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承诺书 > 正文

【在历史的情感教育中感悟历史】 幼儿情感教育

时间:2019-01-15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古人孔子将学习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知学、好学、乐学。这三层次一层比一层高级。“乐学”就是一种高层次的学习热情,只有进入到“乐学”这一层次,才能使人做到在学习上自强不息,学生有了对学习的热烈情感,就会增强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地探求新的知识,大胆地进行创造性思维,顽强地克服各种困难,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我在历史教学应该把认知教育与情感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努力挖掘历史教材中情感教育的触发点,应用恰当地激励手段,点燃学生求知的火种,诱导其产生内驱力,促进学生情感发生变化,使他们进入主动,自觉的最佳学习状态,逐步实现认知和理念的同步。
  
  一、 创设问题情境,唤起情感
  
  所谓创设问题情境,简单地说,它是那种带有问题(即矛盾)的学习情境,利用一系列问题,刺激学生的想象。古语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心理学研究表明,有了需要解决的矛盾,才会有好奇心和求知欲。问题的产生――提出――解决,构成了整个思维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给学创造一种带有矛盾的学习情境,唯其如此,才能使他们时刻处于矛盾之中,在师生对一个个问题的回答中,唤起学生对历史内容本身的新近感,激起学习探究历史奥秘的兴趣。如我在讲《戊戌变法》时,讲了由于袁世凯的告密,慈禧太后和荣禄发动政变,戊戌变法失败了。随后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如果没有袁世凯告密,戊戌变法会失败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说出自己的见解,但是把握不住问题的关键。我因势导,展开分析,终于使学生深刻领悟: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本性决定了不能完成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只有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的道理。在今年市一中叶建华老师上的一堂《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新课程研讨课就是“问题教学”的典型案例。在这堂课中叶老师不仅围绕教学重点和难点设计出适量的有价值的问题,而且学生也可以在课堂上提出问题问老师、问同学,同时学生还可以有选择地回答问题,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激发了学生感悟历史的激情,使学生逐渐形成对历史知识的认识和升华。实践证明,学生越是积极参与“教学”,他(她)们的历史思维活动就越积极,兴趣就越高。然而富有趣味的提问,往往更能激发学生的深厚兴趣,以愉快的心情去积极思维,直至问题得到圆满解决。例如:在《新文化运动和五四爱国运动》这节课时,一开始我提出一个问题,“为庆祝新中国的诞生,在开国大典上鸣礼炮,你们知道当时设置了多少门礼炮,齐鸣了多少响?”然后告诉学生:是54门礼炮齐鸣了28响,设置54门礼炮是为了纪念五四运动,齐鸣28响是为了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人民进行28年浴血战,终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那么,为什么要在如此隆重的时刻来纪念五四活动?五四运动是怎样爆发的?它有什么重要意义?这样的提问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使他们兴趣盎然,从而在主动,轻松的内心体验中进行探究新知识的境界。
  
  二、 创设历史情景,激发积极情感
  
  创设历史情景,使学生回溯历史,是提高历史学习兴趣的关键,教师除了语言上要多下功夫,做到准确,生动的描述外,一些直观的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也必不可少,如实验模型、挂图、照片、图片、幻灯、投影、录音、电影录像;也可以虚拟的情景,如角色的扮演、形象模拟等方法创设历史背景创设历史情景打破时空的界限,为学生再现历史画卷,缩小学生和历史时代的距离,使之目睹“历史的真实”,变被动的“听”,“记”为主动的“看”。这就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本身产生一种积极的注意力倾向,并激起学生热烈的持久的情绪。这种情绪鼓舞着学生生动而愉快地学,使课堂教学充满魅力。例如:我在讲《三国鼎立》时,利用投影仪显示《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对图讲解,讲到官渡之战时,投影仪显示,双方力量的对比,然后生动讲述曹操以少胜多战胜袁绍的经过。曹操统一北方后,壮心不已,要乘胜统一天下率军20万南下,发生赤壁之战,这时利用录像机将火烧赤壁情景片段再现给学生。
  情感的产生总是与一定的情景有关,鲜明的形象,逼真的情景最能唤起学生相应的情感,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再例如,教《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潮》一节时,我们用不同颜色自制帝国主义的禽兽纸板,创设当时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潮的历史情景。教师用悲愤的语调讲述各帝国主义“强租地”及划分“势力范围”,并把准备好的代表各帝国主义禽兽的纸板用图钉或磁铁粘在我国地图中,每插上一只禽兽,就好似在吞噬一块母亲身上的肥肉,同学们个个痛心疾首,恨不得把这些强盗统统杀死。最后,朗读资产阶级革命家陈天华在《猛回头》中揭露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诗。 通过动用各种教具,运用各种媒体的配合,再现历史情景,帮助学生通过具体形象的感知,形成历史表象,掌握历史知识,并且通过具体场景的体验,激起学生积极的情感。从而使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校园中渐成风气,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的整合也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三、 注意发挥语言美,进行情感的熏陶
  
  苏霍姆林斯基在《教育的艺术》一书中指出“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教师的艺术道德包括说不得的艺术,同人心交流的艺术。”历史知识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感情因素,无论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还是文物古迹,都能通过教师用生动语言的描述来影响学生使他们在听课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例如讲南京大屠杀,要能义愤填膺;讲郑和下西洋,要能绘声绘色,讲黄海大战,要能声泪俱下。讲课的语调要能时而慷慨激昂,时而娓娓道来,时而沉痛惋惜,时而欢快明朗,并辅以手势和丰富的脸部表情。只有这样对学生“动之以情”,才能更好地对学生“晓之以理”。当我们怀着对革命先烈,志士仁人深沉的敬仰之情讲述他们气壮山河又激动人心的事迹时,学生会无动于衷吗?言为心声,教学语言的情感应是自然而然的流露,不能故意雕琢,更不能装腔作势地“表演”,那样做适得其反,只会引起学生的反感。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语言美,用“动情”的语言表达动情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用爱憎分明的真情实感去感染学生,给予情感的熏陶,以调动学生追求真理的情感。
  (史群芳 江苏省金坛市第五中学 213200)

标签:历史 感悟 情感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