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标语 > 正文

强化服务职能:提高高校实验室利用率的有效途径|实验室利用率

时间:2019-01-0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强化高校实验室服务职能是提高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重要方面,也是提高实验室利用率的重要方法。高校既要建立符合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又要考虑自身实际情况,提高实验室利用率,调整实验室管理体制,加强实验室师资队伍建设。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利用率;服务职能;实验设备;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3-0126-02
  
  作为高校教学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实验室在培养强化大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等方面承担着重要的服务职能。激发实验室的活力,充分发挥实验室的服务功能,提高高校实验室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是高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保证。
  加强实验室管理转变实验室服务职能
  高等院校的实验室是进行教学、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重要基地,是保证高校教学和科研,加快科学发展,提高学校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实验室建设水平和运行效率在某种程度上是高校教育教学水平的体现。实验室工作人员的首要任务是管好、用好实验室,充分发挥实验室的整体效益。
  高校实验室的服务对象主要是高校教师、科研人员及在校学生,对于实验室管理人员来说,师生既是管理对象,同时也是服务对象。参与实验实训的主体是师生,实验室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与师生之间表现为一种开放的公共关系与服务关系,而不仅仅是管理关系。高校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成果的出现以及学生实训动手能力的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加强,就是这种公共关系规范性的价值追求与实现。高校实验室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与服务能力的形成与提高,对于充分发挥实验室功能、提高利用效率至关重要。
  高校实验室的特征首先表现为鲜明的技术性,能否进行科学高效的管理,主要依托的是技术的使用,要让实验室通过技术手段更人性化地为公众服务。
  其次,高校实验室管理具有明显的定量性、规范性特征。在保证设备最佳完好率的前提下,通过定量化与规范化管理、延长开放时间、提高管理效率等措施,改进和强化实验室服务能力。在实际操作中规范性与技术性、定量性是分不开的,无论是技术性还是定量性,都需要通过规范化的管理操作来实现。规范性特征是实验室管理的最主要特征,只有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无差别管理,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高校实验室的利用质量与规范运行。
  再次,高校实验室的公共性决定了其管理活动不能是自上而下的命令式管理,而是参与主体间互动式的民主管理。管理人员不能仅仅把实验室管理理解为单向度的垂直式管理,因为所管理的对象不仅仅是实验设备及设施,还包括师生及其互动实验。因而,实验室管理主要是通过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与参与实验的师生之间的合作、协商、互动、认同等方式来共同实现对实验室的综合性管理。
  在新形势下,高校实验室管理应当是基于实验设备使用效率最大化及操作规范化前提下建立的、在对参与实验的师生充分信任的基础上的公开化和协作式管理,在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管理者和管理者、被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主要是协作、互助、协调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实验室服务职能,并最大限度地提升实验设备的内在潜力。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以师生为本,由单一的管理模式向管理、服务型模式转变
  高校师生是设备运行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高校实验室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变原来的僵化式管理为以师生为本的人性化管理。过去的管理模式是重管理、轻服务,只要设备完好,实验不出事故就万事大吉。这种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前高校师生教学实验的新需求。
  高校培养创新型、高素质、综合型的高层次人才的目标对实验室及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变单纯管理为管理、服务双管齐下,既重设备、实验环节的日常维护与管理,也强调对师生的多层次、细致周到的人性化服务,满足他们教学科研及实训的需要,为他们的实验实训教学做好指导与参谋工作,为正常的教学科研的顺利进行充当助手、提供帮助。要在充分挖掘现有实验设备的基础上服务师生,最大限度地满足他们教学研究及实训需要,尽量满足教师的科研需求,激发教师的研究兴趣;改变学生对待实验教学的态度并养成良好的利用实验室的习惯,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综合素质,也能提高了实验设备的使用效率。
  (二)建设开放式实验室,为强化服务职能开辟有效途径
  理想的高校实验室应在时间、内容及方法上实行开放式管理,真正提高实验室的使用效能,达到综合性、技能化的人才培养目的。实行开放式实验室管理,让师生在选择实训时间、实训课题等方面有较大的空间和自由度,这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科研的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学生来讲,可以增加他们使用仪器设备的机会,也使实验室管理工作趋向科学化和价值最大化,同时使实验资料的收集整理、仪器设备的规范管理得到加强。
   在开放式管理前提下,师生在使用实验设备的同时,也在形成管理者角色和主人翁意识,逐渐成为设备的真正“主人”。
  在开放实验环境下,学生可以把对社会生活的真实感受带到实验室中,通过自我思索,自主创新,相互观摩,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而结出硕果。
  (三)重视和加强实验室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让高学历、高职称、高水平教师充实到管理队伍中来
  实验技术队伍建设是实验室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验室发展的关键。
  对于高校实验室而言,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最为重要,目前全国高校中从事这方面工作的师资相对较弱,体现在人数偏少、职称和学历偏低等方面。在高校中,实验室管理属于教辅人员,优秀的教师不愿从事这方面的工作。因此,要加大实验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培养力度,合理调整现有人员的岗位,引进关键和紧缺岗位人才,建立一支综合素质好、技术水平高的实验教师队伍,保证实验室各种潜能得以充分发挥,顺利完成各项实验教学任务。
  第一,加强对现有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鉴于目前高校中部分实验室管理人员业务水平较低的情况,可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人员培训奖励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对实验室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技术讲座,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使他们能更好地适应和胜任本职工作,更好地服务于高校的教学科研与实训工作。
  第二,积极鼓励引导一部分教师参与到实验室管理工作上来。通过制定奖励政策、制度,引导一部分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充实到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队伍中来,不断提高他们参与实验室管理与建设的积极性,加强高校实验室的服务职能,提高管理水平,为保障高校正常的教学、科研及学生实训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良好的人才基础。
  提高高校实验室利用率的有效途径
  在高校实验室服务职能得到强化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实验室的利用效率,也是当前高校实验室改革的重要任务。针对目前高校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拟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改革实验室管理体制,减少实验室管理层次
  高校实验室的管理是高校整个管理体制的一部分,它与高校自身的目标定位和管理体制紧密相关。过去,我国高校的实验室管理多采用校、职能处室(院或系)、教研室三级管理体制。这种体制比较适合于以前规模较小、高度集权的教学型高校,但随着高校职能转变,规模不断扩大,学校管理重心下移,原实验室管理体制的弊端显现出来,如实验室建设缺少总体规划,追求“小而全”、管理分散、设备重复购置、利用率不高等,严重制约着高校实验室的发展及科研教学水平的提高。
  若想解决上述问题,就必须建构新的实验室管理体制,变三级管理为两级管理。公共基础教学实验室由学校直接管理,专业实验室则由学院管理。实验室应按照整体优化的原则实行重组与合并,把同一专业的多个实验室或相近专业的多个实验室合并组成实验中心,在此基础上进行人员合理分工,从而可以集中人力和财力进行重点建设,用有限的资金购置最好的设备,提高实验室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实验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使实验室的建设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高校行政部门应重新构建学校与学院之间的权利关系,学校行政机关要善于分权,努力为基层服务,实现管理重心下移,让二级学院有更多的对于实验室管理的决定权,充分调动学院在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和反馈监督体系
  随着高校扩大招生,实验课时增多,以及新的应用性实验课的开设,对实验室管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严格、有序的实验室管理是保证高校教师教学科研工作和学生实训课程正常、顺利进行的基础,而要搞好实验室管理工作,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是关键。把竞争机制引进实验室管理中去,在调查了解情况的基础上全面考核实验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从实验教学工作量、实验室管理工作量、实验室建设工作量几个方面制定一个合理的工作量计算办法。工作量计算方法的制定,除主要突出实验教学工作完成情况外,也适当体现了实验技术人员工作量与教师工作量的不同。学校应重视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提高他们的地位,真正体现多劳多得的激励政策。
  除此之外,学校还要对实验室管理人员定期进行考核,对认真负责、仪器设备管理效益好、利用率高、维护维修及时、使用合理高效、规章制度健全等有突出成绩和贡献的管理人员进行奖励,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设备通过考核,明确设备管理人员的岗位责任、设备使用状况、服务态度,并对评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制定改进措施。
  (三)完善实验仪器设备管理程序,提高仪器设备完好率
  仪器设备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充分发挥其作用,提高投资效益。为此,应加强仪器设备的计划管理、技术管理和经济管理,做到购置有计划,验收严肃认真,保管使用有责任制度,购进、发出、报废等手续要完备,使仪器设备在整个寿命周期中充分发挥效益。
  应将实验室仪器设备进行网络化管理,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建立实时、动态的管理程序,使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性能指标、应用范围、运行状态、使用预约、数据统计等信息在网上传递,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搭建起仪器设备共享平台,推动资源开放与共享。
  仪器设备管理是一门科学,高校实验室管理者应积极开展仪器设备的管理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工作,敢于创新,不断总结经验,逐步形成一套适合于实验中心的科学管理体系。
  高校实验室对于大学教学科研以及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至关重要。在素质教育日益迫切的今天,高校实验室需要更好地发挥作用,而有效的管理体制与作用的更好发挥密不可分。在实验室的服务职能得到不断提升和强化的同时,高校实验室的管理必须走出长期以来形成的计划经济体制管理观念,要通过调整管理模式、引进现代管理方法等手段,建立开放的、高效率的管理机制,促进高校实验室更好地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裴战存,鄂晓宇.项目化管理在实验室建设中的应用[J].实验科学,2005,(3).
  [2]王海燕.高校实验室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出路[J].科技创新导报,2010,(13).
  [3]王芝英.高校实验室管理与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与创新[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4]杨国良,高瑞光.新形势下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4,(4).
  [5]杨国良.谈工科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几个方面[J].实验室科学,2006,(4).
  [6]邹道生,张贤蓉,申洪,谢应茂.实验教学改革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3).
  [7]付江辉.对高校实验室管理现代化的探讨[J].信息系统工程,2010,(7).
  [8]高智深.高校实验室能本管理与创新人才的培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3).
  作者简介:
  梁柏榉(1959―),男,广西梧州人,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实验师,电教科科长,研究方向为实验室管理。
  (本栏责任编辑:张维佳)

标签:利用率 职能 有效途径 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