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倡议书 > 正文

高中语文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策略_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时间:2019-01-15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一、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      语文学科的知识面较广泛,不像理科知识那么系统,前后部分逻辑性那么强。对语文学科来说,“事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就要求学生要学会积累
  对日常生活经历的积累,对民族的、传统的文化典籍的积累,对自然变化敏锐观察的积累,对人生片刻感悟的积累,等等。学生的这种积累学习的方式最初需要语文教师的严格要求与监督,等到学生对此已经形成习惯,并且取得一些成绩后,就会自觉保持,自然也就形成了良性循环,不再需要督促了。
  高中时期,是学生的性格特征形成与完善的重要阶段,语文教师要充分掌握好各个阶段学生不同发展状况,分阶教育。首先要抓紧在高中一年级,做好学生性格特征成熟前的培养和教育。继续初中时的习惯,定期背诵诗歌,定期运动等等。高中二年级教材选取了许多古典诗歌,教师可以由课内诗歌进行拓展。其次,对高中生进行性格培育,要从提高其认知水平入手。可指导学生多看些气势豪放、大气蓬勃且饱含爱国情操的作品,比如李白等诗人风格豪放的诗,苏轼、辛弃疾等爱国人士的词,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乐观不屈的性格。最后,由于高中生的性格类型和特征表现已基本定型,要改变它不是一墩而就的事,因此,教师要有充分的爱心和耐心。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很强的实践性。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应该让学生在广泛的语文实践里面学语文、用语文,逐步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规律。语文教学应该注意汉语言文字的特点,重视培养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
  
  二、提高作文训练的地位
  
  学以致用,是众所周知的道理。学生学习语文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应用。语言与文字的基础知识即使掌握得再好,若只是束之高阁――不会应用,那学来何为?《高中语文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师要“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
  本文认为需要循序渐进的进行作文训练,逐渐培养学生文学创作的兴趣:
  
  1 注重摘抄背诵
  若想培养学生文学创造的兴趣,需要一定文化积淀。所以要求学生每周至少抄诵两首古典诗歌另外,还可以选择一些富有哲理的语句进行摘抄,选择一些励志名言进行摘抄,选择自己喜欢的文章进行摘抄。与抄写同步进行的是加深对摘抄对象的印象,加快背诵速度,又可以当作书法练习,还可陶冶学生的性灵,而且背诵古典诗词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积淀,一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
   2 做好札记周记
  教师应该正确指导学生选取符合自己品性的书籍认真品读,并做好读书笔记或直接在书上进行批注,随时写下自己获得的感悟。这些感悟是学生对他人人生经验的感悟,是学生自主探求的阅读体验的感悟,同时还是学生对自我、对他人、对世界、对人生的感悟。所以这些感悟也可以说是学生心灵的脚印,是学生心灵的辑录。做好这些辑录不仅是提高语文成绩的不二法门,而且对学生语文素养的积累有非常大的帮助,同时亦可陶冶品性,获得精神的提升。
  
  3 勤练短小作文
  比如学习鲁迅小说《祝福》的时候,可以在课堂让学生模仿鲁迅先生对鲁镇景物的描写方法,对自己熟悉的景物进行描写。这样的小作文文体不限,字数不限,唯一的要求是必须较为传神,让人一读之后就知道他所描写的是何时何处何物。通过这样点点滴滴的积累,就可以积累学生写大作文时的绝妙素材,让学生不再觉得写作文是件苦楚的事儿。
  
  三、重视课堂评价的影响
  
  好的课堂评价可以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教学情境,可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可以激励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性格。设计精良的课堂教学评价可以促进学生学习和改善教师教学。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应该重视课堂评价的设计。因为好的课堂评价是优化语文课堂的具体措施之一。
  《高中语文新课标》对语文课程评价基准有了新的要求:“课程目标是评价的基准,语文课程评价要根据总目标和分类目标,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在保证达成基本目标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不同兴趣、不同表现和不同学习需要。评价要有利于鼓励学生对课程的自主选择,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化要求,采用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
  评价的本意是引出和阐发价值,可以证明一个人的价值。高中的学生,当然也需要证明自己的价值。那么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应该对学生的价值予以尊重,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用语也应予以重视。其中鼓励性的词语应该多些,应该尊重学生的不同见解,鼓励其养成积极主动思考的习惯。
  
  四、更新视角,整合教材
  
  语文的本质在于育人、立人,而不仅仅是读书与识字,不仅仅是概括段意、分析中心思想。但现在大多数学校的语文教育仍以读书识字为主。高中语文教师要尽快更新视角,换种方式教学;要从人的内部即本体存在与发展的需要出发,从人的生理、心理、精神、情感和思想的需要出发,尽量让语文课文达到陶冶学生的性灵、积淀学生的文化、塑造学生的精神,
  在每次发完新的语文教材之后,给学生一定时间阅读教材,让学生选出最喜欢的课文和最不喜欢的课文,并说明充分的理由。如果班级有2/3以上的学生共同反映一篇课文没必要学,那么学生可以提供一些篇目供教师选择,以便替换学生最不喜欢的课文。要求学生提供的篇目或属于民族性、传统性较强的经典文章,或属于时代性、人文性较强的现代文章。这种文章既符合教师本人的教育理念,又适合学生品读的口味,当然会受教师和学生的欢迎。如此,则教师可以把自己的人生体悟融合于教材,使得课堂绘声绘色;学生亦可以学习符合自己品性的文章,使得课堂轻松愉悦。这样做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发挥了教师教学的能动性,而且还可以更好的达到语文教育育人、立人的目的,一举多得,自然,高中语文的课堂自然也就得到了优化。

标签:教学内容 语文课程 策略 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