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100字作文 > 正文

【谈朗读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如何在小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时间:2019-01-17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内容摘要:素质教育是对国家教育方针的完整体现和具体概括,是对基础教育性质、任务的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也是理想教育的追求。在此,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如何实施素质教育谈点体会。
  关键词:素质教育 朗读 语感 思维
  
   素质教育是对国家教育方针的完整体现和具体概括,是对基础教育性质、任务的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也是对理想教育的一种追求。如何让素质教育不再是空泛的口号,使其成为具体的可操作性的实践,已客观地摆在我们教师的面前。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如何实施素质教育谈点体会。
  一、通过朗读培养语言的感受力
   阅读识别完全凭一种感觉,一种对语言对象能够迅速做出判断的感受和领悟力;一种以感性形态为表征的,潜伏着逻辑理智因素积淀下来的感性和理性相统一 的意会能力,这种能力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语感。“语感是一切文字的基础”,是读者思想认识通向作者内心的桥梁,是训练学生感知语言之精妙、洞察语言之精髓、把握语言之理解的金钥匙。它强调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直觉感受,最终达到语言文字快速领悟的境界。
  1、范读引路。对一些学生不易把握且具有重要表现力的语段,我采取了及时的范读,把文中含着的意思读出来,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2、边读边欣赏。要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染力,必须调动多种感觉器官,要眼、耳、口、脑并用。读的同时,在头脑中形成画面,用“过电影”的方式来捕捉语言信息,感知现实生活。
  3、深读共鸣。每篇课文都是思想和情感的统一,理是情的基础,情是理的表现形式,让学生悟情明理产生共鸣是培养语感的重要内容,我认为教师要创设情境,让学生深入情境,用心去读。
  二、通过朗读提高语言的理解力
   理解力是语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朗读提高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通过朗读理解课文是传统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传统语文教学的可供借鉴的精华之一。通过朗读理解字词、了解课文大意,学生容易做到。读出内容的特点,读出课文内容的感情,是朗读教学的重点。
  1、凭读解问。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我总要设计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凭借朗读解决这些问题,进而理解课文内容。主要问题设计很重要,它直接影响朗读的质量。我是这样设计朗读训练层次的。第一步: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指名读第一逻辑段,让学生边听边想,边动笔画出。第二步:接着追问,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使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第三步:抓住以上时机,我利用电教手段出示了这样一句话,“一只孤零零的小麻雀在一棵大树下惊恐地扎煞着羽毛”。我告诉学生,“这就是那只小麻雀,它给你什么感觉?”学生直观地认识到了这就是书上描写的那只可怜、弱小的小麻雀, 因而从内心产生了同情、怜悯,这样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朗读,学生的情感进一步表达出来了。第四步:大多数学生在练读后纷纷举手要求朗读,我知道他们已经懂得该怎样读了,于是在指名读后,要求学士评议:“他哪儿读得好,哪儿读得还不够,该怎样读?”经过评议,促使学生认真听,动脑想,取长补短。
  2、借读悟情。课文的感情借助读去领悟,课文的感情通过朗读去表达。我运用多种形式的读,如对读、引读、换词读、变序读,使学生在反复朗诵中领悟课文的情感。《一夜的工作》最后两段抒发了作者对周总理无限敬仰之情,学生只有反复地诵读,才能理解作者当时的心情,才能悟出文章的思想感情。
  3、读出特点。用语文来表现事物,事物的特点寓用语文来表现事物,事物的特点寓含在语言文字之中,读出事物的特点也就是理解了语言文字,这是落实语言文字训练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师要现身说法,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林海》写“岭”的部分突出了“岭多”、“岭温柔”,如何读出“多”、“温柔”,就成了阅读教学的重点。我在指导学生明白“了”、“的”的表达作用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用舒缓的语调去读,即以读代讲。
  三、通过朗读发展思维能力
   发展学生的思维是小学诸学科的共同任务,语文学科既要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又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载体。通过朗读可以培养思维的各种品质。
  1、培养思维的深刻性。通过朗读,深入理解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深刻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十里长街送总理》中写到双手拄着拐杖的老奶奶“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周总理的灵车,在朗读时突出“焦急”(语速加快)和“耐心”(语速减慢),使学生明白“焦急”是想早点看到灵车,而“耐心”则是非看到灵车不可,不管天气多么恶劣,身体多么虚弱,把看似矛盾实则统一(对总理敬仰)的思想感情读出来,学生思维的深刻性训练将随朗读的深入而得到加强。
  2、培养思维的灵活性。通过朗读使学生明确课文的写作技巧和思想内容,从而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狼和小羊》一文,通过朗读,学生明白狼的本性是贪婪残暴,恃强凌弱,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能相信它,《会摇尾巴的狼》、《东郭先生和狼》读后,巩固了对狼的认识,读了《农夫和蛇》以后,学生的认识就会提高,就会推而广之。像狼、蛇这样的动物永远不会改掉吃人、害人的本性,不能心存幻想,只有以牙还牙。除了整体训练以外,一篇文章的某个语段,甚至某个语句都可以通过朗读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3、培养思维的求异性。通过朗读使学生明确课文中人物的不同思维方向,激发思维的独创性。《司马光》一文中,司马光有超乎常人的思维。一般来说,人掉入水中,首先应考虑怎样使人离开水,那些.“哭着喊着去叫大人”的孩子们就是这样考虑的,但是在特殊情况下也能考虑怎样使水离开人,“司马光砸缸”就是在这种思维指导下的行动,其他小孩的做法虽然没有错,但延误了时间。《称象》一文中,曹冲除了用石头,还可以用其他东西吗?教学中读议结合,学生的思路逐步开阔,求异思维增强了。
   提高国民素质并不是一句空话,要在教学中改变旧的教育模式,旧的教学方法,构建以学生为中心、 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全新的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自主活动和探索的天地。

标签:朗读 实施素质教育 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