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承诺书 > 正文

农村资源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开发和利用的分析_农村资源利用

时间:2019-01-16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应用.为实现教育目标提供了基本的素材.是课程实现的基本条件。在教育的全过程中,有了教育的资源并加以利用,才可以谈及后面的步骤。科学课程资源的来源是广泛的,一切能提高小学生科学素养的资源都可以转化成为学生学习的课程资源。 我国现在广大的农村还有很多大自然的奥秘等着我们祖国未来的花朵去探索,去研究。具体如下:?
  一、选取恰当生活资源,优化组合教材体系?
  科学教材涉及面极广,且我国天南地北差异很大,因而共性的东西体现较多,个性的方面难以反映。据此,为了搞好教学,教师有必要向广阔的农村"选取"到自己的材料。?
  教学中,教师可结合当地的生活资源,将教材优化组合,去掉学生不易找到、不便观察的事物,用他们身边常见的来替代。也可把内容相关、相近的知识串联起来学习。如:认识老鹰,完全可以用公鸡替代;认识竹子的茎节,亦可用玉米秆观察;为了使农村的孩子认识果实的形成,可将《花的构造》、《果实的形成》组合在一起,跨越年级的界限。结合教学实际,改编增补教材,有利于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教学中,教师要多角度的向学生提出各种问题,学生的思维将是长了翅膀的雄鹰翱翔在蓝天上。一位农村教师在教学《热辐射》课时,当时,学生自行设计黑色与白色吸热的对比实验很是顺利,结论自然而出。当教师将要进行下一环节时,却有一生举手发问:"既然是黑色比白色吸热快,那种菜的大棚为什么不用黑色塑料?"显然,这个农家小孩曾留意过蔬菜大棚。只见老师眼睛一亮,说道:"还是请家里有大棚的同学讲讲吧!""用黑色塑料,大棚里就黑了,没有阳光,蔬菜不能生长。""种地膜豆角,用黑色塑料行不行?"又一个学生急忙发问。此时教室里沸腾起来。几分钟的讨论后,学生们便发表各自的见解:"可以,地膜豆角是发芽以后钻出塑料薄膜的,薄膜能保水分,黑色比白色更好。""我听妈妈说,豆角发芽时不需要阳光,用黑色地膜,会使土地的温度升高,又保水分,发芽快。""不信,我没见过。""我家就有。""老师,学校后边那家用的也是,不信,咱去瞧瞧。"?
   二、延伸课堂广阔空间,实地考察激发兴趣?
  对于农村孩子来说,有时40分钟的课堂已经不能满足他们求知的欲望,教师要打破40分钟的限制,将室内的教学做时间和空间的拉伸。例如讲《青蛙》一课,教师可利用课堂的前延时间,提出学生捕捉青蛙。思考:(1)你到哪里能捉到青蛙?(2)怎样捉青蛙?(3)青蛙有什么特点?教师这样的设计, 既使原本单调的活动变得极为有趣,又使对青蛙的认识在捕捉中悄然进行:在什么地方捕捉到青蛙,与青蛙的生活场所及习性有关;捕捉时遇到的青蛙易逃、蹦跳较远、背部光滑等困难,恰又说明青蛙本身的特点。前延固是基石,后展则犹为重要,《青蛙》一课教学后,教师可提示学生:你将怎样对待青蛙?从而使学生付诸行动,保护青蛙,放归自然,制定措施,以利于保护大自然和农业生产。目前的农村还不具备现代化教学手段,然而农村的生活实际却有着无穷的利用价值,到实地考察,会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自然课的前延,既节省了时间,又激发了兴趣,为课堂提供了物质基础,使有限时间的教学有的放矢。自然课的后展,既巩固了知识,又开拓了思维。?
   三、开展个性种养活动,体验劳动带来快乐?
  在农村家家有责任田,户户有自留地,个个学校都有种植园,这给孩子学习种植、饲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在小学科学课实验教学中,结合教学有关内容,让学生在种植园和自家地里进行种植和饲养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为他们提供参加劳动锻炼的机会,而且还可以促使他们从小掌握一点种养技能,这对农村的孩子来说终生受用。他们在劳动中动手、动脑,体验了劳动的艰辛,更加珍惜劳动成果。因而,在学生学习了有关饲养、种植内容之后,安排学生在课外搞一些小饲养、小种植。如:教《种牵牛花》这课之后,要求他们在课堂上学到的种植方法和技能在课外进行运用,让他们每人中一株向日葵或一株西红柿,自己松土、施肥、除草、浇水、除虫等,看谁种的长得好,长得快,结的果实多。学习《蚂蚁》等小动物课后饲养小昆虫、小兔子、小鸽子等。他们在种植过程中了解到植物对土、水、肥等的需求与环境的关系,他们在饲养的过程中了解到各种动物的习性和食性。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有效地强化了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而且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将来服务于新农村建设都将产生积极的作用。?
   农村的自然环境,农家人从事的种养业,农家孩子对大自然的感情和对种养劳动的广泛实践,对于开发和利用这些农村生活资源上好小学科学实验课让农村学生在广阔天地中求知、探索。
  

标签:利用 农村 小学 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