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中考资料 > 中考作文 > 正文

陕西省奶业规模化经营中影响奶农决策行为因素的探究|陕西省决策委

时间:2019-02-06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目前,中国的奶牛养殖模式仍以散养为主,根据研究分析,养殖小区式的规模化养殖无论在生产效率还是经济效益方面都优于家庭散养模式,得到政府提倡和政策支持,然而奶农的入托率却较低。笔者通过对陕西省泾阳县3个乡镇、15个自然村的208户农民的抽样调查,在统计描述的基础上用二项logistic模型分析了关中地区奶牛养殖户参加养殖小区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关中地区奶农对养殖小区的参与率普遍受家庭人均年收入的影响,并且与奶农对养殖小区优势的认知有一定的关系。与此同时,销售渠道、合作中利润分配的满意度也都对奶农参与度的高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Logistic模型;影响因素;规模化;奶农决策行为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乳制品行业得到迅速发展,原料奶需求量上涨迅速,顺应发展潮流,规模化的养殖小区应运而生。然而,对于西部经济落后的农村而言,养殖小区推广的宽度和深度都还有待加强,奶牛养殖户的入托率仍然较低。
  近几年来,国内学术界对于规模化的养殖小区的发展完善问题给予了较多的关注,出现了不少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华鹤良、丛晓娣、吴聚生等不少学者都对此表示了高度的关注,对我国规模化的养殖小区模式及其完善分别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华鹤良认为规模化的养殖小区应该实现纵向一体化的产业化经营,面向市场,从经济效益角度分析影响农户加入养殖小区的影响因素[1];丛晓娣认为建立从配种、饲养、防疫、治病、生产资料供应和产品流通领域的综合服务体系,是不断扩大奶牛养殖规模和全面提高奶牛生产水平的成功方法,建立奶牛养殖小区综合服务体系,对于全面提高奶牛科学饲养的水平、增加农民收入、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2];吴聚生认为奶牛养殖小区作为新兴的产业是实现政府倡导、乳品企业培育、金融保险扶植、小区投资者受益、奶户发展等多方共赢的一种举措,是解决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奶业建设资金相对短缺等诸多问题的必要和有益选择[3];而冷晓明认为在农业生产领域之内,农户家庭经营使农业生产和经营管理能合二为一,农民不但是农业生产的主体,也是经营主体,但我国家庭经营模式规模小,不利于生产力提高,不利于先进技术的推广和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科学化,而规模化的经营模式可以有效保护农民利益,改善购销关系[4]。
  从已有的文献来看,国内的研究重点多在思考现有规模化的养殖小区模式的不足及相应的完善措施的提出等领域,而从微观经济主体出发研究参加养殖小区的影响因素却相对较少,此外,已有的研究尺度也多为全国范围内,鲜有针对某个特定区域的研究,尤其是对于中西部落后农村的规模化养殖小区模式的研究就更是不足。因此,我们选择了一个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县――陕西省泾阳县进行研究。本文首先结合文献和对该地区农民参加规模化养殖小区的观察和推测,运用深入访谈形式,于2011年7月对陕西省泾阳县兴隆镇的近2万名农户采取了随机抽样的方式,共发放问卷220份。剔除信息缺损及奇异数据的样本后,进入模型的有208个有效样本,样本有效率为95%。研究角度主要是从西部关中地区的落后农村出发,分析奶农参加规模化养殖小区的影响因素。
  二、Logistic 模型的构建
  1.研究假设和理论分析
  根据文献研究以及深入访谈的情况,结合陕西关中地区奶牛养殖小区的发展现状,本文提出以下假设:农户自身的基本状况、养殖小区模式在规模化经营中的优势、外界环境等因素会影响农户对奶牛养殖小区的参与行为。
  假设中提到的各个因素属于潜变量,需通过一些显变量即测量指标来考察,这些潜在变量及其指标分别是:
  1)农户自身的基本状况。其测量指标是:户主年龄、性别、家庭年收入、家庭劳动力人数、农户从事奶牛养殖的时间。
  2)养殖小区模式在规模化经营中的优势。其测量指标是:农户对合养殖小区模式的了解程度、农户与养殖小区合作中对利润分配的满意度、养殖小区相对于散养模式的优势、奶农入托后的收益。
  3)外界环境。其测量指标是:销售渠道、外界对养殖小区的评价。
  2.模型的选择与解释变量说明
  Logistic 回归模型是研究定性变量与影响因素之间的有效工具之一。模型中因变量只有两种选择,事件发生与否分别用1或0表示。在本文中,农户参与养殖小区时用1 表示,未参与用0 表示。由于因变量为农户“是否”参与养殖小区是一个二分变量,因此选择二项模型即Logistic 回归模型最为理想。考虑到关中地区农民参加规模化奶牛养殖小区影响因素的差异性,设计模型为:
  Ln[ p/ (1 - p) ]= B0 + Bi ×Xi (1)
  其中Xi 为第i个影响因素,p为参加养殖小区的农户数数占总调查的百分比,B0 为常数项,Bi 为第i 个影响因素的系数。模型引入了11个解释变量,如表1 所示。
  在此基础上构造以下模型并对规模化奶牛养殖小区的调研数据进行回归:
  L = B0 + ΣBi×Xi ( i = 1 ,2 ⋯11) (2)
  其中:L = Ln[ p/ (1 - p) ] 。
  
  三、Logistic 模型分析
  1.Logistic 模型回归结果
  将上述11个可能影响因素赋值后,根据(2)式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择“向后条件”回归。模型中所选取的变量较多,筛选过程较复杂,为综合评析各因素对农户参与养殖小区意愿的影响,控制混杂效应,可以进一步截取一部分分析,结果见表2。由于所有的变量都进入方程中,按显著性0.1检验,很多变量不显著,所以按“向后条件”规则逐步剔除,最后留在方程中的变量见表3。
  根据表3 的回归结果,得到模型如下:
  L=-5.646+0.609X5+0.505X7+0.393X8+0.402X9 (3)
  a在步骤1中输入的变量:年龄、家庭劳动力人数、性别、养殖成本、家庭收入、对养殖小区的了解程度、对合同中利润分配的满意度、销售渠道、养殖小区模式的优点、对奶牛养殖小区的评价、从事奶牛养殖的时间。
  
  2.回归结果分析
  按照0.1的显著性水平,得出上述影响农户参与养殖小区的Logistic回归方程。进入总体回归模型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农户人均家庭收入、农户对合作中利润分配的满意度、销售渠道、养殖小区模式的优点等方面。
  (1)农户的人均家庭收入
  从模型看出,农户的人均家庭收入对农民参与养殖小区的决策起着重要作用,调查数据显示,家庭收入决定了农户的经济承受力,养殖奶牛平均投入要达到每头牛12000元以上,一般经济实力的农户只能养殖几头奶牛。而一个规模在200-300头奶牛的中小型奶牛养殖小区却要求入托头数在十头以上。
  
  
  以农户目前的平均经济实力很少有农户能达到入托的水平。奶农收入无法承担如此高的风险和投入,可见,农户家庭收入对农户的参与养殖小区行为存在很大程度上的影响,一般说来,家庭人均收入高者更愿意参与养殖小区。
  (2)农户对合作中利润分配的满意的度
  从模型以及数据分析可以得知,有大约34%的养殖户对养殖小区的利润分配抱有“不满意”或“一般”的态度,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导致这种现象存在的原因是:养殖小区在经营管理中有很多不合理的制度存在,如:养殖小区往往只负责入托奶牛的看管和挤奶、对寄养场所进行管理和清洁,对于奶牛的饲养、病牛的照看、饲料的储运等都不予管理,这大大增加入托农户的负担,一些居住距养殖小区远的农户会因此放弃入托。
  此外,合作中养殖小区是否能提供有效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方法对于奶农对养殖小区的满意度有重要的影响。技术因素对奶业的健康发展、农户的决策影响非常明显。如果养殖小区能够给予技术指导和完善的管理,提供完善的服务必然吸引奶农加入。
  (3)销售渠道
  目前的市场运作中,在原料奶的销售中企业是原料奶价格的制定者,在产业链范围内享有垄断利润,奶牛养殖小区是原料奶价格的谈判者,而奶农只能被动的接受价格,成为产业链中的弱势群体。再加之,散养农户产量低品质难以保证,在原料奶销售时,可选择的销售渠道非常狭窄,这严重制约奶农经济效益的实现。而奶牛养殖小区进行规模化经营,能与大型乳企业建立长期、稳定、多样的销售渠道,这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吸引了散养农户的加入。
  (4)养殖小区的优势
  规模化的养殖小区相对于家庭散养模式有着明显的优势,比如提供技术支持、节约养殖成本、保障销路、管理方便、可以进行有效的疾病防控等等。从调研数据和访谈结果来看,农户因为养殖小区的销路保障加入养殖小区的占44%、因为节约养殖成本加入养殖小区的占28%、因为小区提供技术支持的占到16%、因为小区的疾病防疫加入的占12%。养殖小区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的管理模式可以帮助奶农有效解决在养殖销售方面的存在的难题,吸引奶农加入养殖小区,这也正是影响奶农加入养殖小区最重要的因素。
  四、对策建议
  规模化的养殖小区的完善和发展是一个缓慢复杂的过程,涉及多方面利益分配的矛盾,其良性发展有赖于管理模式不断完善和合作机制的不断创新。推进奶牛养殖小区的完善工作,关键在于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养殖小区模式的本地化、特色化。
  (1)加强政策干预,降低准入门槛
  本次调研中发现,很多奶农自身有参与养殖小区的意愿,但是由于入托有一定的资格限制,要求每户的入托头数达到一定标准,且农户自身经济实力有限,这就让很多有入托意愿的农户被拒于门外。不难发现,在短期内,提高奶农的家庭收入,可行性不大;而限于农户自身的风险承担意识和承担能力,农户自主自愿接受政府低息信贷的可能性也不大。因此,在保证经济效益的前提下,降低准入门槛,或者将信贷风险由养殖小区与入托农户分担,可以有效吸引奶农入托,实现规模化经营。
  (2)改善合作机制,实现互利双赢
  奶牛养殖风险应由奶农、养殖小区、乳品企业共同分担,改变奶农传统的弱势地位,实现收益与风险对等。养殖小区为入托奶牛提供完善管理和成套的服务体系;同时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和先进的管理方法,提高经济效益,实现互利双赢,引导和激发奶农加入养殖小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建立长期稳定的销售渠道,实现与大型乳企的有效合作
  打破传统的偶然性合作,采用法律承认的订单式、合约式合作,促进合作的长期性、稳定性,保证原料奶销售渠道长期稳定。一方面,养殖小区作为该企业的奶源基地,以合理价格向乳制品企业长期、定时、定量提供优质鲜奶,乳制品企业向养殖小区提供技术、资金方面的支持。另一方面,大型养殖小区应合并差、劣中小奶牛养殖小区,淘汰生产效率低的企业。
  (4)突出规模化养殖小区的优势,引导奶农加入养殖小区
  强化规模化的养殖小区模式的宣传工作。从本次调查的结果可知,农民的参与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对规模化的养殖小区优势的了解和认识,从而切实激发农民的主动参合意识和积极性。
  (5)实行绿色化生态管理,降低成本增加效益
  有机物集中管理使用,变废为宝,在牛棚内建立节水型排污水管网等。在最大程度上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同时也便于节约长期成本,减轻农民的负担增加长期收益,形成一个长期稳定综合的体系。
  
  参考文献:
  [1]华鹤良.奶业产业化经营中影响农民决策行为因素的实证研究[J].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图书馆.
  [2]丛晓娣.奶牛养殖小区综合服务体系建设研究[J].呼和浩特:内蒙古农业大学图书馆.
  [3]王正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0.V01.11(12):5-6.
  [4]王加启.现代奶牛养殖科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259.
  [5]冷晓明.关于中国奶牛养殖的研究.农业产业化概论[J].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
  [6]吴聚生.奶牛养殖小区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初步探索[J].中国奶牛,2006(01).
  [7]刘洋,刘惠君.基于Logistic模型的农地流转农户意愿影响因素探究[J].安徽农业,2011.
  [8]张居农,张春礼.2008中国牛业进展[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380-385.
  [9]阮桂梅.数据统计与分析:SPSS应用教程[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10]江波涛,王聘等.中国乳业现状与前景展望[J].中国乳品工业协会第九次年会论文集,P220,2003,8.
  [11]田玉静.国外奶牛业的发展及其对中国的启示[D].中国农业科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1.6.
  [12]张佩华,贺建华,王加启.我国奶业发展与环境保护[J].中国奶牛,2006.6,53-56.
  [13]张树川.“公司+农户”模式中农户决策行为的实证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1.
  [14]张伟.中国奶牛养殖业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2002.
  [15]TammingaS.[J].Journal of Dairy Science.1992,(75):345-357.
  [16]缪建平.奶牛合作社与奶业经营体制创新[J].农村经营管理,2003,V01.(11):28―31.
  
  基金项目:本文得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农产品物流体系构建及优化研究)的资助。
  
  作者简介:
  王秀娟(1969-),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经济学、农产品贸易理论与政策。
  王斐(1990-),女,现就读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市场营销专业。
  付艳丽(1989-),女,现就读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市场营销专业。

标签:陕西省 探究 规模化 奶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