (2) 祥林嫂不早不迟偏偏要死在祝福这个时候,给鲁镇的祝福笼罩了不祥的暗影,给鲁镇封建礼教的代表人物鲁四老爷带来了极大的恼怒和不安,这也是反抗。?
   结论是:祥林嫂的死包含着热烈的追求与不屈的反抗。?
  2. 关于鲁四老爷?
   对鲁四老爷的不同看法概括起来,大致有两种看法:?
  1. 以高一(2)班王萌同学为代表,他们认为鲁四老爷作为封建地主阶级的一分子,不能算是很坏的人,他既没有对祥林嫂在经济上的露骨剥削,又没有对祥林嫂在肉体上加以迫害和侮辱;既没有像祥林嫂婆 家那样捆绑祥林嫂,又投有像柳妈那样用阎罗的鬼话恐吓祥林嫂。在作品中他只是一个浸透了封建礼教毒素的卫道士。?
  2. 以高一(2)班郭晓雪同学为代表,他们认为认为鲁四老爷是辛亥革命时期没落的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他的代表性既不是主要表现在他的经济地位上,也不是主要表现在他的政治地位上,而是主要表现在顽固维护封建阶级的思想统治上。反对一切改革与革命。他思想上反动,尊崇理学,他嫌弃厌恶祥林嫂是个寡妇,支持她婆家把她抢回;祥林嫂再嫁后,说她“败坏风俗”、“不干不净”.;他以顽固、虚伪、自私、冷酷的 一系列表现,迫使祥林嫂一步步地走向死亡。是导致祥林嫂悲剧的重要人物,作者在小说中对他是深恶痛绝,着力鞭挞的。?
  3. 关于柳妈:?
  高一(2)杜思诚等同学认为柳妈也是受害者,虽然她脸上已经“打皱”, 眼睛已经“干枯”, 可是在年节时还要给地主去帮工,可见,她也是一个受压迫的劳动妇女。但是,由于她受封建迷信思想毒害很深,相信天堂、地狱之类的邪说和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理学信条,对祥林嫂改嫁时头上留下的伤疤,采取奚落的态度。也完全出于善意,主观愿望还是想为祥林嫂寻求“赎罪“的办法,并非要置祥林嫂于死地,只是结果适得其反。?
  高一(2)夏伟等同学认为文中对柳妈有这样的描述“她打皱的脸也笑了起来,使她蹙缩的像个核桃。”文章对他的褒贬不言自明,这样一个不讨人喜欢的人,也干不出什么讨人喜欢的事。看,祥林嫂就是她的受害者,作为一名落难者,祥林嫂想尽各种办法改变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地位,使自己重获祝福的权力,虽然没有成功,但仍有个奋斗的信念坚持下去,可经柳妈的鬼神说洗脑后,她以为捐过门槛就可以重新过上一个正常仆人的生活,不想,随着四婶生硬的一句话“你放着吧,祥林嫂!”致使她错误地认为最后的一根救命的稻草也断了。因此万念俱灰,不久便死了。可见,柳妈是帮助鲁四老爷杀害祥林嫂的凶手。?
  4.关于文中的“我” ?
  高一(2)王志刚等同学认为面对祥林嫂的问题,“我”无法真实的面对自己,看到乞丐似的祥林嫂,“我”不去想办法帮助她,反而惦记起吃的,只想尽早离开鲁镇,由此可见“我”的自私,只要自己衣食无忧,哪管他人死活,这也展示了当时的社会面貌。 其实“我”完全知道所谓“灵魂”、“地狱”之类,纯属封建迷信的谎言,但在祥林嫂面前,“我”却始终没有否定它,表现了“我”对帮助祥林嫂摆脱封建迷信桎梏毫无力量,甚至没有勇气正视祥林嫂所提出的问题,这正是“我”的软弱性。?
  
  四、 探究质疑,把握文章中心?
  
  学生在熟读课文、探究解决上文提出的各种问题之后,引导他们提出疑问,然后由他们自己讨论解决。他们提出的最主要的问题是:到底谁是杀害祥林嫂的凶手??
  通过讨论同学们认为:大家都不是凶手,又都是凶手,迫害祥林嫂的人们,他们的行为都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封建思想的驱使,祥林嫂是封建思想的牺牲品,鲁镇上的人包括鲁四老爷也都是封建思想的牺牲品。?
  
  五、 研究比较,感受经典魅力?
  
  在分析课文后,我又用一堂课时间让学生阅读鲁迅的《药》,联系初中学过的《藤野先生》和《孔乙己》,讨论一下问题:《藤野先生》和《药》中的人们是怎样“看杀头”的?《孔乙己》中掌柜、酒客、小伙计是如何“看”孔乙己的?孔乙己是如何“看”自己的?《药》中的华老栓、康大叔、茶馆闲人、夏瑜母亲是怎样“看”夏瑜的?《祝福》中鲁四老爷、鲁镇人又是怎样“看”祥林嫂的?你是如何看待鲁迅作品中“看”和“被看”背后的实质的? ?
  同学阅读分析后交流看法:(具体内容略) ?
  归纳:“看/被看”是鲁迅常有意采用的二项对立模式,它构成了中国人的基本生存方式,也构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基本关系。其实质是“吃/被吃”。鲁迅在他的小说中反复描写的“看客”现象,蕴涵着他对中国国民性的深刻体察和深入批判。

标签:探究 树立 意识 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