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备考辅导 > 正文

如何在数学作业批改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艺术创作中的主体性是如何体现的

时间:2019-01-12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课改以来,仍有许多教师在作业批改这一教学环节沿袭传统批改方式,既加重了自身的工作负担,又抑制了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并进而影响了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检查、巩固、检测等不同性质作业的批改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以期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和数学学科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作业批改;思维品质;有效性
  
  课改以来,课堂教学虽然发生了显著变化,但由于长期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不少教师对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理念的认识还是不够到位,许多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仍然沿袭“满堂灌”、“注入式”、“教师讲例题 , 学生做习题 ”的教学模式,结果使得课堂教学气氛依旧沉闷。也有的教师在课堂上不切实际地以大量现代教学媒体取代教师细心地指导和循循善诱地启发,忽略了数学教学中独特的必不可少的分析、论证、推理,课堂虽然热热闹闹,但数学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却被弱化了。特别是在作业设计与批改这个环节,许多教师更是沿袭传统的批改方式,这样不仅加重了教师的工作负担,更为重要的是抑制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发展,进而影响了对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那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特别是在作业批改这个重要环节如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并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与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呢?本文拟就这一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做法与体会。
  一、在检查性作业批改中体现学生反馈评价的主体性
  一般来说,一堂数学课的最后环节是新知识的应用巩固阶段,学生通过做习题逐渐消化完善所学知识。检查性作业,就是老师在这个时候布置的作业,目的是用来检查自己的教学效果,了解学生掌握新知的程度。通常情况下,一般是按教学内容编排一至两个习题 , 让学生在课堂上当堂完成。对于这类,教师要作业要精心批改,及时找出错误,弄清其产生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进行集中纠正。教师当场批改学生的作业,能使学生及时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对于老师来说也加快了信息的反馈。当然,学生层次不一,个别学生当堂难以完成,对于那些个别没有完成的,课后做完再由教师批改,但教师课后的批改量已大大减少。快速的信息反馈能使学生及时显示自我评价的主体性,也为教师留出更多的时间研究教材。
  二、在巩固性作业批改中体现学生思维活动的主体性
  巩固性作业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知识技能,但技巧不够熟练时布置的。布置这类作业的原则应本着不增加学生的负担为前提,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一)自批作业,显示学生思维的能动性
  对于难度较小容易接受的知识,可在课尾采用集体评价、学生自批的方式。先由老师给出答案或提供思路,学生用自己的红笔批改,让他们自己在批改中发现错误,产生思维碰撞,从而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解方程 x(x-1)=x, 学生解时易得 x=2, 当老师给出答案 x1=0, x2=2时,学生就会产生困惑,“怎么是这样的?”继而就会主动寻找原因。这样,比教师讲授后直接给出答案效果要好,因学生在困惑中思考,体现了主体能动性。当然这类批改,教师也要在讲评时来回巡视,防止个别虚荣心强的学生涂改答案。批完后,让学生反思。同时教师千万不要批评那些作业做错的学生,应鼓励他们诚实面对错误的好品质,要让他们知道自批作业不是目的,主要是为了让他们自己了解自己,以利于调整自己的学习思路或方向。
  (二)互批作业,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
  互批作业,就是同学之间将作业交换批改。因为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完成的作业,都会有自己完整的思路,当自己的思路与人不同时,思维就会剧烈活动――“我的答案怎么和别人的不一样?”继而就会找原因。当发现别人错了时,就会提高自己对错误的认识;当自己错了时,也会从别人的解答中学习到方法。
  例如:已知两个三角形的两边及第三边上的高对应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 :(A) 全等;(B ) 面积相等;(C) 相似;(D )上述都不对。学生在做这个题目时出现的答案肯定是五花八门的。此时老师可引导学生互批,请同学说说自己的理由。当学生在作业的互批中慢慢地冷静下来――“怎么?A 、 B 、 C 均不对!选 D 。”出乎意料。通过这样的作业批改,以培养激发学生思维的严密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继而达到学生在“问题解决”进程中发挥主体性作用的目的。
  老师在学生互批作业时,还可以再改一下题目:已知两个三角形的两边及其中一边上的高对应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A) 全等;(B ) 面积相等;(C) 相似;(D ) 上述均不对。学生根据上题的“经验”,多数同学将趋向于选 (D ), 此时老师仍可让学生互批作业,多数同学最终会恍然大悟“呵,又错了,应该选 (B)!”
  通过这样的作业批改,不但使学生彻底弄通了这一知识内容,更主要的是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得到了培养,在作业批改过程中,学生自始至终参与其中,显示了学生是“问题解决”的主体。
  (三)研批作业,体现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所谓研批作业,就是学生讨论批改,采用 2~4 人合批一本具有典型错误的练习本。首先由老师在学生中选取具有典型错误的练习本,将学生编组,让他们一起讨论研究批改,找出错误产生的原因,并要求每个学生都写出批改意见。
  例如,△ABC 的边 AB=2,AC=2,BC 边上的高 AD=3,求 BC 的长。学生的解答往往只有当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时的一种情况,此时若让学生研批,通过他们自己的讨论得到另一解,这样的效果会更好。通过这样的研讨批改,不仅解决了知识的难点,而且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还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使学生学得灵活、学得轻松。
  三、在检测性作业批改中体现学生知识发现的主体性
  检测是检查教学效果必不可少的手段,通过检测,师生双方能同时发现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检测性作业批改的最有效方法是面批――就是让学生当面批改。
  例如教师精心安排的一组初一《一元一次方程综合》检测作业中有一个选择题:若 -1?x?2, 则方程x+1+x-2=3的解是:(A)x=2;(B )x=-1;(C)-l?x?2;(D) 无解。学生选 A 、B 、C 、D 的均有,如果不是面批,教师就不可能知道学生产生错误的原因。通过面批,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发现了错误的原因。而这种认识是学生主体自得的,不是别人给予的。
  总之,数学练习质量的好坏,决定着学生的数学成绩。教师主导作用的关键是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有了主动、轻松、积极的学习心态,学好数学就不是一件难事。在精批与面批中融入和谐的师生情意,是促成教与学效果同步提高的一副妙药。要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不仅可以在宏观的教育活动中实现,只要设计得当,也可以在看起来并不怎么显眼的作业批改中去实施。

标签:主体性 作业 批改 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