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日记大全 > 周记 > 正文

中学作文教学中的困惑及其对策:教育知识与能力笔试困惑与对策研究

时间:2019-01-11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内容摘要: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最令师生们头疼的“硬骨头”。本篇重点指出当前作文教学实践中常令师生困惑的难题,并从写作意识的激发、写作能力的培养、写作评价的创新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重申了新课标背景下写作教学的理念及其目标。
  关键词:作文教学;困惑;理念;目标
  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但当前,我国的语文教学水平不高,写作教学是其中最主要的一个薄弱方面。据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相关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许多学生写作基本功太差,写字、用词、造句、立意谋篇达不到起码的要求。思维不清晰,思维不活跃,知识不丰富,问题相当严重”。近年虽有所改进,但仍有很大的改进空间。以下分别从学生和教师的角度指出他们对作文教学的困惑,并试提出相应对策。
  一、学生在作文教学中的困惑
  (一)作文恐惧症
  据相关抽样调查显示,将近三分之二的中学生因种种原因害怕、不喜欢写作文。他们大多认为自己无事可叙。无情可抒,即便是在任务压迫下完成了作文也是东拼西凑。毫无灵魂可言。
  (二)文笔平淡形式机械,缺乏个性与创新
  写作本来就是建立在自己对世界认识和感受的基础上为表达自己而作,但是学生为应付考试而作的空泛的作文就成了无病呻吟,显得毫无意义。例如有些学生因自身材料极度匮乏只好“拉古人说话”,甚至有的教师为应付考试提前为学生准备几个古人或热门事实材料,教导学生一材多用。
  (三)思想感情虚假,说大话、套话
  升学重压下的学生观察兴趣淡化,知觉的钝化,思维的退化使得中学生的作文索然无味平淡无奇。在作文教学中,“立意”的高低与否始终是一个根深蒂固的价值取向,因为这是作文获得高分的重要砝码。在这种“崇高”的理念支配下,学生的作文充满了轻浅的东西,思维的触角只是停泊在生活的表象而非复杂的深层。尽管我们知道:积极、进步、健康、深刻属于真正的人文价值范畴,是一种理想的至高目标,但作文教学切不可以这种衡文的“泛政治化”来指责学生的不积极,不进步。学生毕竟是学生,他们的作文和说话必须以“率真”为主,以“真诚”为高,必须以十几岁的学生所能拥有的精神感悟为基本底线。否则,其立意越高,则人格越低。
  (四)忽视基本功训练,不会写作文
  一篇好的作文不仅要有真实情感,有独特的思考和见解,而且在谋篇布局,语言斟酌等方面都要顾到才算是完善的表达。在现实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许多师生对写作有“直觉主义”倾向,认为写作是灵感的产物,是没有方法的。即使有,也是不可教的,它主要靠学生的自我体验、感悟、积累,反对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当下流行的“新概念”作文大概是其典型的形态。就哲学的观点,这样写作教学就陷入了不可知论,是不科学的。我们不否认作文的主观性和作文训练收效慢的特点,但是我们绝不否认作文训练对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积极作用。在日常语文教学过程中应扎实推进写作训练,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存在的困惑
  (一)无固定写作教材,写作训练与课堂教学脱节
  “现阶段语文教学中最薄弱的环节是作文,由于教材安排的作文训练完全与课文教学脱节,作文训练独立于课文教学之外,不受时效性限制,导致训练的随意性大,课文的示范作用很难发挥。新教材安排的作文教学包括片段教学、命题教学、课外练笔三部分,完整地进行一次全程训练需要大量的时间,而课堂上可用于作文教学的时间又太少,课外学生都很难找到时间写作文,训练的目标基本上难于实现。”这是一位中学语文教师真实的教学困惑。我国中小学写作教学正面临着全方位的课程重建工作,教材重建,教法重建都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充分挖掘,灵活运用写作教材,与课堂教学联系紧密共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作文教学无新意,收效甚微
  作文教学落人“写前指导――学生写作――老师批改”的固定模式。教学方法陈旧落后,导致了学生作文训练形式单一,对写作文不感兴趣。这样写作教学道路只能越走越窄。
  三、学生作文困惑之对策
  (一)培养兴趣,认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作文教学改革首当其冲的应是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按照心理学的观点,兴趣是以需要为基础的,是通过实践活动逐步形成的。因此,教师可以采取不同的形式和方法,把作文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逐渐把“老师要我写”变成“我要写”的自愿自觉地要求。写作原本就如同说话一样是人类最重要的情感表达出口,而写作的书面方式更为正式、周密和精细,因此对口头形式产生补益。教师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真正达到使写作如同说话一般不吐不快的境界。
  (二)深入思考生活,培养思维能力
  用心感受生活,不是冷眼旁观,而是置身其里;不是迟钝麻木,而是敏锐透视;不是人云亦云,而是自有体验;不是空洞笼统,而是具体细腻。有了独特、敏锐、细腻的感受,才能写出有“灵魂”的文章。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写作材料进行深入、细致、由表及里的思考,揭示事物的本质,培养学生的思维深刻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写作教学中,教师更应适度提倡多向思维,鼓励学生从不同视点、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观察、想象和表达,也应允许学生的逆向思维,从思维的创新走向表达的创新。要在一定程度上突破惯性思维,体现创新能力。
  (三)塑造个性、突出创新
  不可否认,严格的应试教育使中学生中规中矩、千人一面,缺少了他们应有的个性与活力。新的课程目标试以构建学生的精神世界。提升学生的思想品质、张扬学生的个性人格为目标,当然中学生语文作文教学也应向这个目标迈进。可以说写作教学的本质就是通过文本的建构,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张扬和升华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鲜明的个性和美好的心灵。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除了引导学生诚实为文外,还应该通过多种写作训练形式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和思维能力。一题多做,可以训练思维的广阔性和全面性;头脑风暴、写白日梦等可以让学生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不被束缚创意表达;翻新成语、谚语、故事、格言等,可以训练思维的深刻性、创新性。
  (四)扎实训练、厚积薄发
  写作是输出信息的过程,有丰富的信息积累,才会有丰富的信息输出。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它很好地概括了读书、观察对于写作的重要价值。观察是获取写作材料的第一条途径,而阅读则是获取写作材料的第二条重要途径。有一定阅读量 的积累和阅读能力做基础,才有可能顺利、有效地进行写作。此外,要培养学生写读书笔记的习惯,积累写作素材。
  四、教师作文教学困惑之对策
  (一)深挖教材,把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结合起来
  语文教师常因无系统的写作教材而犯难。其实,教材就是最直观的资源,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着这几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熟练运用教材为写作服务。”在写作训练中,我们要打破时空限制,拓展必要的写作训练,就文本的构思、人物情节的推进巧妙设置一个片段的写作训练。在片段写作过程中一定要做到化繁为简,化整为零。写作内容上要做到思想到位,这样的写作训练方式才不会成为学生的写作负担。
  (二)创新作文教学,忌思想僵化
  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要是一名合格的学者,只有不断地学习、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站在文学、美学的角度领悟人对生活的体验和感受,增加自身的写作经验才能科学地进行写作教学。
  1、口头作文,教师可以站在学习语言的高度从其他几个方面人手培养写作能力。从信息加工过程看,“听”与“读”都是信息输入,而“说”和“写”是形式不同的信息输出。“说”和“写”在写作教学中可以统一起来,相互促进。最典型方法就是口头作文。口头作文是指在写作教学中的口头表达训练,是在一般说话训练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具有出口成章能力,可以培养学生思维敏捷性和灵活性的口头表达能力。口头作文不仅调动同学们的学习热情、轻松课堂环境,而且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2、挑战“下水文”。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也成为学生学习过程的参与者。教师如果能够亲自“下水”和学生同步完成作文,其示范作用不言而喻,同时也将提高教师本身指导学生写作的能力。此外还能刺激学生的创作兴趣,促进师生间良好的互动,
  3、民主评改。没有评定就永远不知进步。作文的评改实际上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既然是再创作,就应该让创作的主体――学生充分参与进来。除了传统的教师评改,学生自评、学生互评也受到了越来越多老师的青睐,收到了不错的教学效果,除了上述的几种方法,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还有很多方式需要老师们去发现、去创新。
  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善于发现写作教学方法,创新写作课堂。学生多感受生活体验人生,培养对写作的兴趣和自信,通过写作教学发展思维、锻炼语言。那么,全面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也就指日可待了。

标签:作文 对策 困惑 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