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日记大全 > 50字日记 > 正文

【关于新课程教学系统建构的一点思考】新课程改革

时间:2019-01-16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高中化学教学体系的建构要注重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保证基础性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新课程为学生提供的多样的、可供选择的课程模块,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实际教学中无视学生化学认知的发展规律,急于合并模块,加快系统建构的速度,过早的把学生引入“难、繁、偏”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老路,加快知识的教学,忽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忽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忽视终身学习必备的能力培养。这是缺少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体系整体性认识的表现。因此我认为在化学教学系统的建构中要注重以下几方面:
  一、加强对高中化学新课程的知识体系的结构性认识。
  1、深入研究高中化学新课程的知识体系,准确定位模块的化学功能。在这个模块化的统一体中,更加注重学生的认识发展,对于知识系统的建构,新教材通过不同的模块以主题覆盖、多元线索、螺旋发展来促进学生化学核心知识与观念的建构,理解力的发展,认知结构的形成。
  2、只有清晰模块在系统中的作用,才能科学的帮助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高中化学教学系统的建构要充分认识不同模块的功能,因而对教学内容的取舍和组织,必须站在整体的角度来考虑,才能明确高中化学内容的知识结构――这不仅包含高中化学选择了哪些化学核心知识、各个模块安排了哪些内容,而且明确某一内容在哪些模块中体现,还包括同一模块不同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等。
  3、只有清晰模块在系统中的作用,才能合理挖掘化学知识的功能作用。许多内容在不同的模块都得到体现,而同一内容在不同模块中的教学功能和教学要求是不相同的。比如,原电池的问题,在必修教材中出现,在选修模块《化学与生活》中也出现,在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中也出现。而有的老师在前期教学中一再合并,不断融合,以便为后面的复习节约时间,在这我认为你只解决了你的感觉问题,在当今教学中去再现你过去的成功之路,而别忘了时代变了,学生也变了,虽然不同的教材中都出现了这些内容,但其功能和教学要求显然是不同的。如何把握这些内容的功能和教学要求呢?这也要求我们在整体把握教材的基础上才能明确。
  二、我们教学系统的建构要加强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育系统的认识。
  教学系统要以知识为载体,在螺旋上升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取得情感态度价值观系统的优化,因此教学是要清晰每一核心的知识在除了实现知识技能目标外,还应承载哪些情感、态度、价值观。如新课程所选取的元素钠、铝、铁、铜、氯、氮、硫、硅等,这几种元素及其他的化合物在我们自然界存在很广泛,在日常生活中, 我们接触的最多、用途也是最多的,有关它的生产也特别多。其目的就是引导学生学习身边的常见物质,将物质性质的学习融入生产、生活和化学科学研究活动中,让学生了解元素化合物与自然界和社会的密切联系,能用综合的观点去学习认识有关物质,加深对环境问题社会生活问题的理解和认识,并做出思考和决策,使学生“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直接体会到所学化学知识的社会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
  三、教学系统建构中要加强对过程方法的结构性认识,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思想。
  如何通过教学体系的科学建构来优化化学学科思想呢?例如:我们在讲化学反应原理的第三章第一课时,强弱电解质的概念时,书中就设计了1mol/L的HCl与醋酸的对比实验,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就可根据教学所处的环境和对象的不同,发掘这个实验中的学科思想因素,我们可从引导学生从镁的反应去定性;从PH的测定去定量分析分析强酸与弱酸在电离上的差异;运用一般与特殊的思想方法由弱酸与强酸迁移到对强弱电解质的本质区别;运用质量互变的思想去理解强酸与弱酸电离程度的差异;运用物质结构决定性质从化学键的角度去理解强弱电解质的差异所在;运用动态平衡,守恒等的思想去理解弱电解质溶液中各成份间的各谐与统一的关系。从而不断的面向全体学生有针对性的帮助他们完善学科思想体系。
  四、注重高中化学多维目标的整体统一性,合理优化教学系统的建构。
  1、结合三维目标提高活动方式的开放性。我们在上课前,如果能准备很多学生可能想到的实验设计,教学时你会发现,学生想到的比我们准备的还要多。这样,课程内容的开放性使教师和学生都得到了发展。在这种动态的学习当中,我们生成了一些在教材中不可能找到的可贵的知识和方法技能。而这是那些追求提高模块知识难度的教学者所感受不到的。
  2、结合三维目标开展多形式的教学。充分发掘教材各种栏目的作用,如“你知道吗”、“活动与探究”、“交流与讨论”、“观察与思考”、“问题解决”、“信息提示”、“拓展视野”、“整理归纳”、“化学史话”等。这些栏目蕴涵着十分丰富的教与学的方法,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如果运用得当,既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起到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作用,对学生适应新课程教学活动起到很好的引领作用。
  3、结合三维目标融入高效教学的理念。现在高中学生学习科目多,难度大,学习负担非常繁重,而将许多学习内容让学生在课前或课后完成,势必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引起学生极大的反感。一旦学生对学习失去热情,再好的课程也成了摆设。老师在课前应反复考虑教学设计,值得探究的问题给予充分的时间探究,争取效率的最大化。
  总之、只有清醒的认识到我们对新课程的了解还较为肤浅,要在教学中不断的探求,才能找到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和研究的更多机会,使我们实际进程的设置更有助于学生主动构建自身发展所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加深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更深刻地认识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逐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我们的教学才能站得住,经得起考验。

标签:建构 新课程 思考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