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保证书 > 正文

[谈地方高校公共选修课教学改革] 英语作文谈教学改革

时间:2019-01-13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地方高校在发展定位上更趋理性地以建设应用型、服务地方经济的地方院校为目标,学分制教学改革在地方高校被普遍采用,学分制对学生而言可以在课程选择上拥有更灵活的选择权,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对教师而言,能形成一个相互竞争的教学环境,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学分制的基础是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是专业的主干课程,其教学管理、考核比较规范,而作为选修课,旨在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兴趣的培养、拓宽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但一些地方高校在发展思路上把“应用型”片面地理解为“实用型”办学,致使学校的管理部门、教师以及学生对选修课的认识上还存在一定的思想误区,使得选修课的教学管理没有实现规范化的管理,选修课教学质量参差不齐,选修课在学校中被边缘化,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笔者结合自身在选修课教学中的实践,对当前地方高校选修课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选修课教学改革的途径方面做了有益的探讨。
  一、当前地方高校选修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选修课课堂教学管理无序化
  第一,选修课监督无序化。选修课的开设主要以教师的自主申报为主,但由于其教学计划并未列入教师所在教学系、部的教学管理之中,学校也缺少统一的教学督察制度,选修课的时间安排上也多在晚上或双休日,使选修课的教学处在无人监管的状态。第二,选修课质量评估无序化。对必修课一般都建立有规范的听课制度及学生评价制度,通过同行教师、教学管理部门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评估以及学生学习效果的反馈,实现“教”“学”相长,而对于选修课基本上没有纳入必修课的质量评价体系中,使教学质量没有保证。第三,学生出勤考核无序化。由于选修课的学生来自全校不同的系、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年级,公选课处在有“课”无“班”的尴尬境地,增加了对学生管理的难度,使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2.教师教学自由化
  由于选修课没有制度保障,选修课教师的地位得不到重视,对学校的教学基本功大赛、教材资助、优秀课程申报等这些展示教师成绩的机会与选修课教师常常无缘,使得选修课教师有一种挫败感,造成选修课教师队伍不稳定,也打击了优秀教师开设选修课的积极性,使选修课资源不足。教师把开设选修课只是看作一种“副业”来经营,而且随意性较大:一是在主观认识上重视不够,把开设选修课仅仅看作是为了完成教学工作量,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课程特色;二是在教学态度上不端正,没有清晰的教学计划,备课不够充分甚至没有备课;三是讲课不认真,教学形式单调,教学方法陈旧,缺少创新;四是对学生考核随意,要求低。
  3.学生上课散漫化
  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对选修课缺乏正确的认识,大多数的学生选课时考虑的第一因素是个人的兴趣。在选修课程时缺少正确的引导,同时学校网上选课系统提供的有关供选课程的信息较少,致使学生选课盲目,多数学生选课时只是凭个人兴趣或者凭感性来选课,甚至从课程名称猜测课程内容、性质,很多学生选课后发现与自己期望的相差甚远,或者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态度不满意时,就会使其上课的兴趣锐减,以致出现逃课、混学分现象。因为在思想认识上把选修课看作可有可无,或是应付凑学分的需要,导致更多学生倾向于选择学起来轻松、考试易过的课程,使要求严格、难度大的优质选修课资源乏人问津,挫伤了教师的积极性,造成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敷衍的恶性循环。
  二、地方高校公选课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1.公选课教学目标与学校发展定位相脱节
  公共选修课的开设对促进学生的知识结构、拓宽学生的专业口径、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等方面都是一种有益的尝试。近年来,地方高校在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以及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都取得了飞跃式的发展,在以学分制建设推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促进学校发展的转型上也取得了积极的进展,但从学校管理部门制定的学校发展规划中并没有体现出公选课应有的地位,一是在课程设置上重专业课和必修课、轻公选课的偏见仍然存在,公选课在学时数、时间安排等方面都凸显了其作为副科的地位;二是在教学管理上,公选课的教学、考核等方面缺少专业课那种规范化的管理;三是在课程建设上,公选课也没有学校提供的建设经费投入,甚至担任公选课的教师在职称评定时也处于劣势。真正把选修课纳入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体系当中,与地方高校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发展定位还有较大的差距。
  2.公选课教学的课程建设与学生的需求相脱节
  选修课是学分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选修课程的引入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促进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上双向选择上的平等性,促进高校教育模式的创新和综合人才的培养。但从地方高校选修课的开设来看存在较多的问题:一是选修课资源匮乏且学科、专业分布不均;二是选修课程教师队伍的不稳定,以兼职教师为主导。基于此,选修课没有专业课那样规范的教学质量管理、考核、评估体系,其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内容等也受任课教师的自主性较大,加上学校缺少对选修课课程建设的专项经费投入,任课教师也难以把精力投入到选修课上,选修课成了教师满足教学工作量的需要,对学生而言,选修课只是起到凑学分的角色。选修课在学科建设定位上的不明,注定了其在教学中的尴尬地位。
  3.公选课教学的教学评价与促进创新机制相脱节
  健全的教学评价机制能激发教学改革的不断创新,而不科学的教学评价机制则会成为教学创新的桎梏。科学的教学评价机制会使制度的正效应不断强化,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而不科学的教学评价机制会使制度的负效应不断加强,限入恶性循环的怪圈。这就是制度的两面性在实践中形成的“路径依赖”效应或称之为“制度陷阱”。当前地方高校公选课教学评价机制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对开设公选课的教师不重视,教学评比、职称晋升等依据教师在专业课而非选修课的成绩,打击了教师的积极性;二是对开设的公选课的课程不重视,公选课作为一门选修课,没有被纳入高校课程建设、考核体系中,处于边缘化的地位;三是对教学质量管理不重视,公选课一般安排在晚上或双休日,致使公选课的课堂教学管理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公选课的考核也是有任课教师自主命题、自行批改,考核方式简单化、形式化。
  三、地方高校选修课教学改革的途径
  1.促进选修课教学思想的转变
  公选课是适应高等教育改革背景下侧重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必然选择,教学思想上从单纯重视知识教育向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提高的素质教育,教学思想的转变首先应来自于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只有着力提高选修课教师的地位,解除选修课教师的后顾之忧,才能使更多的优秀教师把精力投放在选修课的教学上,建立起科学的评价机制,使选修课不再被看成“副科”,而应纳入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主干课程建设中。教学方法上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使学生的学习不再拘泥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选修课的教学内容既要着眼于学生的现实需求,又要能立足学科发展的前沿,真正起到开拓学生知识视野的作用。
  2.加强选修课课程建设
  国外高校中选修课已成为“广博的教育”的一部分,在课程建设上选修课与专业课处在同等的地位上,如美国大学公选课在其整个课程结构体系中占50%。我国高校随着学分制改革的推进,选修课教学开始成为提高学生素质教育的观点逐渐受到重视。但选修课的课程建设无论在资源的数量、质量上,还是选修课的教学管理方面还远未达到促进素质教育的要求,加强选修课课程建设是提高选修课教学质量的前提保证。一是设立选修课课程建设专项经费支出,鼓励建设精品课程、特色课程。二是加强选修课精品课程教学团队建设,鼓励任课教师编写教材。
  3.完善选修课教学考核机制
  选修课教学质量的提高取决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加强选修课教学考核机制建设有助于这种良性互动的实现,对于教师的考核主要从以下几方面:首先,建立教师开课审查制度,既包括对教师开课资格的审查,也包括对教师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案的审查,从而保证开设课程的质量;其次,建立课堂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力求对教师的评价公平、公正、公开,既有教学管理部门、同行教师的评价,也要包括学生的评价;最后,建立考核激励机制,定期举办公选课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对评选出的优秀公选课教师在精品课程申报、教材资助以及职称晋升等方面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对学生的考核鼓励采取考核方式多样化而非放任自流,加强课堂教学的规范化管理,杜绝混学分的现象。

标签:教学改革 选修课 高校 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