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周公解梦 > 正文

我国美声唱法歌唱家 美声唱法在我国近几年来的发展新气象

时间:2019-01-2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中图分类号:J61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738(2012)01-0145-01   摘要:美声唱法传入中国已有几十年的历史。自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应尚能、周小燕、喻宜萱等老艺术家们的努力,美声唱法在中国得以传播和发展。但美声唱法真正被中国广大老百姓所熟知,还是要归功于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的举办。可以说,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的产生,对美声唱法在我国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第十四届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美声唱法组的比赛中,赛制上的一系列调整以及歌手选曲等方面的努力,都可以看出,美声唱法在中国的发展前景是美好的,不仅汲取了传统美声唱法的演唱技巧,还融入了不少民族元素,唱法更加科学,更具中国特色。
  关键词:青歌赛;美声唱法;中国特色
  两年一届的“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已成功走过了二十多个春秋冬夏,经过不断地赛制调整、改革与创新,大赛规模已逐步完善。从1984年第一届“青歌赛”到如今的第十四届“青歌赛”的成功举办,期间经历了由不分唱法,到美声、民族、通俗唱法三个组别的比赛,再到“原生态唱法”的加入,以及又将“通俗唱法”科学地改称为“流行唱法”,合唱比赛也纳入其中等一系列的赛制改进,2010年举办的“蓝色经典天之蓝”杯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更是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美声唱法在经历了曾一度被观众质疑的“美声唱法组的比赛就是演唱外国歌曲的比赛”,而本届大赛对美声唱法组所做出了部分调整和赛制改进,每场比赛无不向观众诠释着Bel canto的艺术魅力。
  我国著名的声乐教育家应尚能先生,早在上世纪中期就发出过这样的感慨:“我们中国人应该唱中国歌,因为我们绝大部分听众是中国老百姓,洋歌是他们所不能欣赏的,因为洋歌的内容与他们的生活,有着十分遥远的距离。”[1]虽然在如今纷纭多样的各种文化冲击下,应老先生的话多少存在些片面,但任何一门艺术的诞生,首先都是贴近生活的。任何一门艺术的发展,又是需要有独特民族特色的。“各门艺术都或多或少是民族的,它们与某一民族的天然的资禀密切相关。”[2]Bel canto最初在欧洲的出现是为了配合宣叙调的演唱,起源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在其特定的历史时期和时代背景下,产生了歌剧和美声唱法。而美声唱法传入中国的几十年来,更多的是将其列入一种“唱法”的范畴,忽视了它更是一种风格,一种艺术思想的体现。纵观自1984年以来我国举办的十几届青歌赛,可以说美声唱法之所以被中国老百姓所接受和认同,很大程度上还是归功于青歌赛的。CCTV承办的“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作为国内最为权威的国家政府级声乐赛事之一,对于美声唱法在中国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第十四届青歌赛上,又是亮点频频。如大赛个人单项决赛中,新增了规定曲目的演唱以及表演素质的考核,对于选手各方面的技能、素质等更是一个全方位的考验。十四届青歌赛的成功举办,向大家呈现出了一场前所未有的视听盛宴。尤其在美声唱法组的角逐中,比赛不再同往常那样枯燥乏味,新添不少新意。
  一、演唱作品不再单一,彰显民族个性
  在往届青歌赛美声唱法组的比赛中,有不少观众反映美声唱法就是演唱外国作品的比赛,没有趣味性和欣赏兴趣。“在歌曲选择方面,美声唱法组的选手多选择演唱西洋作品,演唱中国作品的很少,这固然与选手不擅长演唱中国作品有关,但我国声乐作品创作中所存在的问题(如创作题材过于局限、歌曲旋律不吸引人等)也是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其他各唱法组的选手在这方面做得比美声唱法组要好,他们多数演唱中国原创作品,推动了歌坛原创音乐的发展。”[3]而在本届比赛中,有不少美声选手选择演唱中国作品,颇受观众喜爱。如第二炮兵文工团的选手李静演唱的《鸟儿在风中歌唱》,这是一首花腔女高音的独唱曲目,由樊孝斌填词,刘聪作曲。在以往的青歌赛中,此曲也曾被歌手选用,所以在观众听到美声组比赛中的这首中国作品,不禁会产生亲切感。再如海军政治部文工团选送的姜必群演唱的《老家》更是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届比赛美声唱法的经典中国作品还有《足迹》《我的最爱》《两地曲》《歌》等等,中国歌曲成为美声唱法选手们参赛的重要一环。而且在最终的个人单项决赛中,新增的选手规定曲目演唱环节,各组规定曲目中外国作品与中国作品都较为平均。使比赛不再倾向于擅长演唱外国作品的部分选手。
  二、新增环节的设置,大赛更具观赏性
  第十四届青歌赛自3月28日开始半决赛,4月12日开始团体决赛。27支代表队经过了五轮淘汰赛,决出了前三支代表队,分别是空军政治部文工团代表队、武警政治部文工团代表队和新疆电视台代表队。本届比赛的团体决赛不同以往,取消了团体决赛中的综合素质考核环节,而在个人单项决赛中,设置了选手以现场抽签的方式参加规定曲目的演唱,并由最终决出的六位选手来参加艺术素质表演的考核。而且在评委打分环节也别出新意,设置了选手所在单位或同一作品的评委不参加打分,更彰显大赛的公正严明。在个人单项决赛的规定曲目演唱环节,所选曲目均为经典唱段,且按音色划分组别,如抒情女高音规定曲目:《米凯艾拉咏叹调》《主人请听我说》《亲切的名字》《致祖国》《帕米尔我的家乡多么美》。此外,在抒情男高音、男低音、戏剧男高音、戏剧女高音、戏剧女中音和花腔女高音的规定曲目中,均由三首外国经典歌剧选段和两首中国作品组成。美声唱法的综合素质考题主要涉及到几部经典歌剧片段的场景表演,要求表演者要与音乐恰当的结合;正确表现人物动静态的节奏变换;对于每个道具的不同反应;表现演员所理解的人物性格;以及适当的舞蹈配合等等。在最终角逐的金银铜奖决赛中,有三名女选手都以不同的表演风格来演绎经典歌剧《卡门》选段,选手们幽默、夸张的精彩表演为大赛增添了不少大胆尝试。美声唱法的最后一轮决战中,采取了选手演唱自选的中国歌曲来决出金奖和银奖,这也是十四届青歌赛本着为人民大众培养优秀民族歌唱家的成功尝试,符合民意,展现出了我们中国歌唱家的风采与魅力。
  三、美声唱法在我国近几年的发展新气象
  美声唱法的发展,与之密切联系的当属歌剧的诞生。早在公元1594年创作的意大利音乐剧《达芙妮》,被公认为是世界上第一部歌剧。而美声唱法正是随着歌剧的诞生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因为美声唱法是适应为演唱当时所创作的宣叙调和抒情性音乐剧而产生的,所以美声唱法可以说是歌剧的产物,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产物。”[4]美声唱法作为一种“外来物种”传入中国,是需要不断完善的。在西方歌剧传入中国之前,中国的声乐艺术主要来源于戏曲文化。有传统的京剧戏曲唱段、文革时期的十大样板戏、改革开放至今所创作的几部经典歌剧(如《原野》《伤逝》《西施》等等)。中国歌剧在演唱上已不再局限于以往的戏曲唱腔与民歌唱法的单纯结合,运用美声唱法演唱自己民族特色的作品也越来越游刃有余。在十四届青歌赛中,美声唱法组的选手不再一味的选择外国经典歌剧选段的演唱,而更加注重本民族特色的元素。或者说,选手们开始注重自己的二度创作。在半决赛中的两位美声唱法男选手在同一场比赛中都选择演唱《两地曲》,风格却是截然不同的。比赛第二现场的我国男中音歌唱家袁晨野评委在探讨如何巧妙地用美声唱法唱好中国作品时发出这样的感慨:“用小提琴来演奏二胡的曲子却不能用二胡的指法和弓法。”这样的比喻十分形象,如何用科学的声音来演绎更具民族特色的作品,才是更值得思考的问题。通过全国青年歌手大赛,美声唱法得到了更多的认同和普及,而且得到了有利的发展。我们也坚信,通过不断地实践和改进,中国风韵的美声唱法会更加蓬勃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应尚能《以字行腔》[M]. 人民音乐出版社.
  [2][德]黑格尔《美学》[M]. 商务印书馆.
  [3]王昶《论美声唱法在中国的发展》[D].
  [4]尚家骧《欧洲声乐发展史》[M].
  
  

标签:唱法 美声 在我国 新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