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承诺书 > 正文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改革的背景【浅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

时间:2019-02-02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历史教学既要解决历史学科知识的传授问题,同时又应解决智能的培养与思想教育问题。智能培养问题,在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教学的模式中,是难以解决的。因此在实践中探求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理 所当然地成为我们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一大任务。本人创立的“读、理、练”三段教学法,就是这一尝试的结果。
  【关键词】初中历史 教学 方法
  一、熟悉重要史实的能力
  这是一项首要的、最基本的历史学科能力。主要有:听、视和观察的能力,阅读能力(小字和好懂的原始 资料),记忆能力和区分史实作用的能力等。配置于教材页面上的文字和画图,大都有史实意义,所以要善于 区分它们的地位和作用。这是教材特点所要求的一项能力。(1)区分主体内容和从属内容;(2)区分必须储存和 “过眼烟云”;(3)区分基本史实和非基本史实。基本史实(在历史的点、线、面、体中不可或缺)必须熟悉, 扎实准确,“入库”储存,例如大字(主体)的内容、大事年表和历史地图中最重要的地名、空间等;(4)区分基本史实的相对性。即在这一历史体系中是基本史实,而在可以涵盖它的另一再大的体系中,是非基本的史实了。此点较难,重点较不妨试试。
  二、中华民族拥有的文物、古迹和馆藏极为普遍,图片影视资料极为丰富,可同熟悉重要史实结合起来,并适当发展乡土访古考察的能力
  教师的教学理念为助力,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1.明确定位教学目标,转变教育观念。历史课程标准指出:知识与能力目标重在要求学生掌握重大的历史事件和线索,提高阅读和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活动,培养历史思维能力。过程与方法是指学习历史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不断积累历史知识、到不断加深对历史与现实的理解过程,也是主动参与,学会学习的过程,注重探究学习,与人合作学习和交流,情感态度价值观就是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形成对国家、民族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等。而目前历史教学中,一线教师把更多的时间放在了研究教材方面,每天陷入大量的题海战术中,缺乏对教学目标的深入研究。淡化了课程目标。试想如果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过程怎么能够清晰,整个教学过程缺乏主旨性的支撑,左右新课程变化的根本因素是课程理念,而课程理念最核心的内容是课程目标。以鸦片战争一节内容为例,本节教材知识和能力目标可以确定为:鸦片战争前的国内国际形势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外交,虎门硝烟,鸦片战争的经过。能力的培养通过战争前的形势比较培养学生的比较综合概括能力。通过阅读材料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并获得有效信息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确定为,提出问题:为什么鸦片战争的爆发是历史的必然?引导学生讨论,探究学习,独立思考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小组,合作学习。做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情感态度价值观从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得出的“落后就要挨打”的结论激发学生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把强烈爱国之情化作学习的动力。
  2.研究课程标准,应对中考试题的灵活性和多变性。新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依据,又是我们从事历史教学的依据,是我们能否有效地实现历史教学取得实效性的根本。高中历史教学应该通过研读新课程标准去理解教材编写者的意图,才能够在实际教学中吃透教材的本质。实际上现今的中考与新课改的精神是一致的,中考试题,出现了一个突出的变化,那就是课程观取代的教材观,教材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因而中考会利用多种课程资源来命题,主要表现在试题注重呈现新材料、新情境,考查的不是教材知识,而是课程知识,中考试题考查的内容是介于教材内容和材料之中,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在传授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必须对教材知识进行适当的扩展,而实现这个要求必须是以教师扎实的专业知识为基础,掌握新的史学观点,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在备课中得心应手,从更高的角度,更宽阔的视野把握教材。教师如果不深入研究课程标准,就很难适应中考和新课改的要求。
  三、理解历史概念的能力
  历史概念是在历史表象的基础上经过思维活动抽象概括而成,以反映历史事物的本质属性。掌握和运用历 史概念是理性认识历史的起点,是历史思维能力的“发祥地”。历史概念在学科能力中举足重轻,是基本能力 中的“基本”。
  1.单一型历史概念。这类概念就是一个一个的“历史单位”,教材中比比皆是。
  2.复合型历史概念。它由若干个单一型历史概念组合贯通而成,又称概念系列。
  3.历史概念的特点。(1)各类各个概念都有客观性、独立性;(2)凡概念,都有其特定的、准确的外延(量的属性)和内涵(质的属性)。这是掌握和运用它的关键所在;(3)历史概念是历史基础知识的一个方面;(4)概念群体之纵横及其 网状化、序列化、具体化,就是历史学科知识体系了;(5)对概念失之准确或错乱,必定损害正确的历史思维能 力的发展。
  四、以提升教学反思质量,深化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所谓“教学反思”就是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行为,是教师对教学行为和教学活动进行批判的有意识的分析与再认知的过程。教学反思的内容很多。写好“教学反思”,不仅不是额外负担,还是备课的好“帮手”,它有利于积累教学经验,加深对教材教法的理解,从而改进和提高历史课教学的效果。在反思中要经常多问几个为什么?
  1.课堂上教师的讲授能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课堂提问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学生对哪些问题感兴趣?哪些问题不敢兴趣?
  3.这节课学生得到了什么?课前制定的课程目标实现了吗?
  4.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存在哪些问题?原因是什么?
  5.哪个知识点我没有讲到或者没有讲清?
  6.这节课成功的地方在哪里?
  总之,历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以教师良好的专业素养为基础,以转变教学理念为助推,以优化教学过程为核心,以提升教学反思为深化等一系列综合因素而最终实现的。

标签:教学改革 浅谈 课堂 初中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