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倡议书 > 正文

感悟初中语文诗歌之美:初中语文现代诗歌

时间:2019-01-1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激发学生体悟诗歌之美是诗歌教学的突破口,笔者主张让学生成为鉴赏诗歌的主体;注重根据上下文的语境进行推敲、琢磨;要注意理解关键词语;进行丰富的想象与联想。    【关键词】诗歌鉴赏;学生主体;想象联想
   朱光潜先生说:“诗是最精妙的观感表现于最精妙的语言。”可见,激发初中学生体悟诗歌语言美是初中语文诗歌教学的理想的突破口。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初中语文课程应该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这是语文课程标准首次彰显了初中语文课程注重审美的基本理念,实在令人欣慰。为此,本文从审美教育的角度考察了初中语文诗歌语言教学的美育方法,让学生从灿烂的诗歌语言中感受美,提高人文素养和高尚审美情趣,同时为目前中学语文教师在具体操作层面上提供借鉴。
   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鉴赏诗歌之美?笔者拟定以下几点,谈谈自己的想法。
   1. 让学生成为鉴赏诗歌的主体 诗歌是一种非实用、非功利性的表现人类心灵世界的,富于创造性的文学模式。诗歌鉴赏也是一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精神活动。初中生已具有对文学作品鉴赏的个性张扬的需要,他们渴望拥有个性,保护个性,张扬个性,渴望用自己的审美观,人生观去分析作品的主题。教育的任务不是向学生抛出传统的观点或将教师对伤口伯个人审美观塞给学生。因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老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观点,尽量给学生思维再创造的机会和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否则学生就失去参与的兴趣,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讨论中发现自我,在感受诗歌魅力的同时,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2. 咬文嚼字,推敲琢磨 这里说的咬文嚼字,是指在鉴赏诗歌时对其字词根据上下文的语境进行推敲、琢磨,细心体会它们的妙处。诗歌语言的弹性和张力,含蓄和空白,使我们难以一目了然地体会到丰富的词义,只有推旬敲字才能逐步有所品味。 学习诗歌首先遇到的是字词,诗歌的语言是精炼的,其内涵是丰富的,因此推敲字句是诗歌审美教学中的基本方法。 诗篇中的遣词造句不同于其他文学样式。教学应该因文而异,古诗、新诗也应该有所区别。古诗中的用字更有讲究,古人讲究炼字,恕不例述。
   诗词的句法受格律的制约,语序的变动和成分的省略虽然破坏了一般的语法规律,却增强了能够说得出的美的韵律和难以说出的美的情趣。诗人写诗,总是挑字选句地努力使自己的诗尽快尽深地打动读者,并且费尽心机地尽速使读者通过诗行走进文字之外。对词句里的倒置语序,初学者一开始可能不适应;稍稍适应之后,也未必深思此中道理。教师的引导就显得格外重要。
   3. 理解关键词语 理解诗歌中的关键词首先要抓住其中的动词。因为一个动词尤其是非动词活用为动词的词往往能够使全诗的语言生动形象,它常常是一首诗歌中的诗眼。古人在创作、欣赏诗歌时,十分注意咀嚼字词,宋朝有一个姓陈的人读杜甫的诗,读到《送蔡都尉》一首时,有“身轻一鸟过,枪急万人呼”一联,上句最后一个字被虫蛀破了纸页而看不到了。这个人便同他的朋友来揣度那该是一个什么字,有的说是“疾”字;也有的说是“落”字,还有人说是“起”字或者“下”字。后来找着善本,原来大家猜的都不对,杜甫用的是“过”字。“过”字表现人物的身影象飞鸟一样从眼前飘掠而过,形象地写出了蔡都尉矫健的身手,且正与下句气势相应。
   其次要抓住诗歌中的形容词。形容词不仅可以从形、声、色、光等方面点出形象的特点,还能传达出作者的感情。如“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一句中的“重”和“迟”字,用意精深:细雨湿帆,帆湿而重;飞鸟入雨,振翅不速。颈联中是“深”和“远”,着意渲染了一种迷蒙暗淡的景色。四句诗动静结合,整个画面富有立体感,笼罩在烟雨薄暮之中,含蓄而深沉地写出了离愁别绪。
   4. 丰富地联想与想象 诗歌语言的未定性,诗歌意境的含蓄美使我们在鉴赏时必须依赖想象。诗歌,语言高度浓缩,通过有限的字句,把阔大深远的领域留给读者自己去想象、补充,就像一粒味精置之水中能溶解于数倍的溶液,给人某种可口的滋味。因此,写诗需要想象,鉴赏诗更需要想象。 在诗歌教学的诸多特点中,联想想象是非常突出的。想象是在头脑里改造记忆中的表象从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再造性想象和创造性想象是两种主要的形式。一般地,人们把鉴赏中活动中的想象归属于前一种,把创作活动中的想象归属于后一种。想象活动又是离不开联想功能的。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诗歌里比喻、象征等手法的广泛运用,正是以人的联想为其心理基础的。联想的审美作用在于使对象鲜明生动,让感性认识深化到理性认识。
   大量诵读古诗司,不但能丰富语言积累,提高人文素养,而且古诗词中关于理想、思想、道德、情感意志等等的见解,在潜移默化中必然会在我们心中产生一种先入为主的效应,左右我们的内心世界,可以有效地启迪学生想象的能力。“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语感,发展了能力,提高了文化素养。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鉴赏诗歌,必须要投入,投入精力,投入感情。在现代社会中,诗歌似乎离我们很远,这就增加了教学的难度,但在做到上述几点的同时,首先让学生了解诗歌,要让学生去读,去诵读,经过诵读,达到背诵,最后有所领悟,这也是鉴赏诗歌的重要一点。
   参考文献
  [1] 韩旭东 《湖南教育:综合版》 2006 第17期
  [2] 阎淑蓉 《甘肃科技纵横》 2008 第6期
  [3] 穆诗雄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5 第2期
  

标签:之美 诗歌 感悟 初中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