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文秘公文 | 免费试题 | 教学用文 | 优秀教案 | 各类考试 | 
您现在的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优秀教案 >> 政治教案 >> 高三 >> 正文
2010历史文化史专题复习:中外教育的发展
2010历史文化史专题复习:中外教育的发展

2010历史文化史专题复习:中外教育的发展

1、古代教育有着辉煌的历史

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有教无类”的思想打破奴隶社会“学在官府”,了教育的范围,其教育思想和方法深远。

西汉武帝时,创建太学与地方郡国学两级官学,确立了封建官举制度。儒家学说教育的主要内容。

唐代科举制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学校体制完备,私人办学增多,专业教育开始确立。

宋代学校制度更完备,私人讲学的书院在北宋兴起。科举制比唐代发展:程序;简化科目;糊名法;名额。王安石变法时,曾改革科举制度和整顿太学。

明代推行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各级学教育体现了强烈的君主专制色彩。明朝时书院也较兴盛,东林书院以评议朝政而著名。

规律:

古代的教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渐起一整套完备的学校体制。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统治阶级培养统治人才。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儒家经典“四书五经”。

②伴我国封建社会的发展,教育逐渐由开放走向封闭,越来越多地体现出君主专制的色彩。到了封建社会后期,其阻碍社会进步的消极因素更显

2、近代史上教育了历史性的

洋务运动时期间,洋务派创办了京师同文馆等30多所新式学校,并选送留学生出国深造。新式学堂的,标志着教育开始步入近代化。

戊戌文化教育方法的主要内容有:①开办京师在学堂;②废除八股,改试策论;③译书馆;④派人出国留学、游历等。

1904年《奏定学堂章程》的颁行,标志着近代教育体制。1905年,清废除科举制度。

民国成立后,临时颁布鞋法令和措施,严禁学校拜孔子、读四书五经,教科书符合共和民国宗旨,禁止用清颁布的教科书。

民国时期,涌现了许多著名的教育家,主要有蔡元培、陶行知等。

北洋军阀统治后,袁世凯在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教育,人心。

蔡元培任北大校长时,“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北大一时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

3、新成立后,教育事业发展

成立后,人们对旧教育改造:①创立教育制度;②收回教育主权;③改革学制。

建设时期,推行两种教育制度,半工半读和职业教育迅速发展。

“文革”时期,教育事业遭到了空前破坏,全国教育事来陷于瘫痪。

1977年,邓小平重新恢复工作,整顿科教事业:①号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②强调“科技是生产力”的观点;③1977年底,恢复高考制度。

1983年,邓小平“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与此了新时期的教育方针,我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新时期。

八九十年代,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和教育立法,制订《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教育法》。基础教育,有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2006年6月重新修订《义务教育法》,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崭新阶段。

4、世界近现代史上各国教育发展概况

文艺复兴时,英国哲学家培根“知识力量”的名言,深元。

拿破仑帝国时,拿破仑公立中学和法兰西大学,鼓励科学和技术教育,培养有用人才。

日本明治维新时,发展近代教育,培养资本主义建设人才。

二战后以美国、联邦德国和日本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发展教育事业,培养人才,经济起飞。

二点后的新加坡等亚洲发展教育事业,道德教育,劳动者的素质,经济高速增长,一跃了工业化。

20世纪,世界教育改革的特点:①各国都普及教育,基础教育质量,如美国近年来的种种教育改革方案,基础教育质量上;②教育要求的综合性;③教育体制,如日本的教育居世界前列;④教育的多样化;⑤教育手段的现代化。

典型例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1592—1670)主张普及义务教育,对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总结和论证,但和社会的。英国1802年颁发一项学校法案,要求工厂主对工厂学徒读写算的教育。1870年颁发“初等教育法”,更地规定了拨款扶助教育,划分学区,实施五至十二岁儿童的强迫教育。1872年把初等学校修业年限由6年变为7年,应用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

材料二

巴黎大学

文科

医学课

神学

法科

最大的高考网站,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柏林工业大学

机械

化学

造船

冶金

最大的高考网站,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15世纪巴黎大学下设的四个系           19世纪柏林工业大学下设的四个系

材料三  西汉时,汉武帝董仲舒的建议,了世界上最早的国立高等学府……鸦片战争后,清在外交活动中语言文字障碍,加之《天津条约》规定中外条约均用英文书写,并以外文为准。这迫使清了开办外国语学堂的决定。

材料四  1872年,明治正式颁布《学制》,规定6岁的适龄儿童都入学教育,推行“四民平等”的国民义务教育制。在体制下,日本共设8所大学,256所中学,53760所小学。此后,日本国民的受教育程度大幅度。到1900年,日本儿童入学率81%,1907年更高达97%,几乎所有学龄儿童入学。

材料五  从同治元年(1862年)到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洋务派共兴办洋务学堂34所,外语学堂7所、军事学堂15所、科技学堂12所。

维新运动期间,从1895年到1898年,设立的新学堂达101所,但多数为民办,规模不大。

1904年,清颁行新学制——《奏定学堂章程》,正式近代教育制度,比日本晚了30多年。

(1)据材料一、二指出欧洲在教育,并简要分析的主要原因。

(2)材料三中的最早的“国立高等学府”指的是_____,其主要的教育内容是_____;清开设的最早的外国语学堂是         ,时期开办的新式学堂有哪些类型。

(3)材料四、五,分析中日两国在教育上向西方学习的差异,并说明差异对两国近代化进程的

答案:(1):义务教育普及,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应用;教学内容注重实用,以生产发展的需要。

原因:工业革命发展的需要;法令的强制、政策上的扶植。

(2)太学;儒家经典;京师同文馆。翻译类、军事类和实用技术类。

(3)日本从一开始就全体国民的义务教育;颁布法律强制推行教育;国民受教育的程度高。开始普及教育比日本晚;近代学堂多为热心洋务的官员办理或民办;国民受教育的普及性低。差异近代化道路上曲折艰难,而日本教育为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专题五:古代文化中的思想

“和”是文化的内在精神和特征,“”是文化的价值和最高追求。

中西文化的差异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文化人与自然的,而西方文化则强调人要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才能求得的生存和发展。文化的,主要“天人合一”的命题表述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远在先秦时期就产生。庄子,人与天地自然由气构成,人是自然的一天与人是的。他极力主张“无以人灭天”,反对人为,追求“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的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庄子观点,当然是消极的、不科学的。但他的人与自然在本质上的观点,却有其性。天人合一的思想发展到汉代,演变为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论,两宋时期,天人合一思想发展占主导地位的社会文化思潮,几乎为派别的思想家所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人的与自然的,这解决当今世界工业化和无限制地征服自然而带来的环境污染、生态平衡遭破坏等问题,的启迪意义。

传统文化中包含着许多关于融合、、和睦、平和的思想和观念,内容。概括地讲,主要体现在几个

天人合一、保合太和的宇宙观。《易经·乾卦》:“乾道,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首出庶务,万国咸宁。”意指依据天道的,人的命运和本质,会有差异和冲突,冲突又要融合,即走向太和,而和的价值指向是万国安宁与繁荣,这是符合天地之道的。

合二而一、仇必和而解的辩证法。明代哲学家方以智在《东西均》中,就了“合二而一”的思想。《易经·系辞上》则讲:“一阴一阳之谓道”,强调阴阳互补,才能;强调刚柔相济,才能融合古代哲学家张载在《正蒙·太和篇》中说:“有象斯有对,对必反其为,有反斯有仇,仇必和而解。”王夫之对比赞赏,他指出:“太和,和之至也。”(《张子正蒙注·太和篇》)。

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价值观。两千多年前,孔子就了“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和而不同,是社会事物和社会关系发展的一条规律;和而不同,重在求同存异,既使不同力量之间合作关系,又尽量各自的利益,从而趋向

四是和为贵、泛爱众的处世哲学。文化中有许多关于和为贵、和气生财、家和万事兴的话语,有益于融通的人际交往、有序的社会秩序的社会关系。

五是德治仁政、政通人和的政绩观。其要端在于为政以德,德治、仁政、爱民来凝聚人心。即“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文明能延续五千余年,必有其自立的思想基础,这文化的传统,民族的民族精神。那么,民族精神呢?概括地讲,“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和“厚德载物”的宽容精神。民族的民族精神体现于《易传》的两个命题,即“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前者讲的是进取精神,后者讲的是宽容精神,二者可以视为文化优秀传统的核心,可以称为文化的精神。而所谓“厚德载物”的宽容精神,内在地包含了“和”的内涵、“和”的理念的,是主张“和”、“和”的。

上述关于“和”文化的内容,包括和体现了的文化精神,的价值理念,的哲学思维等诸多。正是种观念上的认同,使得注重,这社会的稳定发展是必不可少的。做事不走极端,着力集体利益,求认同存小异,人际关系准则。这民族精神的凝聚和扩展,的多民族政权的,无疑有着作用。注意吸收传统“和”文化资源,建设文化,当代社会,的意义。

链接

古代关于社会的主张

1、孔子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社会人际关系,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统治者要爱惜民力,取信于民,正身律己。

2、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兼爱”爱一切人,不分“王公大人”和“万民”的阶级差别,都要同等地爱。“非攻”反对战争。

3、孟子政治上主张施行仁政,并“民贵君轻”的思想。他主张“政在得民”,反对苛政,反对统治者“虐民”“暴民”。孟子主张给农民的土地,不侵犯农民的劳动,宽刑薄税。

4、旬子自然有的规律,主张“制天命而用之”。

5、庄子世界“我”的主观产物,“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追求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

6、董仲舒援阴阳五行学说入儒,“人副天数”之说。他把人体与自然界的时令节候相比拟,天有阴阳,人也有阴阳,“以类合之,天人一也”的天人感应论。

7、唐太宗“存百姓”的思想。

典型例题

社会是人类的美好愿望和追求的;“社会稳定”是“社会”的必要条件;“社会”是“社会稳定”的更高阶段。请回答:

(1)春秋时期,哪位思想家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社会人际关系?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是?有何进步意义?

(2)唐太宗统治时期,为使社会稳定、地发展,治、经济、文化和民族关系了哪些重大举措?其作用如何?

答案:(1)孔子。春秋时期,阶级矛盾尖锐;诸侯争霸、战争。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2)举措:政治——知人善任,虚怀纳谏;革新政治,三省六部制。经济上——轻徭薄赋,租庸调制;戒奢从简。文化——举科举,以儒为师,大办学校。民族关系:推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作用:政治较清廉,社会稳定;经济发展较快,国力的多民族发展。

--下载<<2010历史文化史专题复习:中外教育的发展>>Word文档 ,本文由东星资源网收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个文章:

  • 下一个文章: 没有了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高三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十二生肖主题课:《狗年吉祥…
    园林与民居
    绘画的色彩
    第十六课   色彩常识
    第十四课 素描常识
    第十三课 水果写生色彩画法
    第五课  古代壁画与宗教壁画
    图形的意味  教案
    第13课: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
    色彩的对比构成  教案
      优秀教案导航:
    语文教案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数学教案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物理教案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化学教案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英语教案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政治教案小学思品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生物教案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地理教案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历史教案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其他教案小学音乐   小学美术   中学音乐   初中美术教案   小学信息   中学信息   高中美术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