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周公解梦 > 正文

[语文教学课堂――学生精神家园] 语文课堂鼓励学生的话

时间:2019-01-2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中图分类号:G632.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738(2012)01-0102-01   摘要:新课改背景下的课堂不再是封闭的知识集中训练营, 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 课堂上要引导学生以主人身份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思维得以飞扬,激发灵感,课堂越加变得春光灿烂,精彩纷呈。
  关键词:语文课堂;精神家园;自主学习;课堂主人
  我们的语文课堂始终没有真正解决这样几个问题;重思想教育而忽视生活情趣;重知识积累而轻视文化融合;重教材示范而放松表达热情。简而言之,语文教学缺乏人情味,没有把“人”放在教学的核心上。因此,我认为一堂优秀的语文课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指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让他们感受到动的生命力。 课堂教学环境是学生张扬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童心和灵性,缺乏生命活力。面对新的挑战,这种课堂现象再也不能重演了。
  一、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人的能力并不是靠“听”会的,而是靠“做”会的,只有动手操作和积极思考才能出真知。因此,我们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听客”和“看客”,要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动口、动手、又动脑,亲身参与课堂和实践,包括知识的获取、新旧知识的联系,知识的巩固和应用的全过程。要强调凡能由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要由教师提出;凡能由学生解的例题,不要由教师解答;凡能由学生表述的,不要由教学写出。数学课堂不再是过去的教师“一言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主动参与、积极引导、耐心辅助,与学生平等合作、努力探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地把学生解放出来,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二、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
  要想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发挥其主体地位,必须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即学生对于自己学习主体地位、主体能力、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而要唤醒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必须营造平等、民主和和谐的课堂气氛。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促进师生双方交往互动,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能真正把教师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把学生转变为真正学习的主人。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必须用 “情感”为教学开道。夏丐尊曾经说过:“教育之没有感情,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所以教师首先要爱生,这种爱是多方位的。既有生活上关怀学生的冷暖、喜恶之爱,更有学习上了解学习情况,填补知识缺陷,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鼓励,而不轻易否定,恰当指引,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到老师既是良师,更是益友。
  三、打造有情感的课堂
  所谓“情感”并非是凭空产生的,它来源于教材和生活中,它常以生动形象的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为手段,同教师的语言、情感、教学的内容以及课堂气氛成为一个广阔的儿童心理场。教学要成为儿童主观所需,成为他们情感所驱使的主动发展过程。
  1.充分利用教材来调动学生的情感;语文教材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宽阔的知识背景,这一独特的优势,是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如《老人和海》一课,这篇课文感情真挚强烈,要让学生反复朗读,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不但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能使学生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在理解老人去世后,海鸥为什么会做出令人意想不到的行为?很多学生理解为海鸥对老人的感情深,忽略了老人生前对的深情厚意。因此朗读这段课文时,要先让学生自己找出最能表达感情的词语“炸了营”、“白色旋涡”,还要引导理解这些词语中流露出的厚意。通过分析,学生体会到海鸥对老人离去的悲伤和对老人的怀念,进而理解禽兽也是有感情的,教育学生要爱护一切生物,并能在实际生活中这样去做。学生理解了课文,也就把握了朗读的情感基调,进一步体会情感。
  2.利用教师的情感来调动学生的情感;以情动情是教育的共同规律,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来说是导体,是火种。教师要善于把自己对教材的感受及情感体验传导给学生。如我在教《大瀑布的葬礼》一课时,我先展示瀑布的雄伟、壮观,学生们看到那么美丽的瀑布,不断发出啧啧的赞叹之声,学习兴致很高。随即我又演示了大瀑布逐渐消失的过程,大家发出可惜的叹息。然后我又把大瀑布的枯竭通过自己语言讲述了一番,当时我自己也有点激动。我热情洋溢讲解深深地吸引了同学们。学生带着激情积极主动地学习课文。
  3.要让学生自己去读课本;读能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我们做教师的应力求成为亲切而睿智的点化者、组织者,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读,去体味,去感悟。在充裕的时间里,以读激趣,以读显形,以读启智,以读育人。如《老人和海》一课,我采用了“以读激情、语音传情、以情悟文”的“知情合一”的教学方法,并配合采用“导语拨动情思”、“范读诱发情思”、“多读激发情思”等方法,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和情感,使他们带着这份情感进行品词品句,理解课文内容,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四、学生要在学中有所发展
  我们的学生来学校上课,就是为了求发展,而且是一种持续性的发展,包括认知水平的提高,学习技能的掌握与熟练,思维能力的形成与发展等等。因而,每一节课教师的脑子里就要想到要教给学生些什么?是知识,方法,或是启迪,还是积累?所以,提倡人文性的同时,我们不能否定工具性,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和谐统一才是语文教学的完美。
  适量的语言文字训练对于我们的语文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它对学生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情感的萌发都产生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一节课的语言文字训练目标必须明确、适度、集中,既要体现教材的特点,又要考虑个别学生的实际水平。
  爱因斯坦曾说过:“没有想象力的灵魂,就像没有望远镜的天文台。”可见,想象对于一个人来说有多么重要,况且孩子天生就具有想象力。看来,为人师者更没有理由将文本看死,应当充分挖掘语文教材蕴涵的创新教育因素,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立体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我们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首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抓住课本中的语言凝炼处、空白处、省略处,让学生对人物的言、行、心理、外貌或故事的结局等展开丰富的想象。
  其次要注重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求异思维就是要标新立异,它是对思维定势的否定。作为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它更体现出其固有的独创性和新颖性。求异是儿童的天赋,他们常常想表现得与众不同。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指引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展开不同意见的争论,打破盲目顺从、迷信书本、被动地听讲、被动地回答问题的局面,使学生的思维突破常规和经验的禁锢,不断产生新的问题,真正进入到“创造”的世界。
  充满活力的课堂,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让每个学生都能实现自身生命的成长,实现“为了让每个学生发展”的新课程改革的宗旨,保质保量的完成教学任务,为新课程改革做出应有的贡献。

标签:语文教学 精神家园 课堂 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