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大学生 > 创业 > 正文

中学语文_中学语文教学中美育教育的探索

时间:2019-02-17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美育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目标之一,是语文教学人文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身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位置,而且对语文教学中其他目标的实现起着促进作用。   美育是利用美来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灵魂、提高人的思想境界。在我们周围的生活环境中,存在着形态各异的美的事物:皑皑的白雪,美丽的春色,英雄的壮举,多姿多彩的艺术作品等等。社会存在美,人类需要美。这些美的事物需要我们用感情去审视。
  情感是审美心理中最活跃的因素,它是触发其他心理因素的诱因和推动它们发展的动力。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他们同样需要美的熏陶,美的感染,美的享受。
  
  一、语文教学内容具有丰富的审美因素
  
  中学课本里的文学作品,大多出自名家之手,字里行间里融入了他们对理想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这些审美因素主要包括自然美、生活美、哲理美、艺术美。
  比如,朱自清的《春》生动地描绘出春草、春花、春风、春雨等自然景象;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则写出冬天济南的温情天气和如画的景色。这一幅幅表现自然景物的美妙图画带给学生无限的自然美感,使他们从中领略大自然的美,获得美的享受。
  语文教材中表现出的思想美、人物美,正是社会生活美的反映。比如都德的《最后一课》,叙述了法国阿尔萨斯地区遭受普军侵占以后,师生上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情形。短暂的最后一课,学生们深切地感受到阿尔萨斯人浓厚的爱国热情。再如,“‘两弹’元勋”邓稼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和无私奉献的伟大品格,深深的印在了学生的脑海里。
  语文教材中的一些文章里,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学生们从中会受到启发和教育。哲理美是一种抽象的、高层次的审美,它是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通过对书中人物或故事的思考、分析得出的一种启迪人生、感悟思想的美。这种美对学生人生观、道德观的形成有很大影响。比如《走一步,再走一步》,作者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课文写的是“我”童年时一次“脱险”的经历,其中蕴含着生活的哲理。课文最后这样写道: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这时,我便可以惊奇而自豪地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
  文学本身就是艺术,其艺术魅力就是艺术美的具体体现。古代诗词她“国色天香”、“雍容华贵”,千百年来,以其独特的魅力,陶醉了一代代人,也滋养了一辈又一辈的文学爱好者,现行的初中语文教科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每册都精选了十首古诗词让学生背诵。我们在要求学生背诵的同时,要让学生学会欣赏,提高他们的欣赏水平,从而受到艺术感染。
  
  二、审美教育是一种形象教育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是一种以审美为方式的语文教学活动,它兼有语文教学和审美活动的特点。它以形象感人,通过语言这一中介,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在联想和想象中去感受美。比如,鲁迅先生的《故乡》中对少年闰土的描写:“这时候,我的脑海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戴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这便是闰土。”作者从人物的外貌、性格特点、环境等方面,把少年闰土这一形象描绘的栩栩如生,活灵活现,使我们真切的感受到景物明快、艳丽,人物英俊、活泼,从而产生喜爱愉悦之情。
  
  三、以情动人是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
  
  美育以情感为动力和中介,打开学生心灵的大门,以美的事物和形象,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在兴奋和激动中怡情养性,最终获得精神上的愉快和满足。因而,教师在向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时,要引导学生感知作品中景物形象的描绘,更要引导学生用身心去感受浸泡在这些景与物中的作者的审美情感。比如学习高尔基的《海燕》,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感知象征着英勇无畏的无产阶级革命者的海燕这一艺术形象中融注着的无限情感。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的想象和联想,从而对海燕这一感性形象产生深刻的理解和真切的感受,使情感活动得到升华。

标签:美育 中学语文 探索 教育