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倡议书 > 正文

观察能力培育的一般方法 采用哪些方法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时间:2019-01-0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观察是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的重要途径,是把感性认识进行思维加工的前提,学生要在观察中学习知识,又要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会观察。学生观察能力的发展与提高对他们的学习活动与知识面的拓宽起着巨大的作用,是必须具备的本领之一。因此,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教学过程中一项重要任务。本刊策划专题,刊发相关文章,以帮助老师提高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观察,是人主动知觉客观事物的一种活动方式。它不属于思维的范畴,但又与思维密切联系。观察,不仅可以使主体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而且可以形成对事物的初步认识。这些感性的材料和初步的认识是进而理性思维的前提和基础。同时,观察之所以不同于一般的知觉,就在于观察过程有着思维的积极参与,观察能力总是与思维能力相联系。可见,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必须重视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而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必须重视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谈几种方法。
  一、教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少年儿童对待周围事物的特点是富于好奇心,他们对于那些新奇的事物往往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而对那些看似平常的现象则漠然视之。同时,他们的观察又往往是粗疏的、肤浅的,像走马观花一样,得不到深刻的印象。因此,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首先必须提高他们观察的自觉性,教他们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这些习惯主要包括:
  1.随时留意生活的习惯
  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一个首要的问题就是要教学生养成平时留意生活的习惯,时时处处能够以观察的态度来看待周围事物。一个人如果平时就能留意生活,那么他就会逐步积累起观察的经验,遇到外来事物他就必然会有敏锐而深刻的洞察和判断。反之,平时不留意,只有到写文章时才去临时观察一下,即使观察得很用心,也会因为缺乏观察能力和平日生活经验的积累而达不到好的效果。正如叶圣陶所说:“平时心粗气浮,对于外界的事物,见如不见,闻如不闻,也就说不清所见所闻是什么。有一天忽然为了要写文章,才有意去精密观察一下,仔细认识一下,这样的观察和认识,成就必然有限,必然比不上平时能够精密观察仔细认识的人。写成一篇观察得好认识得好的文章,那根源还在于平时有好习惯。”
  要养成平时留意生活的习惯,重要的是要将对事物的一般日常态度转换为观察的态度。这就需要帮助学生克服对事物漠不关心、心粗气浮的毛病,凡事多以观察的目光去看一看,想一想。不少老师在这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例如有的老师教学生写“观察日记”,有的老师教学生写“生活速记”,还有的老师在学生中开展“小记者”活动,等等。这些做法都会督促学生去主动地关心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情,促使他们去观察,去思考,并且最后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用语言文字记述下来。时间长了,他们就会以观察的目光来看待周围事物,养成留心观察生活的好习惯。这些做法尤其适合于小学和初中阶段的学生,教师应该多加鼓励和引导,这对他们观察习惯的养成和观察、思维、语言能力的发展都有好处。
  2.认真、细致的观察习惯
  认真、细致地观察,是保证观察活动正常进行,取得良好观察效果的前提。由于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它的全貌,它的内在联系和发展变化,并不见得是一目了然的,它往往需要观察者反复地、认真细致地观察才能达到目的。而处在少年时期的学生,他们在观察事物时则常常会出现走马观花、浮光掠影的情形,不能耐心地、认真细致地去观察。因而这一时期帮助他们克服马虎、粗疏的毛病,养成认真、细致的习惯显得非常重要。
  为了使学生养成认真、细致观察的习惯,应该注意加强观察目的性和耐久性的教育。学生之所以马虎、粗疏,这和他们观察时缺乏明确目的的支配以及浮躁的情绪有关。如果学生能够明确每次观察的意义,能够懂得每次观察将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他们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就会增强,观察也就会认真、细致起来。如果学生能够懂得浮躁情绪对观察效果的消极影响,学生的情绪也就会逐步得到自我调节,就会保持观察中的持久性,沉着、冷静、认真、细致地进行观察。
  3.动脑思考和语言表述的习惯
  如前所述,观察就是一种思维的知觉,离开了思维,离开了对于观察对象的认识,观察本身也就失去了意义。正因为思维是观察中的一个实质性因素,所以应该十分重视学生观察中思维习惯的培养。在小学和初中时期,少年儿童一方面表现出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另一方面更多注意的是事物外露的表面现象,而不能很好地注视和探究事物的内部性质和内在联系。因此,在这一时期培养他们观察中思维的习惯,主要是帮助他们由对事物外表现象的观察深入到对事物内部性质和内在联系的思考,充分发挥思维在观察和认识事物过程中的作用。
  还要养成语言表述的习惯。观察中,如果只看在眼里,想在心里,不能用语言把自己所观察到的情形和自己的感受用语言表述出来,那就达不到语文课观察的要求。这就需要引导学生在观察时尽量从自己的语言仓库里挑选最确切的词语,或形容,或比喻,或描述,或说明,能够将自己的所见所感用语言再现出来。特级教师于漪即非常注意让学生在语言的水平上进行观察,她的学生说:“每当我们看到什么景色,遇到什么景物,我们都要停下来观赏观赏,想着用什么词儿来形容一下,或者打个什么比方。比如那玉兰花,在它开放的时候,好像荷花一样托出来,又慢慢地插在一根根的树枝上;早晨,当你走进公园,那嫩绿的树叶上的露水珠,在太阳的照耀下,一闪一闪的,活像滚动着的一粒粒珍珠,真叫人喜爱……”如果学生养成了这样的良好习惯,他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述的能力必然会同时得到迅速的发展。
  二、加强观察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除了要让学生养成平时的观察习惯外,语文课还必须注意加强观察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与物理、化学、生物等课程相比,从现象上看,语文课的观察与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似乎不那么紧密,它的具体目的、要求似乎带有某种不确定性,因而在观察问题上也极容易出现某种盲目性和随意性。例如春天来了,不少教师常常要带领学生到野外春游,回来好给学生命一个《春》之类的作文题目。那么这次春游的目的是什么、观察的项目有哪些?今年的春游与去年相比在观察要求上有什么不同?却不是每个教师都有事先考虑的。结果表面上看学生情绪很高,玩得很痛快,实际上却收效甚微。这是语文课观察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正因为如此,语文课更有必要强调观察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那么,怎样加强语文课观察的目的性和计划性呢?
  首先,要建立与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谐调发展的观察训练序列。在语文课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发展是与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的发展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我们应该从学生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发展的规律出发,建立一个观察训练与思维训练和语言训练相统一的训练序列。这个序列应该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相互衔接,而各自又有明确的目的和要求。这个序列的设计,应该贯彻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的原则。例如对自然景物的观察,结合记叙文的教学,一般应该从单一的、静态的观察逐步过渡到群体的、动态的观察,应该从定点观察逐步过渡到移步观察,应该从学习观察的顺序逐步过渡到能够抓住事物的特征,等等,使学生的观察能力稳步地由低级向着高级发展。只有这样,才会使每一次观察活动都成为整个训练序列中的一个必要环节,真正起到每一次观察活动的作用。
  其次,观察前要让学生明确本次观察的具体目的和要求。学生明确了目的和要求,才会集中注意力,有效地观察和思考所指向的方面。为此,教师应该事先做好以下工作:①根据本学期的计划,确定本次观察的指导思想和目的任务;②根据客观条件的可能性,选择合适的观察对象,确定具体的观察内容;③给学生讲明目的要求和方法步骤,并做好必要的知识准备和其他准备工作。
  此外,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独立地给自己提出观察目的要求的能力。学生的观察活动更多的是靠平时自我进行的,这就需要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善于不断地给自己提出具体的观察任务,并明确每次的观察目的和要求。例如上面举到的要学生写“观察日记”“生活速记”或开展“小记者”活动,教师即应该在观察目的和要求方面给以积极引导。一般来讲,学生自我观察的具体目的和要求应该与语文课的总体目的和要求保持同步。
  三、教给学生观察的知识和方法
  在语文教学中,一般可以通过下述的三种途径来进行:
  1.结合阅读教学,讲解有关的知识和方法
  语文教材中,有不少的记叙文、文学作品和事物性的说明文,都是作者经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和缜密的思维写成的,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观察经验和方法。教师应该将这些文章作为重点,把作者观察的经验和方法教给学生。例如朱自清的《绿》就是这样的一篇好文章。作者观察梅雨瀑,视线的转移从平视、俯视、环视、仰视再到平视,既自然又合理,很有顺序;在看到的梅雨亭、梅雨瀑、三面的山、空中的云各种景物中,以观察梅雨瀑为重点,目的十分明确。作者观察梅雨潭的绿,绿作为一种色彩,它的特征本来是很难把握的;而作者充分发挥思维在观察中的作用,随着思维范围一层一层的拓展,潭水绿的特征也一步一步地被揭示了出来。如果教师能够从这些方面给以讲解,学生就会从中学到不少的知识和方法。
  2.结合实际观察,给以实地的指导
  在观察活动中,教师应该结合观察的具体对象和学生的实际水平,给学生以具体的指导。例如观察的顺序,如果是观察景物,到底是取一个固定的观察点,按一定的方位次序观察?还是移步换景,按景物出现的先后次序观察?如果是观察一座建筑物,是按照整体――部分――整体的次序观察?还是按照从主要部位到次要部位的次序观察?还是按照从上到下、从前到后或从里到外的次序观察?类似这样的问题,教师都应该结合具体情况给以实际的指导。学生学会了这些方法,也就逐步形成了独立观察的能力。
  3.结合作文实际,及时纠正观察方面的问题
  学生的观察能力,在作文中可以得到反映。教师应该通过作文及时了解学生观察能力发展的水平,并及时纠正他们在观察方面存在的问题。下面先看一个小学二年级学生写的一篇观察日记:
  今天,我到九华山去玩,春天来了,很多花都开了。一棵棵梅花树全都开花了。花儿很好看。 (3月2日)
  从这则日记看,这个小学生可以说基本上抓住了九华山春天很多花都开了的特点,并把观察的注意力重点放在了梅花上面,但可惜观察得不细致,不具体,没能很好地抓住它的特征。在教师的鼓励和具体指导下,她又连续两天去九华山观察。日记是这样写的:
  今天,我到九华山去玩。九华山上很多花都开了,多漂亮啊!特别是梅花,全都开了。梅花是淡红颜色的。有的花儿在向我微笑,有的在跳舞,可美丽呢!(3月3日)
  今天,我又去九华山上看梅花。梅花是淡红淡红的。有好几层花,衬着金黄色的花心,非常好看。春风吹来,花儿在树枝上轻轻抖动,多像在跳舞啊!满山梅树连成一片,远远看去,真像粉红色的云彩。(3月4日)
  这三则日记,可以明显地看出这个小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进步过程。它说明,从作文发现问题,再有针对性地教给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然后再让他们去作必要的反复观察,是提高学生观察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摘自卫灿金著《语文思维培育学》)

标签:培育 观察 能力 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