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作文题目 > 正文

【反弹琵琶说《饮酒》】 反弹琵琶

时间:2019-01-15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说起东晋著名的田园诗人陶渊明的《饮酒》之五,人们都会追随诗人闲适的田园生活,喜爱上那美好的自然风光。然而,诗人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后人往往搁置一边,无人问津,似乎脱离了东晋末年的社会现实。笔者从尊重历史的态度出发,反弹琵琶,追溯其源,谈几点看法,力求还其本来面目。
  
  一、 饮酒欲消愁,辞官难辞愿
  
  借酒消愁是我国古代失意文人常见的一种消遣之法。《饮酒》之五,诗人明写闲适的田园生活和对自然风光的喜爱之情,实写在当时十分险恶的社会环境中采用醉酒之法来逃避政治上的迫害。说实在,笔者很难苟同洪宗礼先生主编的《语文教学参考书》上的说法:《饮酒》之五“写悠闲自在的隐居生活,内容与饮酒没有关系。”理由如下:
  其一、陶渊明虽不及南下名族高贵,却实是浔阳大族之后,世代为官。曾祖陶侃,都督八州,声威煊赫,追赠司马,祖父陶茂,官至太守,其父亦仕,陶潜本人,年少出仕,官至祭酒,然社会动荡,时隐时仕,又到中年,仍为彭泽县令。从其成长的家庭环境上看,陶渊明本来就期望仕途进取,作为政治,《杂诗》“忆我少年壮时,无乐自欣预,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就足以证明之,然东晋的门阀势力独霸朝野,“英俊沉下僚”的流弊无法改变,诗人正是为了逃避心理上的惨痛现实,借酒消愁,辞官隐居田园,实出无奈之举,所写之笔,全在于酒,少年心愿又岂能辞去心头。
  其二、面对“世胄蹑高位”的门阀体制,东晋末年的诗人,普通企羡隐逸,追求精神自由,不在于世俗的荣辱毁益,得失成败,而在于精神的超越升华。诗人借“醉消千愁”之际,顿觉心境旷远,方可力避世俗干扰。可想而知,《饮酒》 之五之景,并非实景,而是诗人用一种诗意的哲理的向往来实现自我追求。岂能与“饮酒”无关呢?残酷的现实告诉他,这同样不可能摆脱现实的利害冲突,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决定了他理想失败,辞官归田。并非心甘情愿之举。“狐死必首丘”“性本爱丘山”才是他真实的心愿。
  
  二、 地偏心未远,遁世谈何易
  
  现实必竟是现实,残酷的现实光靠个人的力量是无法改变的。凭着诗人“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秉性,要靠自己的财力“结庐”绝非易事,全凭祖上的“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那么,作为大族之宅,定然筑于繁华地段,“而无车马喧”并不符合实际情况,到底是什么原因:“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其实这是一种心境的自我感悟。诗人辞官归田,只是为了鄙弃官场,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而并非放弃自身追求,只不过他追求的是一种虚无缥缈的小国寡民的理想罢了。“人境”“车马喧”正是官场中尔虞我诈,明争暗斗,互相倾轧,奔走钻营各种丑态的真实写照。要达到“地偏”的目的,唯一的办法,就是通过“心远”来实现远离官场,自我净化,超尘脱俗,远离名利,方能“地偏”。这一种消极遁世之术,只不过自欺欺人的方法罢了,谈何容易,他企求的太平社会却迎来了东晋后期的血腥杀戮和激烈的火并,动荡不安的社会,常人评为之“诗人超尘脱俗,毫无名利之念”的精神世界,实在誉之过高。“不汲汲于富贵”,并非是他彻底遁世的皈依,只不过是不得已罢了。
  
  三、 南山景虽佳,寄景难怡情
  
  借景怡情,景随情迁,然陶渊明《饮酒》之五中的南山之景,实难达到怡情效果。按美学的原理,纯自然之景是并不存在的,往往都注入人的因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身处“心远地自偏”的背景下的诗人,悠闲于篱下采菊。慰藉于心灵,抬头见山,无意之举,不期而遇。可见,心情并不悠闲自适,只不过,“采菊之次,偶然见山,初不用意,而境与意会,故可喜也。”其中之“喜”,只不过孤寂之中见喜,苦中显喜罢了。山中之景,辉映于晚霞之中,何等美妙,然而,返飞的归鸟,归隐于山林,蕴藉着万物运转,各得其所的自然法则,怎能不勾起诗人对任其自然的人生哲理的思考呢?“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诗人为了摆脱官场的束缚,回到永恒的南山,处于美好的山气,与自己飞鸟为伴,居于草屋,闲来采菊,带月荷锄,晨出晚归,只不过是为了心灵的慰藉,消遣时光而已,并不能真正意义的怡情。想必,作为士大夫的失意文人还没有达到这样的思想境界。
  
  四、 山间存真意,欲隐心难平
  
  人生的真正意义是什么呢?当然作为封建社会的士大夫不可能达到。保尔•柯察金那样的思想境界,但他十四年的为官生活,倍受龌龊玷污,沦丧了自然天性。面对大自然的飞鸟?南山?夕阳?秋菊?诗人恍然醒悟,“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摆脱官场,返身自然,归隐田园,才是“真意”。殊不知,天地之间,何方有净土,历史上逃避现实之士,又何人得以实现的呢?这一幻想只能算得上一种精神寄托。“真意”虽揭,欲隐时却仍存心潮激荡。如果无此意,又岂能“欲辨已忘言”呢?那么,诗人到底想要说些什么呢?却留给我们无限的想象空间,让人们去思考。
  不过,我们潜心于《饮酒》的思想内涵,纵观诗人的人生经历,不难发现,诗中所表现的这种人生观,说到底还是一种诗意的哲理向往。因为,人从根本上不可能摆脱现实的利害冲突。如果,我们把它作为对人生的一种哲学思考;有其它一定价值的。但一味从诗歌的艺术效果出发,牵强附会于思想意义,就显得偏颇了。究其原因,陶渊明的社会观和人生观,都是以“自然”为核心的。他所向往的社会是和平安宁,自耕自食,无竟逐,无虚伪,没有压迫和残害的社会。这种人生追求,确是淳朴真诚,淡泊高远,任运委化的,可是诗人激起这种追求的内驱力又恰恰引起了他高度的焦灼不安。或许,这就是他“忘言”的根本所在罢。欲隐追求是向往,然心潮又岂能平乎,实在太难了。
  教学《饮酒》之五的实践告诉我们,用遵教参,?传承的方法去赏析诗的思想内涵,艺术特色,将始终会停留在原有的层面上,人云亦云,何时才能使语文教学返璞归真呢?琵琶反弹同样也能奏响别样的一曲,倒可以从正反两个方面去全面把握住诗文的实质。
  (薛永东 江苏省海门市王浩初中 226100)

标签:琵琶 饮酒 反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