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日记大全 > 500字日记 > 正文

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提高教学效率研修 [创设教学情境 提高教学效率]

时间:2019-01-14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数学新教材的最大特点是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为主线,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认识到未来社会中,获取知识的能力比获取知识本身更重要,获取信息的方法比获取信息本身更关键,我们教师给学生的应是方法库、工具库,我们应结合具体的数学内容,尽量采用“创设生活情境――提出现实问题一一探究知识规律一一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方法,教学中努力创设按这种模式教学的情景,让学生在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使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本人经一段时间的教学,感悟在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创设以下几种类型的情境性问题:
  
  一、 给学生联想的生活情境
  
  数学新教材源于生活,最终又为了服务于生活,主要是为了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新教材注重实际,贴近生活,从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入手,使知识的发生过程更为自然,有水到渠成的功效,对于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生活,留意周围的事态,热爱生活,热爱知识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因而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活中的情境,强化感性认识,从而达到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效果。例如,教学《有理数》这部分教学中,本人有这样的认识,初中数学中,关于“数”的教学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是有理数的教学,二是实数的教学。有理数是中学数学的基础,而实数是有理数的扩展。有理数的教学安排在初中一年级第一册的第二章,它是小学数学向中学数学的过渡。教材首先从实例出发,为了表示相反意义的量,引入了负数,接着建立了一套有理数的概念,并运用数形结合的观点,用数轴表示有理数及有理数的绝对值,并介绍了比较有理数大小的方法。
  为了使年龄较小的初一学生顺利接受并在头脑中建立有理数的概念,必须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除了从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例子入手,用实例指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帮助学生理解“相反意义的量”之外,还应该在“0”上下些工夫D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学生易把0认为是正数,或认为0就表示“没有”,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用“归谬法”帮助学生认识0――
  师:0表示什么?
  生:0表示没有。
  师:收听过天气预报吗?
  生:听过。
  师:如果说今天最高温度是0℃,那么也表示没有温度吗?
  生:……
  师:显然,“0”可以表示没有的意思,但“9”还可以表示更多的意义:在十进制中,表示某个数位上的数缺位。例如105表示出十位上一个单位都没有,即十位上缺位。
  “0”是一个整数,也是一个偶数。零与正整数、负整数组成整数集合。
  “0”可以表示一个确定的量。例如,0℃不是表示没有温度,而是像零上3℃一样,有着一个确定的温度。又如,在海拔高度上,某地高度是0米不是表示没有高度,而是表示与海平面一样的高度。比如我国的珠穆朗玛峰,海拔是8??848.13米,是世界最高峰,它表示的是高于海平面8??848.13米。而据科学探测,在海平面以下,最深处达10??000多米,相当于珠穆朗玛峰加上富士山的高度。
  这样形象地解释,学生自然印象深刻。在课的结束部分,再让学生分组讨论现实生活中的哪些情境可以看作0,以达到对所学知识得以检验的目的,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感受到今天的数学课真有意思,0不仅仅表示没有,还可以表示更多的意义。我以后要好好学习数学,由此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 给学生愉悦的游戏情境
  
  学生特别是初一学生,在他们心目中自己只比小学生大了一点点,上课时有好多学生集中注意的时间较短,稳定性差,分配注意的能力较差,教师可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在游戏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地进行学习,以延长有意注意的时间及增强学习效果,实现学生愉快地接受知识。如进行《整式的加减》这部分教学中同类项的概念时,我创设这样一个找同类项的游戏:课前准备几张写有单项式的卡片,其中有几组是同类项,把这些卡片一一分给学生,每人一张,然后按同类项作为朋友的规则进行找朋友游戏。通过活动发现学生对这种活动比较感兴趣,积极参与的意识很强,由活动而使学生较快地接受知识。
  在进行“代数式的值”教学时设置了这样一个游戏:请四个学生上台,第一个同学任意报一个数给第二个同学,第二个同学把这个数加1传给第三个同学,第三个同学再把听到的数平方后传给第四个同学,第四个同学再把听到的数减去1报出答案。注意:其余同学均为裁判。然而借助游戏让学生共同讨论,合作交流出这样一个结论:?x→x+1→(x+1)2→(x+1)2?-1,上面我们第一个同学报的数其实为x的一个值,第二个同学报的数其实为(?x?+1)的值,第三个同学报的数其实为(?x?+1)2的值,第四个同学报的数其实为(?x?+1)2-1的值,给学生以趣味感,又有水到渠成的自然感,学生也就自然而然地、轻松愉快中掌握了知识。
  
  三、 学生动手的实践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总体目标中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它学科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相似数学和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为此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力求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内容,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如进行《图形的初步认识》中“由立体图形到视图”的教学时,可设置这样一个情境性问题:课始可在课桌上放一样前后左右看到的形状都不一样一件实物品,请四个学生从四个不同的方向看,把看到的不同图形在黑板上画出来,从而体会到从不同的方向看一件物品看到的效果不一样,由此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学生产生学习动机。
  在平时布置作业时,可让学生设计些美丽的图案;为父母设计家庭投资方案;寻找、收集、整理一些统计图,从中尽可能地多获取信息,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我们的实际生活是多么的接近,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产生创新的思维。
  
  四、 学生想象的发现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验、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并不是都让学生去发明创造,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去独立思考去发现,这种发现本身就是创造。由于数学课程内容是现实的,并且“过程”要成为课堂内容的一部分,数学的学习方式不能是单一的、枯燥的、以被动听讲的方式和以练习为主的方式了,课程内容本身就要求有意义的学习方式,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在自主实践、亲身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解除困惑,更清楚地明确自己的思想,并有机会分享自己和同学的想法。如在进行 《图形的初步认识》中的“立体图形的展开图”的教学时,教师不断地引导学生通过对各种形状盒子沿某一棱剪开的大量实践,再通过多种规则展开图形的折叠使学生对立体图形的展开图由感性上的认识发展到理性上的理解,然后让学生先想象另外立体图形的展开图,然后再让学生折纸验证。这种发现不仅仅是立体图形的展开图知识的获得,主要还是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同时也是一个知识形成的过程。
  
  五、 学生探索的故事情境
  
  学生都很喜欢听故事,而且还可以从故事中得到更多的数学启示。例如,在教学“有理数的乘方”教学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这样一个故事:古时候,在某个王国里有一个聪明的大臣,他发明了国际象棋,献给国王,国王从此迷上了象棋,为了对聪明的大臣表示感谢,国王答应满足这个大臣的一个要求,这个大臣说:“就在这个棋盘上放一些米粒吧。第一格放1粒,第二放2粒,第三放4粒,第四放8粒,第五放16粒……,一直到第64格。”国王听后哈哈大笑道:“你真傻,你只要这么一点米粒。”大臣说:“我就只怕你的国库里没有这么多的米!”结果国王上当了,国库里根本就拿不出这么多的米。你知道到底要多少米吗?学生听后感到深不可测,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学生主动性、创造性的意识得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定能大增。
  
  六、 给学生创新的挑战情境
  
  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新奇的、具有神秘色彩的情境,能有效的激趣、导疑、质疑、解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教学“有理数的乘方”教学时,教师可以出示这样一个题目:有一张厚度为0.1 mm的报纸,将它对折1次后厚度为0.1×2 mm,对折30次后厚度为多少mm?,试与珠穆朗玛峰比二下哪个更高?告诉学生对折以后报纸的厚度远远高于珠玛朗玛峰的高度。学生非常惊奇,并进行了计算验证,教师的结论是正确的。但用小学时的方法去记实在太麻烦对此,是否有另外的办法呢?学生非常疑惑,由此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是学生纷纷想知道诀窍是什么,到底如何计算。学生就会在充满渴望的求知欲中进行有目的地学习,收效非常好。

标签:教学 创设 情境 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