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自我介绍 > 正文

大学生“宅”现象之思考 大学生宅现象

时间:2019-01-25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作者简介:赵晶晶;专业:体育法学;籍贯:河南滑县          最早听到“宅”这个概念是在电视上听到“宅男宅女”的说法,由于孤陋寡闻,直到研究生才发现这个词已经发展到了大学里,而且已有些年头了,更为甚者的是自己也已进入这一“宅”列。
   由于我是体育专业出身,从身体健康来讲,认为“宅”现象自然与“运动”“锻炼”成敌对状态,这是一种令人担忧的现象。那么现代大学生的“宅”已经成为普遍现象了吗?
   借鉴了浙江大学沈燎的《大学生“宅”现象的调查研究》、上海外国语大学杨敏的《当代大学生“宅”生活的调查研究》、兰州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党曲楠的《高校大学生“宅”现象及对策探析》等文章,得出了上述的疑问答案是肯定。
   一、 当代大学生的“宅”现状
   大学相对宽松优越的环境及自主的选课安排给日益壮大的大学生“宅一族”提供了客观保障;在大学校园里想要成为“宅一族”并不需要有太大的成本投入:学生有寝室作为相对稳定的居住场所,只要有空余时间就可以“宅”在寝室。大学学分制模式允许学生掌握自己的时间来自由安排“宅居”活动;相对于中小学管理模式,大学校园里宽松的氛围也使得大学生在遵守校纪校规的前提下自主选择活动区域,一些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对寝室进行个性化装饰的活动也间接营造一个良好的“宅居”氛围。在被问及自身对“宅 ”现象的态度以及对“宅 ”一词的理解时,多数大学生持比较平和的态度,有74.9%的学生表示“既不支持也不反对,认为每一种文化的存在都有其一定的合理性,应顺其发展”,认为“宅”一词实属中性词(77.8% );也有持“非常反对”或“非常支持”态度的同学,但为数不多,分别为12.1%和5.8%。完善的校园网络和电脑的普在客观上保证学生能够轻松上网,众多的有利条件使得无论是否在性别、年龄、年级、专业甚至家庭经济条件上存在差异的,大学生都能够很容易地进入“宅”的状态,成为“宅一族”成员。总体上来说,大学生普遍存在“宅”现象,并且多数学生认可“宅”现象的存在和发展,这个数据与中国调查网做出的六成青年是“宅一族”相比有明显的上升,可以认为大学生群体在“宅一族”中占了很大比重。
   大学生“宅”现象在性别、年龄 、专业 、年级 、城乡上的差异不显著 。 为了验证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城乡差异之间的学生在“宅”行为上是否存在差异,我们分别对样本数据进行T检验和F检验。通过样本检验结果发现p值均大于0.05,总体样本中认为大学生“宅”的行为在性别、年龄、年级、专业、生源、城乡差异上都不具有统计显著性。“宅”的行为对于大学生来说是一种普遍的行为,而不是特定人群的特定行为。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宅”文化在高校发展具有普遍性和高影响力。
   二、“宅”对大学生健康的影响
   首先是身体的影响。大学生“宅一族”运动时间显著少于“非宅族”,身体素质亟待加强。我们在对大学生“宅”现象调查研究中也对学生的体育锻炼方面做了调查,从问卷数据的统计和访谈资料汇总中笔者认为大学生“宅一族”身体素质普遍不高,需要进一步加强体育锻炼。相比于“非宅”学生,大学生“宅一族”的运动量明显偏低,甚至有1/5 的学生表示几乎从来不运动。他们认为,“宅”在寝室,即低碳又环保,根本没有必要去户外运动。访谈过程中,绝大多数“宅一族”学生对自身的身体素质很有自信,但是体育测试成绩往往不怎么理想,一般情况都是刚好合格,要取得优秀成绩非常困难。这一现实令人担忧。大学生是祖国的栋梁之才,需要担当起国家建设的重任。而只有通过体育锻炼,才能强健体魄,获得健康,才有可能为祖国建设健康工作50年。很多大学生“宅一族”没有意识到只有身体健康作为基础,才能搞好学习和工作。
   其次是心理的影响。“宅”完全是一个私人空间,是一个关闭直接与外界联系的生活方式,从这点来看,“宅”生是在有意无意的逃避着社会,特别是近几年与日俱增就业压力,这明显带有自信心不足、孤僻、愤世嫉俗的负面心理素质。另外,我认为“宅”生长期与电脑为伍,不直接接触社会,特别是经常看视频,会在大脑中形成一个虚拟的世界观,在面对现实社会很容易发表一些极端的观点,对个人健康成长与发展极其不利。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工程系党总支书记王刚副教授对学生新生群体“宅一族”有些感慨。他说虚拟总归离不开现实,有的人却分不清两者而陷入极端。这种极端极有可能会使人类的社会集体观念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人类作为群居动物长久以来形成的生活方式正在被颠覆,因此它必然将造成一些社会病,如抑郁、消沉、暴躁等,使人情绪低落、心理孤僻,带来社会伦理问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现代社会文明病在“宅”上达到了极致。
   三、 运动对大学生健康的影响
   根据中国学校卫生2011年3月第32卷第3期李晓焕、陈秋实等发表的《大学生健康体适能和运动行为与生命质量的关系分析》,调查研究得出三个结论:运动行为缺乏,健康体适能与生命质量得分不高;运动行为对健康体适能有较大影响;运动行为是提高健康体适能改善生命质量的有效手段。
   我们知道运动行为包括锻炼次数、锻炼时间、锻炼强度,健康体适能包括心肺适能、肌适能、身体成分和柔韧度,生命质量与身体健康呈正相关。鉴于上述结论,可以得出运动对大学生健康有较大有益、长远的影响。不言而喻,“宅”和运动是天敌(我认为室内运动如瑜伽、家居跑步机跑步等不属于宅)。生命在于运动,大学生应多参加运动。个性较强的青年学生可以选择休闲型运动方式,像郊游、爬山等,利用网络联系朋友既加强了感情又增加了生活的色彩,给自己创造多元化的大学时代。
   四、结束语
   对于“宅”,我们看到了它的必然性和危害性,也找到了解决的办法――运动。但是生活并不像我们写的那样简单,人不是机器,按哪个按钮就做什么,人是复杂的、现实的。“宅”,我们不能全盘否定,因为现代社会生活方式及学习方式的改变,我们需要这样的方式去做自己的事,我们离不开网络,但是大学生一定要注意一个“度”字。工作或学习的时候,给自己一个安静的时间空间去思考去创作是完全有必要的,但是我们不要变成网络的奴才,而要做网络的主人,“宅”只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我们要随时都可以走出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要学会用除了网络之外的其他方式生活、学习;要热爱丰富多彩的、活生生的、多元化的社会,做网络的主人,做生活的主人和生活的创造者。
   大学生是时代的先锋,所以在举国提倡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要开放自己,转变人才发展的观念,重新裁量自己,让自己走出去,怀抱更广阔的天地。多参加集体活动,旅游、party等,领悟世界文化发展的主流,时代是我们大学生的鲜明痕迹,要做时代的弄潮儿,不要错过精彩的部分。(作者单位:天津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 沈燎,张益斌,楼仁功.大学生“宅”现象调查研究
  [2] 李晓焕,陈秋实,曾炜,刘佳杰.大学生健康体适能和运动行为与生命质量关系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11,32(3).
  [3] 杨敏.当代大学生“宅”生活的调查研究.思想理论教育.2011(1)
  [4] 党曲楠.高校大学生“宅”现象及对策分析.科技信息.2010(21)
  [5] 傅上之.浅谈大学生的健康.防灾博览.2010(01)
  [6] 卜雪章.浅谈我院学生新生群体“宅一族”.科技信息.2010(19)
  [7] 方慧.试析“御宅族”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影响.“上海市青少年发展十二五规划”专题笔谈〖=D(〗工程建设〖=〗〖=S(〗工程建设〖=〗

标签:现象 思考 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