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保证书 > 正文

化学课程【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化学》课程改革与实践】

时间:2019-01-13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本文针对目前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化学》课程的教学现状,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师素质及实验课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关键词: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化学;医学
  
  《化学》是中等卫生职业学校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它为学生更好地学习后续专业课程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随着现代医学教育的发展,化学与医学的结合点越来越多,医学的发展对化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我们必须根据《化学》课程自身的特点,采取创新性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医务技术人才。
  一、优化教学内容
  1.精选教学内容。
  根据基本保证化学知识本身的系统性,兼顾医学专业需要以及化学学科发展趋势的原则,选择与医学有密切联系的内容。无机化学部分侧重于四个方面:物质结构与性质、碱金属与卤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电解质溶液以及同离子效应和缓冲溶液;有机化学部分侧重于烃的性质、烃的衍生物系列,特别是油脂、维生素、糖类及氨基酸。教学中删除纯数学的推导和计算,增加与医学相关内容的讲授时间。
  2.充实教学内容。
  理论联系实际地增加一些在医学中具体应用的化学内容,尤其是有意识地结合临床医药方面的问题加以阐述,介绍化学知识在临床诊断、治疗上的应用等。如讲配合物一节内容时,补充生命元素、有害元素在体内的配位情况,金属中毒的治疗及反应机理;讲有机化学相关章节内容时,指出在人体的组成中,主要成分是有机物,如生命的物质基础,构成人体细胞主要成分的蛋白质,作为遗传基因的核酸,供能的主要物质――糖,构成细胞膜的脂类,在人体中起调节作用的激素等;讲芳香烃内容时,介绍“苏丹红”并非食品添加剂,而是一种含萘的化学染色剂,等等。
  二、改革教学方法
  1.联系医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根据中职生的特点,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可联系一些与医学有关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化学键和氢键”这类纯化学的知识点的教学中,可设置与医学相关的情境:药物对于人体的作用机制首先是药物与受体的结合,药物与受体的结合多数是通过氢键、离子键或分子间作用力,其结合不牢固,容易解离,作用时间短;少数药物以共价键结合,比较牢固,不易解离,故作用持久。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中职化学的内容多,课时少,因此我们应该在学习方法上对学生加以指导,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每次课结束的时候,告诉学生下次课将要学习的内容并提前预习,将不懂的地方记录下来,带着问题去听课,会达到更好的效果。另外,也可以把下一节课要讲的内容分成几个主题,让学生分别去准备,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或者去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这种方式不但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还使讲课内容更加丰富。
  3.运用多种方法和形式,提高课堂效率。
  化学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灌输式教育的教学方法,采取以探究式教学为主要特征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问题讨论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学生讨论,师生共同得出结论;启发引导式教学法,教师对所讲授的重点和难点内容,一般不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分析,让他们自己得出正确结论;程序教学法,按知识的认知规律,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来引导学生认识物质;实验探究法,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出问题,创设情景,学生根据问题进行设计,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然后进行小组交流与讨论,最后教师根据各小组的方案进行集体讨论分析,得出最佳方案。这样多种方法并用,可以改变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使学生学而不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在讲授“缓冲溶液”时,我们采用问题讨论式教学法,首先展示正常人食入较多的酸碱性食物而安然无恙的画面,接着设问:这种情况下人体为何不发生酸或碱中毒?学生由疑生奇,教师再通过多媒体课件、录像和实验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缓冲溶液的缓冲作用,探索与发现正常人体不发生酸或碱中毒的原因,体会缓冲溶液对pH值稳定所起的重要作用,最终释疑解惑。
  三、改革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是实现教学目标、传授教学内容的重要媒介,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教学手段改革的目标是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将现代教学技术和科技成果充分应用于教学。为适应新形势对化学的要求,我们要正确、适当并充分地利用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来实现化学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例如在讲授硅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时,为了让学生直观体会重金属硅酸盐的难溶性,可引入“水中花园”影像资料。学生可以看到把重金属盐加入硅酸钠溶液后生成不同颜色的金属硅酸盐胶体的细微变化。这些金属硅酸盐胶体在固体与液体的接触面形成半透膜,由于渗透压的关系,水不断渗入膜内,胀破半透膜使重金属盐又与硅酸钠接触,生成新的胶状金属硅酸盐;经过反复渗透,五颜六色的难溶硅酸盐会像植物一样缓慢生成芽状或枝状产物,最终形成了美丽的 “水中花园”,这种方法比空洞地讲述理论效果要好得多。另外,可以将各种资料连同课件、练习题一起上传至互连网,这样可以让学生将课堂里漏掉的资料在课外补上,将学习延伸到课堂之外。同时,可以通过网络提供答疑平台,学生不仅可以在这里提问并得到答案,而且还可以发表对某些问题的看法,畅所欲言地表达自己对课程学习的感受和要求。
  四、提高教师素质
  要构建具有中等卫生职业特色的化学体系,就必须找到化学与医学的最佳切入点及生长点,以推动化学教学的改革。这就要求化学教师必须有较完善的知识结构,既要有充分的化学知识,又要有解剖学、病理学以及生理学等方面的医学基础知识。为此,化学教师必须主动适应知识的动态变化,走出课堂,调查研究,更新知识。首先,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通过进修、攻读学位等方式,进一步强化教师队伍的建设。其次,鼓励和组织教师跨学科听课,以增长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拓宽知识面,促使教学内容从单一化向多样化、综合化发展。再次,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及时追踪学科发展新动向及新技术、新方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了解临床和科研对化学的需求,架构起二者联系的“桥梁”。
  五、加强实验教学
  1.实验内容应具有实用性、综合性和先进性。
  化学既有本学科知识体系的独立性及完整性,又有为医学教学奠定基础的双重教学任务。因此,我们必须根据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调整实验内容。在保证学科知识体系和实验教学基本内容一致的前提下,选择靠近专业特征的实验,将一些验证性实验放到演示实验教学中,引入一些与医学、药学紧密联系的实验,如“测定生理盐水溶液的pH值” “葡萄糖酸钙制备溶液的渗透压”等实验。
  2.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重在“引导”。
  通常做实验时,以教师讲解、辅导为主,学生按照教师的安排一步步进行实验,始终处于被动地位,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教师应有意识地改变这种方式,给学生留有独立思考的空间,启发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去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鼓励学生相互讨论。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也增强了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3.加强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
   通过对实验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练习,可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把基本技能练习布置成综合型实验,既能培养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现有实验条件下,尽量安排学生单组实验,这样,学生必须独立完成每个实验,可避免抄袭的现象;另一方面,也能让每个学生都有实际操作的机会,可增加学习的主动性,并提高实际动手能力。
  4.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
  实验课的考核,是强化实验教学的重要手段,既要客观评定学生的实验成绩,又要促使学生重视实验教学,总结和深化所学知识。现行的实验成绩多为几次实验报告的平均成绩,忽略了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实际操作能力及综合能力的考核。教师可在实验考核上尝试一些新方法:在理论试题中加入一定比例的实验内容;将预习报告、整洁的作风和平安意识列入实验态度作为一项考核内容;在批改实验报告中注重对实验现象、过程和结论的文字表达能力的考核。以上考核方案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化学》对于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学生掌握与理解医学知识,尤其是学好某些专业课程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上述教学改革,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化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增强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江门市新会区卫生成人中等专业学校)
  
  参考文献:
  [1]黄刚.医用化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牛彦辉.化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 陈春阳

标签:职业学校 课程改革 实践 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