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自我介绍 > 正文

【糖尿病女性泌尿系统感染缘何反复发生】尿路感染传染吗

时间:2019-01-23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糖尿病患者由于存在内分泌代谢紊乱及某些急、慢性并发症,使机体的防御功能显著降低,对感染的易感性比非糖尿病者明显增高,尤其是老龄患者合并感染的发生率更高。一旦发生感染,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势必增加血糖控制的难度,造成糖尿病的恶化。自胰岛素问世以来,感染导致的糖尿病高病死率已明显下降,但在血糖未获良好控制的糖尿病患者中,高血糖仍能导致感染的发生和急剧进展。
  糖尿病患者易发生泌尿系统的感染。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仅次于呼吸系统感染。有报道对20岁以上女性糖尿病患者作尿液细菌学检查,发现菌尿症的发生率达19%,而非糖尿病者仅为8%。其中以肾盂肾炎和膀胱炎最为常见,偶而可发生严重的急性肾乳头坏死。糖尿病患者中有临床症状的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约为20%。文献指出在糖尿病患者尸解中合并泌尿系感染的约占40.8%。在糖尿病患者肾活组织中证实有慢性肾盂肾炎的约占10%。
  糖尿病合并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率女性可高达30%,明显高出男性2~3倍,10%~20%表现为无症状性菌尿,这是由于女性尿道短,大量细菌储存在入口和阴道前庭以及妊娠、尿道插管等诱发感染的机会较多,很容易形成下尿路感染。其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糖尿病女性绝经期后的患者由于尿道黏膜出现退行性变,分泌IgA和有机酸减少,病原菌对上皮细胞的黏附性增强,对局部细菌生长的抑制功能下降。随着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尿道表面保护性生物膜功能障碍,使尿路感染发作频繁且治疗困难。此外,糖尿病患者常常并发神经元性膀胱和尿潴留,常可造成排尿不畅和残余尿,使细菌残留于肾盂及膀胱中,并迅速繁殖,使糖尿病患者的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明显增加。
  糖尿病患者合并泌尿系统感染其细菌侵入途径以上行感染为主,少数为血源性全身感染的一部分。致病菌大多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其中大肠杆菌占80%以上,其次为变形杆菌、克雷伯菌、产硷杆菌、铜绿假单胞茵和厌氧杆菌等。革兰氏阳性菌较少见,主要为粪链球菌和葡萄球菌。但也有真菌性感染,常见有白色念珠菌感染。
  大部分患者有尿频、尿急、尿痛和小腹部不适等症状,尿色浑浊甚至出现血尿、浓尿,尿中常可见假性菌丝。尿常规涂片检查可发现较多白细胞。部分反复感染的患者除上述症状外还可出现单侧腰涨痛、发热,甚至寒战,体温可高达39℃清洁尿液细菌培养≥105/ml,提示慢性肾盂肾炎的急性发作或急性肾盂肾炎。若无明显尿路刺激症状。而清洁尿液细菌培养≥105/ml无症状性菌尿。也有少数平时无症状,仅有腰酸痛,而以体弱无力、消瘦、精神萎靡、食欲不振表表现为主。另外少数血糖控制较差或抗生素治疗疗程不足的患者,由于反复尿路感染可致尿路结构异常,排尿不畅,细菌快速生长繁殖,造成肾盂积脓。临床上还可见一种严重的特殊感染称急性肾乳头坏死,此病可见于长期代谢控制不良的患者,病情严重,病死率高。临床表现为高热、肉眼血尿,常伴有单侧性腰痛、进行性氮质血症及败血症。肾乳头呈缺血性坏死,尿液中可见肾组织坏死碎片,脱落后可阻塞尿路引起肾绞痛。
  糖尿病合并泌尿系统感染的治疗应去除病灶、保持尿路畅通及足够尿量,针对细菌学检查结果应用足量抗生素治疗如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头孢菌素类或新一代广谱抗生素。持久脓尿患者必要时可选择将抗生素稀释后,通过尿道插管进行膀胱冲洗,直至尿液变清。治疗过程中尚需反复进行细菌学检查和药物敏感性测定,及时调整抗生素种类和剂量。抗生素治疗需要维持尿液细菌培养阴性,然后根据病史、体检及尿液常规检查结果决定是否继续用药,但必须在停药后再反复作尿液细菌培养,若确实无致病菌存在才可暂停治疗,这样有助于防止复发。
  对泌尿系统念珠菌感染可用两性霉素B或氟胞嘧啶。全身真菌感染也可应用酮康唑、咪康唑和氟康唑等治疗。糖尿病患者泌尿系统的治疗效果与血糖控制情况及全身状况有很大关系。平时应用口服降糖的患者,如果在感染难以控制时应尽早改用胰岛素治疗。

标签:缘何 糖尿病 感染 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