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助学贷款 > 正文

对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探讨|会计信息质量现状及对策探讨论文

时间:2019-01-2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会计信息质量的问题会引起信息传递错误,扰乱经济秩序,损害各方利益诱发经济犯罪,会计信息失真将削弱国家财经法纪的权威性。笔者分析了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并提出了改进会计信息质量的途径。
  关键词:会计信息质量 探讨 原因 途径
  
  会计信息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信息资源,是企业投资决策、制定财税政策、评价财务状况、改善经营管理、防范经营风险的重要依据。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不仅关系到市场经济的有序运行,而且关系到会计工作自身的健康发展,更加利于保证决策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因此,效遏制会计信息的失真,从源头上防范和制止消极腐败的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已成为会计理论和实际工作者共同面对的问题。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
  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是社会经济的有效运行要求,当会计信息与它所反映的客观事实相违背时,就会产生虚假甚至错误信息,出现失实、失真现象。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这种现象,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制度缺陷
  由于我国发展阶段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许多企业的负责人管理着会计人员,会计人员价值取向难以确定, 处在企业法定代表人和国家法律政策之间。当会计人员受到管理人员的利益引诱时,就可能为投资者、债权人等提供虚假的信息,成为反映管理人员意图的工具并被其直接操纵。
  2、利益偏差
  企业是投资者、管理者和政府各方利益的交汇点,是市场经济的主体。管理者获得薪金,投资者获得收益,政府获得税收。这三者在很多情况下利益有时会产生冲突。是决策中所需要的现实价值信息式投资者、管理者最为关心的,为了减少决策失误,降低经营风险,这些信息要求有预测价值、反馈价值和及时性,这三者往往从个人角度考虑企业的微观利益。为落实经营管理者的经济责任,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政府则比较倾向于采用历史成本数据, 在考虑实现国有资源最优配置时往往从社会角度看宏观利益。在我国,为追求企业个体利益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减少了国家和集体在企业中的利益的现象很多,微观利益和宏观利益的差异诱发了会计风险,导致信息失真。并且越大的微观利益与宏观利益偏差,就会早成越大的会计风险,越严重会计信息失真。
  3、职业道德观念弱化
  由于会计人员从属于企业管理高层,加之会计法规缺乏有效保护,会计人员编制虚假会计信息是受到高层管理者的指使,而且往往不敢自觉抵制会计造假行为。这种造假作弊也有“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原因,但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自身职业道德观念薄弱。因此,缺乏高素质、高水平会计人才,会计风险都会加大,会计信息失真程度加将加剧。
  
   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主要途径
  1、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在《会计法》中规定,会计人员应当提高自身业务素质、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在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对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提高会计工作质量和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1)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建立法制严明和公平竞争的市场体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建立强有力的宏观调控体系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核心任务,并都与会计管理、会计工作和会计信息相关系。但从会计工作实际情况看,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准偏低是造成了会计作假现象在某些领域、某些环节还相当普遍主要因素之一,并造成会计信息严重失真。
  (2)提高会计工作质量和会计队伍整体素质的需要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会计信息是企业经营决策、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依据,会计工作是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提高会计工作质量,提高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会计人员就必须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风尚,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做德才兼备的理财者和管理者。
  2、完善会计监督体系
  (1)完善会计法规、制度, 进一步完善以《会计法》为中心的会计法律、法规体系,保证会计监督有法可依,对《注册会计师法》、《证券法》等法律、法规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修改完善,加大法律法规的处罚、赔偿和执行力度,切实有效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和《新企业审计准则》,使会计监督真正做到有法可依,加快会计法律体系的建设步伐。
  (2)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素质量加强职业道德规范,加强会计队伍建设,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当前市场经济竞争激烈,单位负责人和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会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应制定细致的便于操作的职业道德规范,加强职业道德规范,势在必行,以便对单位负责人和会计人员的思维方式和职业道德倾向规范约束,促使他们以理智的心态对待社会,自觉抵制社会上不良的诱惑,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和高尚的职业道德意识,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以减少会计违法现象的发生。
  3、加强内部会计控制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是企业内控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是企业制定和实施的会计政策和程序来保证经营业务活动的有序的进行。对于形成完善的内部牵制和监督制约机制,加强内部会计及与会计相关的控制,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规范单位会计行为,防止舞弊行为,消除隐患,保证财产安全,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1)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应当明确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与记账人员、业务事项和财物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并相互分离、相互制约。为保证经济业务和会计事项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实施有效的监督和控制,保证经济业务的顺利进行,明确责任,防止差错和舞弊,及会计资料的真实和完整,在办理经济业务事项要对其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明确经济业务和会计事项的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
  (2)授权审批控制。授权审批制度要求单位内部的各级管理者行使职权和承担的责任必须在授权范围内,并明确规定涉及会计及相关工作的授权批准的责任、范围、权限、程序等内容,经办人员也必须在授权范围内办理重大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和执行程序。目前,有些重大经济业务事项活动比如对外投资、资产处置、资金调度等,在我国的经济工作和会计工作中,存在的盲目决策、程序混乱、管理失误现象也很多,给国家和社会公众财产带来惨重的损失。这些问题的存在说明我们缺乏必要的监督和控制重大经济活动的决策和执行的程序,这样的结果不仅削弱了会计的职能,而且影响到企业和社会公众的利益。所以,在我们的会计监督中,通过制度规范决策、执行的程序;同时,防止权限过于集中,决策与执行人员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在决策和执行中得到体现,以防止政出多门、各行其是。
  (3)要定期进行财产清查。财产清查制度就是 通过全面和局部的、定期和不定期的对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债权债务进行清查核对和实际盘点各项财产物资的一种制度。通过财产清查,保证财产物资的安全和完整、改善经营管理、保证账实相符。但是有很多单位不重视财产清查工作,在经济活动中造成账实不符、会计信息虚假。所以,财产清查的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在我们的会计监督中一定要明确。
  (4)要加强内部审计的作用。内部审计既是内部控制的一种特殊形式,又是内部控制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内部财务审计和内部经营审计是内部审计的两个内容。内部审计监督、审查会计资料,不仅是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的重要措施,也是内部控制的有效手段。为使各个单位的内部审计人员何内部审计机构对会计资料的审计工作制度化、程序化。我国的新会计规定:“各个单位应当在内部会计监督中要明确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内部审计的办法和程序”正是根据上述这些原理作出明确规定。
  (5)实现控制机制化、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系统。一个良好的信息和沟通系统可以可以为有关部门和人员之间建立沟通平台,并及时、全面、正确地提供企业的运营信息。随着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内部会计控制的效率大大提高,越来越多的控制手段通过信息系统来实现。为保障计算机系统下的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性,新经济条件下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必须建立和完善网络系统治理体制和程序控制制度的,应以制度为准绳制定详尽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下的操作细则,既减少了人为因素对内部控制效果的影响,又提高了工作效率,逐步建立高质量的企业信息系统。
  
  参考文献:
  [1]傅元略.财务管理理论[M].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
  [2]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Z].2008(05)
  [3]余艳.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商业经济[J].2009(11)

标签:会计信息 探讨 提高 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