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表扬信 > 正文

湖南邵阳渔鼓戏_邵阳扎台戏

时间:2019-01-27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 阳扎台戏是流传于邵阳县五峰铺、白仓镇和古城邵阳一带的民间艺术,是为了祭祀火神而产生的祭神兼娱乐的民间活动,满足了民众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
  【关键词】 邵阳 扎台戏 五峰铺
  
   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会积淀下形式多样、内容丰厚的文化,文化通过其载体得到不断地传播和发展,成为一种内在性被人们广泛认可和赞同的智慧结晶。湖南等楚地的民俗文化源远流长,民间社火游戏流传至今,有在夜晚举行的地面社火游戏;有在白天举行的高台社火游戏,它是游行时表演的一种形式,表演者根据历史故事,编成一组一组造型,由人抬着或用车拉着行进。高台社火游戏在各地称呼各异,在邵阳就被称为扎台戏或扎故事,尤以五峰铺的扎台戏最为精彩,参加过邵阳"雪峰蜜桔节"、"邵阳建城2500周年庆"的游行活动;2007年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本文从它的产生、特点以及功能作用展现民俗文化的绚丽多彩。
   一、扎台戏的由来和特点
   扎故事又称扎台戏,是流传于邵阳县五峰铺镇、白仓镇和古城邵阳一带的民间艺术。邵阳扎台戏尤以五峰铺的最为有名而流传至今。据《邵阳县志》、《宝庆府志》《宝庆揽胜》记载:"相传200多年前,古老繁华的五峰铺镇突遭大火焚烧,这时仁慈的"火神菩萨"显灵,及时搭救黎民,才避免了一场毁灭性的灾难。人们为了感谢火神,特修建三星庙,内供火神尊像,?定每年6月19日火神生日那天举行扎故事进行祭祀。"
   扎台戏它是用"扎"的艺术把某些戏剧故事的主要人物刻画出来,使人物造型栩栩如生。如将"刘海砍樵、"打渔杀家"、"西游记"等等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用"扎"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让人们得到视觉和听觉的愉悦。整个故事或神话传说根据戏剧人物的多少而分层,有的两层,有的三层,高度有二、三层楼高。如"刘海砍樵"、"打渔杀家"就只有两层;而"西游记"要表现唐僧师徒四人,就采用三层的形式,最高层是唐僧;第二层是手拿金箍棒的孙悟空;最下层是憨态可掬的猪八戒和挑着货担的沙僧。
   扎台戏是一种高空艺术,其主要操作流程是:先选出有胆量、扮相娇美的而且有一定表演能力和高空应急能力的童男童女,把他们化妆成戏剧人物形象,利用力学平衡原理,上下叠起,把童男童女扎在长4米,围14厘米的铁杆上,铁杆再插在长、宽、高各1米的彩箱上,再由数名壮汉抬着沿街表演。前面是锣鼓大震,后面是身着戏装的踩高跷者的惊险、滑稽的表演;有风情万种的蚌精、假济公摇着烂扇背真人的等等大仙。每一次的表演,内容丰富,场面宏大,将十里八乡的民众吸引到镇街区观看,形成"红男绿女,填街塞巷。"此活动十分盛行而流传至今,原因在于农民的欢迎和商家的举办,因为那时农村极端缺乏娱乐,平时农务繁忙,生活又极其简单,除了春种秋收、娶妻生子、烧香外就没有什么娱乐活动,只有在这一天得到轻松,故越来越受欢迎。
   扎台戏是一种以"扎"的艺术将戏剧人物形象地刻画出来,这就要求有高超的技艺和细致缜密的工作。每年的扎台戏都以其"惊"、"奇"、"险"的特点备受青睐。
   扎台戏不像北方地方的"挠搁"活动,挠搁是老少双人舞,由一壮汉背上绑起一根竖起的铁杆,铁杆高两米左右,铁杆顶端有铁座,座上绑有一个化了妆的五六岁的孩子,称"小挠搁人"。而扎台戏不是简简单单地将一个孩子绑起来,它是一个很大的台子,由数名壮汉抬着。台子至少分为两层甚至三层或四层,高度达到三层楼高,童男童女只是扎在铁杆上,没有铁座,就像现代只系个安全带似的,这是因为要求孩子们还要在高空上随机应变,做出各种各样的动作。如扮演"孙悟空"的童男不时有时地做出滑稽的动作,模样特像童话中的孙猴子。常常引得观众大叫,虚惊一场生怕孩子摔下来,偏偏孩子又做出一番得意的鬼脸,它的"惊"、"奇"、"险"常吸引了四周民众和外地人一睹为快,是不可不看的活动。
   除了这个规模宏大的台子外,前面就是锣鼓声声和穿着鲜艳服装的秧歌队在扭来扭去,后面则是踩着高跷的身着艳丽的大仙,"何仙姑、""铁拐李"等等大仙,也有妖魔鬼怪,他们有时扮个鬼脸,有时前翻后仰、腾跃盘旋,动作惊险,表演激烈,常常赢得阵阵喝彩。清代乡土诗人高雄有诗赞曰:"高跷秧歌夸捷足,群儿联臂欲升天。"同时被绑的童男童女也不甘落后,争先恐后、非常卖力地将表演发挥得淋漓尽致,掌声此起彼伏。而四周的那些彩船、蚌精、济公则很悠闲,整个表演动静分明,给人们一种对比鲜明、强烈色彩的视觉,整个扎台戏就以其"惊"、"奇"、"险"的表演及其丰富的内容、宏大的规模走进群众、走进历史,形成了当地富有特色的地区文化。
   2007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将邵阳扎台戏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充分体现了在改革开放新时代中,国家政府重视地区民间艺术文化的挖掘和利用,更充分体现了我国民间艺术文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当地弘扬地方优秀文化,发展民间艺术文化,运用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来发展地区经济。
   二、扎台戏的功能与作用
   文化的积累和沉淀,在不同的时代和社会有不同的取舍,促成了某种文化的模式生成和发展、解体消亡和变异。作为邵阳地区的民间艺术文化,扎台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无论是从内容还是形式,都是以祭祀活动为中心,来达到祭神兼娱人的功能;同时对于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和繁荣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段宝林说:"庙会是一种综合性的民俗,关系到宗教信仰、商业民俗、文化娱乐等诸多方面。"就是说具有精神慰藉、文化娱乐、商业贸易的功能。
   1、娱神兼娱人
   人类在征服自然过程中,一方面相信劳动创造物质财富,能改变自然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但另一方面对大自然又充满敬畏,相信什么神灵在主宰着万物,从而创造了无数的神灵鬼怪加以祭祀、膜拜,讨好神灵希冀得到神灵的保护,在运行中按照人类自身的需求来祭祀神灵。如"河伯娶妇"等就用人类自身的准则来娱神,使神灵得到心灵、财富上的满足。在对神灵进行娱乐的同时,尔后举行的一系列的文艺活动,振天的锣鼓,绚丽的歌舞,充分体现出人们高亢的精神面貌。扎台戏、高跷等精彩的表演活动,戏曲艺术的精湛表演、丑角的滑稽和打情卖俏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古代难得出来的妇女在这里得到了释怀,年轻男女则趁机走出了家门,寻找自己的爱情,人们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将久久郁积在内心深处的苦闷和悲哀,统统发泄出来,从而得到了轻松愉快。正如李永菊说的"给民众带来了精神的慰藉,有利于社会稳定,人神交流,可以使民众在神灵的抚慰下得到心灵的愉悦,现实社会中的各种困惑在这里得到化解,神灵面前,人人平等,现实生活中不平等在神灵面前得到精神上的补偿。"正因如此,扎台戏等民间艺术文化得到人民群众的欢迎而弥久不衰。
   2、经济功能
   虽说五峰铺的扎台戏不是北方那种带有浓厚气氛的庙会形式,但它在发展经济功能上不逊色于北方。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拉动周边地区经济的繁荣,是商家发展商贸极好的手段。民国时期五峰铺经济发展,成为宝庆四铺的首铺,?赢得了"湖南宝庆小上海"的美誉,与当地扎台戏的举行有着不可或缺的关系。"庙会是一个传统商品交易市场,庙会期间,商业和有关的服务行业营业额陡增。"五峰铺每年一次的扎台戏活动,吸聚了无数的乡民和外地人涌进镇街区,商家们在扎台戏的前几天就大量购进农副产品和手工业品以及玩具等,以待进镇的农民选购;农民则忙碌着家里的纺纱织布等农活,好在扎台戏那天出售和购买自己所需的物品;这天也拉动了饮食业、服务业的消费。这样祭祀活动及后举行的文艺活动推动了商品贸易活动、促进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商品流通,客观上为积累打下了必要的基础。这样一来,本已求神拜佛为中心的活动长久不衰地发展,久而久之成为人们的需要,成为该地区的富有特色的民间艺术。
   扎台戏是中国传统社会中少存的全民性活动,是民族宗教信仰的一种展示,表现出娱神兼娱人的文化功能。扎台戏的开展,吸引了无数的民众,强劲有力地拉动了当地商业各行各业销售额的增长,有助于当地经济发展。在当今社会,扎台戏在传统民间文化的基础上又焕发出新时代的光彩。通过对扎台戏的考察,这种民间宗教、民间信仰的社会功能不言而喻,并在当今社会仍然发生着影响,至今人们怀念过去的文化信仰以及推动这种文化的复兴和发展。加强对民间文化艺术的研究和弘扬优秀的民间文化,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高有鹏、孟芳.《简论庙会文化的基本功能与基本特征》「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22卷第6期.
  [2]李永菊.《庙会的文化功能分析》「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3.
  [3]小田.《近代江南庙会经济管窥》「J」.铁道师范学报,1994.
  作者简介:李小凤(1972-),女,湖南邵阳人,吉首大学历史与文化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区域开发史。

标签:邵阳 扎台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