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保送生 > 正文

浅谈美术教学中学生探究精神的培养 浅谈幼儿园美术教学

时间:2019-01-16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新课程将高中的美术欣赏转变为美术鉴赏,其宗旨要求高中生通过“美术鉴赏”内容系列学习,不仅能欣赏到一些古今中外的美术作品,同时也能运用感知,经验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判断和鉴定,获得鉴赏享受,并能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它是对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的“欣赏――评述”领域的基础上更高层次的拓展和延伸。
   但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大部分学生表现出的态度是被动鉴赏。老师引导的累,学生学得却很无奈。往往是一问才有一答,有时较深入的问题根本就没有人愿意去探索答案。
   那么,如何引导学生自觉主动的参与到美术鉴赏课中来,培养他们自主探究的精神?
  一、兴趣与任务,开展自主探究学习的动力
   我仍然从社会学式鉴赏入手。但并不是所有的美术作品都适合开展社会学式鉴赏的,只有一些故事性或情节性较强的美术作品的才比较适合采用这种鉴赏方式,所以正确的选择探究对象是展开探究的一个前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感觉到学生对有视觉冲击力的作品比较感兴趣,比如封面上的《父亲》。很多学生在一拿到美术课本时就对这张作品看了又看,那时的他们不知道这幅作品的画名、画种、画家,可以说一无所知。但是学生们对这幅作品有感觉,有的学生问我:“老师,为什么把这么老的一个老头的照片放在美术课本的封面上让我们欣赏?一点也不美。”还有细心的学生发现了老农头的上圆珠笔,对我说:“老师,这支圆珠笔看起来觉得跟画面不搭配。”既然学生对这张作品有这么多的疑问,教师就应该帮助他们解决这些问题。但如果直接告知学生关于此画的一些资料,学生又成了不劳而获型的学习了。
  二、交流与实践,开展自主探究的手段
   有了学习兴趣与学习任务,就有了探究的方向。虽说“条条大路通罗马”,但在学生学习的这些狭小的空间里,他们很难真正去实施他们的探索任务,老师在这个方面更主要的是要给学生们创造一个良好的探究环境,教给他们探究的方法。要让学生“自找水喝”,先要告诉他们在哪些地方能比较容易的找到“水”。
   自主探究往往需要更多的时间与材料,在一个学生数太多的班级中,如果没有充足的必需材料,在较短的时间内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是比较困难的。即使激起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也难于展开和深入。由于我的美术课是两周一节,能保证学生的课外探究时间。但是由于学生的生活环境的限制,他们即使有充分的时间往往也很难找到做探究活动的空间。这时我充分利用了图书馆,阅览室与电子阅览室,尤其是电子阅览室,能查到更多的知识,而不同的任务与方法,又能使同学获得不同的知识。
   如油画《父亲》的这次探究活动,学生通过对教科书中的解言、网络的搜索以及小组内的交流讨论。不仅让学生了解了这幅油画的内容、画家的生平,更了解了特定的社会对绘画的制约。
   开展探究的手段虽然很多,但知识如果没有交流与实践,就只会是一个人的知识,只有通过交流实践,才能被他人接受,自己小小的探究成果就会变成大大的知识团体。在这方面,我采取了以下探究方式。
   1、小组交流
   探究式学习的各个环节几乎都可以以小组活动的形式展开,从小组协商制定计划,到分工合作搜集整理资料,再到小组研讨,得出结论。在小组中,学生一方面可以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使组员们采纳自己的主张;另一方面,他们也可以学习如何倾听他人的见解,借鉴他人的观点认识。最后达到与同伴求同存异、携手合作,以实现小组的任务目标。
   比如《阿尔诺芬尼夫妇像》一画中,书本对此画的内容讲解较为详细,并为此设置了一个“思考与交流”题。我就以此作为探究任务,让学生从社会学式鉴赏角度来寻找15世纪欧洲贵族阶级的一些婚俗习惯。学生对此非常感兴趣,每个组员都认真参与,对此发表了很多联想。有些学生不满意课本中的正确答案,对此画提出了很多问题。像是“桔子与苹果”象征着“伊甸园的纯真”、“蜡烛”象征着“耶稣基督出席了婚礼”。那么这些问题又可以成为二次探究的任务,引导学生从宗教的角度去寻找答案,让他们在课外去完成。
   2、头脑风暴
   头脑风暴就是让学生各自发表观点,以集思广益。同小组讨论相比,头脑风暴更加自由,更加灵活。它所创设的一种宽松、自由的环境,让每个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但必须要注意的一点是,要在学生中创建一个规则,即有人发言时,其他人必须仔细倾听,不能随便对他人的发言做好坏正误的评价;只要没有其他人发言,你可以发表任何见解。由于不必考虑自己的见解是否正确、是否恰当,因此可以保证每个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在这种完全自由的情境下,一个人所提出的哪怕是很不成熟的想法也可能激发他们的思维,使其产生一系列新的思路。
   头脑风暴扭转了学生思想当中任何问题都必须有一个正确答案的概念,正是这种自由的畅谈,让我在课堂中捕捉到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三、享受探究过程,完善自主探究精神
   经过了交流实践,学生在充分的研讨过后,知识得到了升华,能力得到了体现,思维得到了启发。那么自主探究是否就必须得到一个完美的结果呢?我认为美术探究性学习并非要求学生像艺术家那样,必须解决某些具体的问题。在探究过程中,学生是否真的探究出了什么并不重要,关键是通过对某一问题的探究,让学生了解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研究问题的精神。由此,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就是我们追求的结果。
   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在交流的时候更应该注重对学生在探究时的设计思路、获取材料的途径和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的了解与探讨。要突破了长期以来,在美术教学中重结果、轻过程的不良现象;要全面的、多层次的看待学生,积极采用多维、多级的评价方式,适应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学生的美术学习状况,并以鼓励、表扬等积极评价手段,从正面加以引导,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发展。学生只有体会到了探究的乐趣,享受到了他人对自己探究过程的肯定,才能更积极、深入的加入到自主探究的学习中来。
   通过对学生自主探究精神的培养,将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教科书的示范作用及课堂的交流作用有机的联系起来,将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统一起来,让学生形成自我学习的良好习惯,自主探究未知领域的创新精神,成就终身受益的自学能力,那么成为适应新世纪需要的创造性人才指日可待。

标签:浅谈 探究 中学生 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