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偏好问题探析] 我国上市公司为什么偏好外源融资

时间:2019-01-11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本文从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偏好的现状、形成原因两方面入手,探讨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偏好的治理对策。   关键词:股权融资 债券市场 治理结构 上市公司   
  一、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偏好现状
  根据《清科――2006年中国企业上市年度报告》有关数据显示,2006年1-11月间,共有49家企业在沪深两地上市,股市IPO融资总额高达143.65亿美元,而2008年9月由于受金融危机影响暂停了IPO发行,但配股、增发仍然占上市公司融资的最大比重。在2009年7月IPO重新开闸短短一个多月,IPO上市公司就达30家之多,更是从股市上圈走了近千亿的流动资金。这些数据表明中国上市公司具有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此外,一些学者通过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现象的普遍存在。陈章波(2003)从一级市场筹资额和二级市场交易额这两个角度比较分析得出,相对于债权融资而言,中国上市公司更加偏好于股权融资。黄少安、张岗(2001)则通过比较分析中国和美国上市公司的融资结构得出,中国上市公司存在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黄锦亮(2004)、黄若尔(2005)以及张英明、李锦生(2005)等人通过比较中国以及国外成熟市场上市公司的融资结构发现:在外源融资中,中国上市公司的债权融资比例较低,而股权融资占主导地位,上市公司的融资顺序表现为“股权融资→债权融资→内源融资”。
  
  二、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偏好的成因分析
  (一)资本市场功能不完善
  资本市场的建立与发展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西方经济发达国家大都创建了比较成熟的资本市场,市场结构涵盖了股票、债券、基金、长期信贷等市场领域,功能完善的资本市场在西方各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难以替代的促进作用。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最初主要是为了解决国有企业的资金短缺问题,因此特别强调市场的融资功能。希望通过资本市场,尤其是股票市场的发展来解决国企发展缺乏资金的问题,一直是我国政府对股票市场的功能定位。这就导致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仍以股票市场为主,而债券市场、基金市场、衍生工具市场发展极其缓慢,市场结构极不平衡,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被过度发挥,而优化资源配置等其它更重要的功能则被忽视。我国资本市场在制度设计上存在的功能定位不准、市场结构不合理等缺陷,是诱发我国上市公司偏好股票融资的制度背景。
  (二)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
  1.股权结构不合理。股权分置改革前,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存在着明显的“人为划分”的特征,股票被划分为流通股与非流通股。我国许多上市公司是由原来的国有企业改制而来,非流通股东往往为控股股东,占绝对控股地位。这种局面造成国有资本主体缺位,使其缺少监督和约束。我国上市公司特殊的股权结构制约了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提高,没有强有力的资金作后盾进行内源融资,从而导致上市公司“被动偏好外源融资”。
  2.“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我国的上市公司社会公众股极为分散,中小散户股东有强烈的投机性和搭便车行为,从而使股东的控制权残缺,对经理人约束机制不健全。中小散户股东获得的信息不完全,无法监督经理人的行为。如果上市公司经营状况不好,已处于亏损状况时,经理人可能会制造虚假的财务信息暂时掩盖上市公司的亏损状况。因此,较低甚至亏损的业绩水平限制了上市公司的内源融资,从而使上市公司偏好外源融资。
  (三)股权融资成本偏低
  上市公司普遍认为,股权融资成本低于债券融资,从而产生股权融资偏好:首先是股票分红。上市公司往往不分配股利、低比例分配股利或以转股本形式分配股利,因此,股票分红的股利支出是极低的。其次是股权融资交易费用。学者黄少安和张岗曾测算出上市公司股权融资的单位成本仅为2.42%,而当时同期银行贷款利率1年期为5.85%,3年期为5.94%,5年期为6.03%。可见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成本要比债务融资成本低得多。
  
  三、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偏好的治理对策
  (一)加强证券市场监管
  证券市场监管部门应遵循“标本兼治”的原则, 尊重市场规律, 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加强对配股资格的审批,降低上市公司、机构投资者等利益主体的预期寻租收益,提高其寻租成本。完善资本市场发展的法律环境,加大资本市场的诚信建设, 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如通过规范股利分配制度,提高内部融资比例,如减少股票股利,增加现金股利,以避免变相的股权融资。同时,监管机构要增强执法力度,严格按照《公司法》和《证券法》等相关法律的规定,严格检查上市公司和大股东的违规现象。
  (二)强化上市公司治理机制
  要防止上市公司的恶意融资行为,必须在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中加强对控制人行为的制衡,即当融资决策可能偏离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时,要增强其他利益相关者制衡控制人的力量。在可能的情况下,加大控制人自利行为的成本,减少其收益,同时减少利益相关者的制衡行为成本,增加其收益。在现阶段,强化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的措施包括完善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人激励约束机制等。
  (三)加快发展债券市场
  在国外成熟的资本市场体系中,公司为降低筹资成本、提高筹资效率和经营管理决策的主动性,债券融资占其融资总额的比重越来越大,成为公司外源融资的主要方式。中国的公司债券市场发展十分缓慢,大大落后于股票市场的发展。因此,我国当前应从深度和广度上加快债券市场发展, 完善债券发行制度, 进一步提高发行主体的信息披露责任和义务,保证公司债券发行、交易的正常秩序。发展交易品种, 提高债券市场流动性;尽快制定和完善有关公司债券管理的法律法规及实施细则, 加强对信用评级机构的管理, 健全信用评级制度,及时全面地发布有关公司的信用状况,为投资者的理性决策提供信息,让市场的力量进行“优胜劣汰”。
  
  参考文献:
  [1]魏成龙,张洁梅.上市公司融资偏好治理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5 ;01
  [2]陈映森.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成因及改进对策探讨[J].企业家天地,2008;01

标签:探析 偏好 融资 上市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